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圣散子

    治傷寒、時行疫癘、風溫、濕溫,一切不問陰陽兩感,表里未辨,或外熱內寒 外寒,頭項腰脊拘急疼痛,發(fā)熱惡寒,肢節(jié)疼重,嘔逆喘咳,鼻塞聲重;及食飲生 胃脘,胸膈滿悶,腹脅脹痛,心下結痞,手足逆冷,腸鳴泄瀉,水谷不消,時自汗 出,小便不利,并宜服之。

    濃樸(去粗皮,姜汁炙) 白朮 防風(去蘆頭) 吳茱萸(湯洗七次) 澤瀉 附子 (炮裂 黃(去根、節(jié)) 細辛(去苗) 芍藥 獨活(去蘆) 半夏(湯洗七次,姜汁制) 茯苓 (去皮) 柴胡(去蘆) 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 甘草(炙,一兩) 草豆蔻仁(十 個,去皮) 石菖蒲(半兩)

    上為粗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取一盞,去滓,熱服,不計時候,取遍身微汗即愈, ..時氣不和,空腹飲之,以辟邪疫。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
  • 作者:
    江考卿
  •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作者:
    錢潢
  • 作者:
    吳謙
  • 作者:
  • 作者:
    史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