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脾胃虛弱,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刺痛,反胃吐食,口苦吞酸,胸 怠惰,面色萎黃,及中焦痞,不任攻擊,臟腑虛寒,不受峻補(bǔ),或因病氣衰,受怯弱,不能飲食,及久病泄痢,腸胃虛滑,并宜服之。
人參 白朮 茯苓(去皮)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 縮砂(去皮) 干姜 胡椒 麥 (
上件等分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xì)嚼,白湯送下,溫酒亦得,空心,食 前。常服育神養(yǎng)氣,和補(bǔ)脾胃,進(jìn)美飲食。
(公元 1150 年)宋.劉昉(方明)著。四十卷。論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分為 40 門,每門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陳復(fù)正(飛霞)著。六卷。辨驚風(fēng)及對小兒勿濫用寒涼,以免傷敗脾胃等,均有較好見解。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脾胃虛弱,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刺痛,反胃吐食,口苦吞酸,胸 怠惰,面色萎黃,及中焦痞,不任攻擊,臟腑虛寒,不受峻補(bǔ),或因病氣衰,受怯弱,不能飲食,及久病泄痢,腸胃虛滑,并宜服之。
人參 白朮 茯苓(去皮)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 縮砂(去皮) 干姜 胡椒 麥 (
上件等分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xì)嚼,白湯送下,溫酒亦得,空心,食 前。常服育神養(yǎng)氣,和補(bǔ)脾胃,進(jìn)美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