查古籍
治小兒臟腑怯弱,內受積冷,脅肋脹痛,嘔吐痰逆,腸鳴泄瀉,日夜頻并,四 面無顏色,肌肉消瘦,不進飲食,及疳氣羸瘦,肚大青筋,口干煩渴,小便白濁,或發(fā)虛腫,寒熱往來,或因食甘肥,蟲動作痛,叫哭合眼,并能治之。
干漆(炒) 丁香(各一兩) 青皮(去白) 京三棱(炮,各六兩) 蓬莪朮(半斤)
上為細末,水糊為丸,如粟米大。每二歲兒,可服五丸,淡姜湯吞下,不拘時候,更量 歲數(shù)、虛實,加減與之。
(公元 1695 年)清.張溫(路玉、石頑)著。十六卷。采集歷代名家方論,編次成書。門類依據(jù)王肯堂《證治準繩》,方藥主治多依撩《薛己醫(yī)案》、張介實《景岳全書》,并結合自己的體會予以參訂。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小兒臟腑怯弱,內受積冷,脅肋脹痛,嘔吐痰逆,腸鳴泄瀉,日夜頻并,四 面無顏色,肌肉消瘦,不進飲食,及疳氣羸瘦,肚大青筋,口干煩渴,小便白濁,或發(fā)虛腫,寒熱往來,或因食甘肥,蟲動作痛,叫哭合眼,并能治之。
干漆(炒) 丁香(各一兩) 青皮(去白) 京三棱(炮,各六兩) 蓬莪朮(半斤)
上為細末,水糊為丸,如粟米大。每二歲兒,可服五丸,淡姜湯吞下,不拘時候,更量 歲數(shù)、虛實,加減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