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陳祖范
陳祖馀
陳祜
陳祥道
陳禎
陳祺芳
陳禋祉
陳秀峻
陳秀才
陳秀民
陳秀貞
陳秉文
陳秉祥
陳秩五
陳稱
陳稶
陳章
陳童登
陳端
陳第
陳策
陳筱亭
陳筱冬
陳簡軒
陳素安
陳素貞
陳素風(fēng)
陳紫婉
陳紫荷
陳絅
精選古詩
次韻葉希虞秘校同游天竺寺五絕句其三
次韻葉希虞秘校同游天竺寺五絕句其一
次韻陽孝本游翟家灣書院二首又一絕其三
次韻李公擇送新賜龍團與黃學(xué)士三絕句其二
次韻李公擇送新賜龍團與黃學(xué)士三絕句其三
次韻李公擇送新賜龍團與黃學(xué)士三絕句其一
次韻李公擇謝黃學(xué)士惠文潞公所送密云小團一絕
次韻和丹陽裴如晦學(xué)士寄示與蔡子直陳述古唱酬五篇其四
古詩名句
春山黯黯空雙鎖,香餌愔愔只自垂
愿作錦鱗深入水,輕輕惹動美人絲
剩有藥鐺馀瀝溫,重尋此味路猶存
一身衣薄禁風(fēng)態(tài),幾縷炊馨護雨痕
云兼四野沈如夢,病入三尸冷到魂
歸臥遙思舊賓客,只今誰復(fù)叩吾門
窮年病體困愁魔,何恤新來曠課多
半榻松陰烹藥鼎,幾枚蟲影點花窠
查古詩
搜索
托龍君超為覓仙源隱居詩以寄之
作者:
袁宏道
朝代:
明
云石村中且卜廬,憑君為買一峰馀。
全栽芝菊為疆界,盡寫云嵐入券書。
門對仙童澆藥地,巷通毛女浣花渠。
閒中每愛天臺去,好與劉晨閒屋居。
詩句欣賞
MORE+
我從前年賦悼亡,此身嗒然如木偶
出處:
余于右臺仙館隙地埋所著書匯封之崇三尺立石識之題曰書冢李黼堂方伯桓用東坡石鼓歌韻為作書冢歌依韻和之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歸真有室傍青山,偕老無人同白首
出處:
余于右臺仙館隙地埋所著書匯封之崇三尺立石識之題曰書冢李黼堂方伯桓用東坡石鼓歌韻為作書冢歌依韻和之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荷鍤參軍便可埋,摸金校尉何勞掊
出處:
余于右臺仙館隙地埋所著書匯封之崇三尺立石識之題曰書冢李黼堂方伯桓用東坡石鼓歌韻為作書冢歌依韻和之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右臺山下一蝸廬,小有丘壑亦可取
出處:
余于右臺仙館隙地埋所著書匯封之崇三尺立石識之題曰書冢李黼堂方伯桓用東坡石鼓歌韻為作書冢歌依韻和之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偶營書冢瘞殘稿,巧借名山代藏垢
出處:
余于右臺仙館隙地埋所著書匯封之崇三尺立石識之題曰書冢李黼堂方伯桓用東坡石鼓歌韻為作書冢歌依韻和之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文冢姑援古人例,墓田能否兒孫守
出處:
余于右臺仙館隙地埋所著書匯封之崇三尺立石識之題曰書冢李黼堂方伯桓用東坡石鼓歌韻為作書冢歌依韻和之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螢光雪彩聽長淪,泉室夜臺期速朽
出處:
余于右臺仙館隙地埋所著書匯封之崇三尺立石識之題曰書冢李黼堂方伯桓用東坡石鼓歌韻為作書冢歌依韻和之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為君辛苦和蘇詩,自唱挽歌非自壽
出處:
余于右臺仙館隙地埋所著書匯封之崇三尺立石識之題曰書冢李黼堂方伯桓用東坡石鼓歌韻為作書冢歌依韻和之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何事不可為,乃妄學(xué)堯舜
出處:
兩當(dāng)軒集有何事不可為詠史二首即效其體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功高國愈危,權(quán)重主亦震
出處:
兩當(dāng)軒集有何事不可為詠史二首即效其體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九錫書方來,三讓表已定
出處:
兩當(dāng)軒集有何事不可為詠史二首即效其體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天子愿避賢,群公競勸進
出處:
兩當(dāng)軒集有何事不可為詠史二首即效其體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太常具禮儀,太史奏瑞應(yīng)
出處:
兩當(dāng)軒集有何事不可為詠史二首即效其體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于是高筑壇,威儀一何盛
出處:
兩當(dāng)軒集有何事不可為詠史二首即效其體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曰皇帝臣某,謹以元牡請
出處:
兩當(dāng)軒集有何事不可為詠史二首即效其體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神器無久曠,天位宜早正
出處:
兩當(dāng)軒集有何事不可為詠史二首即效其體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臣敢執(zhí)小節(jié),而久稽大命
出處:
兩當(dāng)軒集有何事不可為詠史二首即效其體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乃召故君來,朕命爾其聽
出處:
兩當(dāng)軒集有何事不可為詠史二首即效其體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庸建爾上公,往哉罔勿敬
出處:
兩當(dāng)軒集有何事不可為詠史二首即效其體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無何讓王薨,乃以天子贈
出處:
兩當(dāng)軒集有何事不可為詠史二首即效其體
作者:
俞樾
朝代:
清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全栽芝菊為疆界,盡寫云嵐入券書。
門對仙童澆藥地,巷通毛女浣花渠。
閒中每愛天臺去,好與劉晨閒屋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