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米嶺和尚
米恁
米漢雯
米芾
米調(diào)元
米都知
籾山衣洲
粵東俗謠
粱沛
粲和尚
素帶
索祿
索逑
紫姑
紫微孫處士
紫微王夫人
紫玉
紫竹
紫衣師
紫霞真人
綦崇禮
綦毋潛
綦毋誠
綦汝楫
綦革
繁知一
繁欽
紆川
紅綃妓
紅螺山和尚
精選古詩
林子逢至白沙作示之
世卿赴順德吳明府之召五日不返詩以促之其一
世卿赴順德吳明府之召五日不返詩以促之其二
一之夜歸自楚云臺失足墜臺旁溝諸生拽出之予聞大笑與世卿各賦詩唁之
次韻顧通判夜泊江門見示
送羅服周解館
尋梅飲李鴻宅用服周韻
次韻顧通守
古詩名句
都講每從支遁坐,賃舂猶在伯通橋
椷來白雪歌難和,夢去青山路已遙
強欲報君無尺素,橘洲空自老漁樵
家出瑯琊六代馀,墻東避世偶成居
秦川少作中郎客,楚相能題孺仲書
自有蓬蒿深息鴳,一從濠濮久知魚
地偏可是心曾遠,鑿澗開林好結(jié)廬
嶺表儒宗漢使同,璽書授節(jié)過河?xùn)|
查古詩
搜索
丙申歲仲夏洪稚存來自毗陵訪予寓齋用王荊公和王微之登高齋韻奉贈其三
作者:
賈田祖
朝代:
清
雨師弭轡頑云埋,好山一房青嵬嵬。
扶筇欲邀詩老屐,柳陰佳處浮深杯。
而君白纻先濟勝,攀蘿獨企煙霞堆。
當(dāng)年歌停僅余寺,奸雄不足增人哀。
詩人矯首望江北,欲斡元化施黔雷。
杞人憂天正血面,巨川何力排黃淮。
宣房貯腹豈捫籥,會借前箸陳鸞臺。
方今蟻封亟保障,萬指補裂春泥篩。
蒼生壯志荷公輩,魚頭之怕胸為開。
雨無其極今亦歇,喜遍孩齔歡黃臺。
江南年谷穩(wěn)豐熟,羈人飽食且樂哉。
鷦鷯一枝仗友力,瞢騰高枕百事排。
江湖鷗鷺意浩蕩,交朋萍梗感去來。
與君會面祇一再,牽腸繞腹能千回。
高文子可泣神鬼,絕叫我欲驚埏垓。
即今年衰強自力,世上小兒恣笑咍。
長篇鼓三亟投贈,戰(zhàn)場故壘思劘挨。
天涯知己更棖觸,三千里外無雙才。
詩句欣賞
MORE+
朽材浪跡偏見憐,繩墨匡持重礱斲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子時好脩美文藝,清談劇辨相娛樂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公于多士雖并收,視我與君尤不薄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龍驥咸歸伯樂廄,天球本出荊山璞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要為國家樹基址,屬望吾人興禮樂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安知垂老萬里行,直溯岷江踰劍閣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死生契闊恩義乖,音書隔絕道路邈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索居臥病東海上,舊德棄捐徒嘆怍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夢中見公疑尚存,雅度高風(fēng)儼如昨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公之神明在宇宙,陟?照臨焉可度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或乘鸞鳳驂麒麟,或奏韶夏陳羽籥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鈞天清都足豪俊,講道論文恣歡謔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應(yīng)悲我輩混世塵,俛首顰眉語咿喔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獨念靈攢客西土,明詺未許歸故宅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昔蒙召見欲奏論,造次自疑難感格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圣君霈澤覃萬方,寧使遺骸葬夷貊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子文無后善人懼,馬遷有書心事白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所憂陋拙忝知己,昭雪孤忠負前諾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公心豈不望后人,入夢語子意甚確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子兄文章極醇雅,典國制作名烜赫
出處:
次鄭好義紀夢韻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扶筇欲邀詩老屐,柳陰佳處浮深杯。
而君白纻先濟勝,攀蘿獨企煙霞堆。
當(dāng)年歌停僅余寺,奸雄不足增人哀。
詩人矯首望江北,欲斡元化施黔雷。
杞人憂天正血面,巨川何力排黃淮。
宣房貯腹豈捫籥,會借前箸陳鸞臺。
方今蟻封亟保障,萬指補裂春泥篩。
蒼生壯志荷公輩,魚頭之怕胸為開。
雨無其極今亦歇,喜遍孩齔歡黃臺。
江南年谷穩(wěn)豐熟,羈人飽食且樂哉。
鷦鷯一枝仗友力,瞢騰高枕百事排。
江湖鷗鷺意浩蕩,交朋萍梗感去來。
與君會面祇一再,牽腸繞腹能千回。
高文子可泣神鬼,絕叫我欲驚埏垓。
即今年衰強自力,世上小兒恣笑咍。
長篇鼓三亟投贈,戰(zhàn)場故壘思劘挨。
天涯知己更棖觸,三千里外無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