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guó)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胡先嘯
胡先骕
胡光瑩
胡光輔
胡公壽
胡興仁
胡鳳丹
胡凱似
胡則
胡助
胡升
胡南
胡友蘭
胡友梅
胡發(fā)
胡發(fā)瑯
胡叔豹
胡叔陽子
胡叟
胡君防
胡啟文
胡善
胡嘉鄢
胡器之
胡在恪
胡圭
胡士勛
胡士瑩
胡處晦
胡大成
精選古詩
家居喜袁芳洲相過賦此為贈(zèng)三首其一
家居喜袁芳洲相過賦此為贈(zèng)三首其二
家居喜袁芳洲相過賦此為贈(zèng)三首其三
次韻贈(zèng)薛仲常
歲暮有懷諸子
贈(zèng)張贛州致仕還吳次達(dá)夫韻
贈(zèng)宜興王丞次韻
答朱刑部士南見寄
古詩名句
鵝兒色重酴醾酒,桂葉香深翡翠煙
最愛碧桃歌扇靜,長(zhǎng)瓶自煮白云泉
客從桃源游,愛此玉山好
清文引佳酌,玄覽窮幽討
流鶯答新歌,飛花落纖縞
分坐有雜英,醉眠無芳草
南州孟秋月,維日二十五
回風(fēng)吹層霄,飛云過疏雨
查古詩
搜索
送杜君童學(xué)士赴闕
作者:
鄒浩
朝代:
宋
西風(fēng)獵獵鳴旌旗,南陽學(xué)士趨丹墀。
南陽父老挽不住,家聲復(fù)如東漢時(shí)。
堂堂材具中梁棟,鬢邊寒暑驚駒馳。
垂衣繼照揭日月,只應(yīng)一見舒堯眉。
鸞臺(tái)鳳閣有新路,著鞭寧許駑駘知。
委身報(bào)國(guó)一心耳,嶷如嵩岱誰能移。
他時(shí)廷尉妙生死,還將此道供論思。
凌云大廈肅天宇,千秋萬歲無傾攲。
焦頭爛額豈足尚,長(zhǎng)堤蟻穴今圖之。
回看蹇淺丈夫子,攫金清旦方沉迷。
矢來無鄉(xiāng)亦可恤,付與公議分高卑。
前人得失煥清簡(jiǎn),納公胸次無孑遺。
愿言朝退坐華省,更以反己為元龜。
儒冠往往喙三尺,勿令白玉生瑕疵。
詩句欣賞
MORE+
丹丘石室芙容峰,金輝玉爛瑤華宮
出處:
汪僉憲母孺人壽意圖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三千綽約風(fēng)埃表,十二雕櫳云霧中
出處:
汪僉憲母孺人壽意圖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地靈天保人時(shí)好,元?dú)馊谖跞瞬焕?/a>
出處:
汪僉憲母孺人壽意圖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咽嗽玄和玉液泉,茹餐沆瀣金光草
出處:
汪僉憲母孺人壽意圖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南州阿母婉清妍,前身恐是宮中仙
出處:
汪僉憲母孺人壽意圖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凝真不藉姮娥藥,度世暫別昆崙天
出處:
汪僉憲母孺人壽意圖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爾來三萬六千日,海屋籌盈才九十
出處:
汪僉憲母孺人壽意圖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富貴元無薄命人,神仙自有長(zhǎng)生骨
出處:
汪僉憲母孺人壽意圖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畫堂六月南風(fēng)涼,水晶簾捲龍涎香
出處:
汪僉憲母孺人壽意圖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蘭孫桂子煥人瑞,鳳冠鸞誥回天章
出處:
汪僉憲母孺人壽意圖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何人索隱鉤玄藏,方丈瀛洲忽相傍
出處:
汪僉憲母孺人壽意圖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靈貺無聲入畫圖,壽徵有象開屏障
出處:
汪僉憲母孺人壽意圖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南岳夫人宿駕還,麻姑東海未離山
出處:
汪僉憲母孺人壽意圖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惟應(yīng)西母云軿近,自捧蟠桃薦白環(huán)
出處:
汪僉憲母孺人壽意圖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君不見春風(fēng)二月三月天,桃紅李白紛妖妍
出處:
畫蘭為李載章大尹賦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清歌妙舞歡未了,落英滿地生愁煙
出處:
畫蘭為李載章大尹賦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又不見天南海北荒村道,極目萋迷總芳草
出處:
畫蘭為李載章大尹賦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牽愁引恨不知名,可惜流年為情老
出處:
畫蘭為李載章大尹賦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人生光景何匆忙,歡娛易過哀思長(zhǎng)
出處:
畫蘭為李載章大尹賦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楚鄉(xiāng)舊憶今無恙,湘江水碧湘山蒼
出處:
畫蘭為李載章大尹賦
作者:
張寧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南陽父老挽不住,家聲復(fù)如東漢時(shí)。
堂堂材具中梁棟,鬢邊寒暑驚駒馳。
垂衣繼照揭日月,只應(yīng)一見舒堯眉。
鸞臺(tái)鳳閣有新路,著鞭寧許駑駘知。
委身報(bào)國(guó)一心耳,嶷如嵩岱誰能移。
他時(shí)廷尉妙生死,還將此道供論思。
凌云大廈肅天宇,千秋萬歲無傾攲。
焦頭爛額豈足尚,長(zhǎng)堤蟻穴今圖之。
回看蹇淺丈夫子,攫金清旦方沉迷。
矢來無鄉(xiāng)亦可恤,付與公議分高卑。
前人得失煥清簡(jiǎn),納公胸次無孑遺。
愿言朝退坐華省,更以反己為元龜。
儒冠往往喙三尺,勿令白玉生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