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唐圭璋
唐培士
唐士恥
唐備
唐天麟
唐奎
唐姬
唐婉
唐子壽
唐子真
唐字
唐孫華
唐季度
唐季淵
唐守敬
唐守明
唐宙
唐寅
唐堯客
唐堯臣
唐年
唐廣
唐慶云
唐應(yīng)奎
唐庚
唐庠
唐廩
唐建中
唐異
唐弼
精選古詩
漁歌子
漁歌子
漁歌子
漁歌子
漁歌子
滿庭芳
和鄭士恒所寄佳什
答仁和
古詩名句
豈不念筆削,斧袞齊化工
高者躋蒼天,下者入黃泥
龍馬出河涘,羲皇彰靈圖
月斜灘影落,風(fēng)勁鼓聲高
江清波涌練,云凈月流空
畫舫朝天去,經(jīng)過訪舊游
金鑾登宰輔,白首愧儒師
桃符循度索,竹葉漬屠蘇
查古詩
搜索
南街,當(dāng)世之名村也。其村官皆盡瘁于民,而廉苦自奉,月薪止二百五錢。故自嘲自詡曰:我二百五也。及事揭,聞某官之亡,身后存現(xiàn)金二千萬,房產(chǎn)數(shù)本,二奶私兒數(shù)窠。予有集適名二百五,聞之失笑,因書此為吊
作者:
盧青山
朝代:
當(dāng)代
我有集名二百五,公亦自名二百五;維書至賤人至貴,嘉名如許慚同負。
公二百五錢薄若風(fēng),我二百五集厚如鼓;我舌讀二百五集生齏鹽之味,公舌月二百五錢安下箸。
憐公腹癟若秋葉之蜷焦,撫我蒼髯如氣根之衰腐。
雖渺萬里于睽違,時夢把臂同公掌共拊。
聞公昨日御風(fēng)翔,失我所與歸兮心茲傷;麻衣席帽趨公堂,溯江河而超岱華兮寧為長。
見公茅茨而生琉璃之光,狻猊虬螭蟠門墻。
大婦佝僂中婦揚,小婦眼媚盈女香,汝睨我怒陳靈旁。
虎子丕植仲謀繼阿章,或正或私皆奇強,缞绖以跪泣浪浪。
始以公為禹脛毛空荒,今見公董卓之腹盤盤于堂中央。
不以金縷玉衣為公裳,不以黨旗國旗覆公膛,乃覆以現(xiàn)金二千萬,使我公心無礙掛神禎祥。
我來哭公無焚黃,焚我二百五集蠹蟲章。
微煙起兮繞公魂而西將,嘉名隨兮共公魂而相羊,共垂于萬古兮何煌煌。
詩句欣賞
MORE+
豈不念筆削,斧袞齊化工
出處:
述古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高者躋蒼天,下者入黃泥
出處:
述古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龍馬出河涘,羲皇彰靈圖
出處:
古春意亭為張真人賦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月斜灘影落,風(fēng)勁鼓聲高
出處:
夜過呂梁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江清波涌練,云凈月流空
出處:
病中秋思八首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畫舫朝天去,經(jīng)過訪舊游
出處:
過樅陽留題二首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金鑾登宰輔,白首愧儒師
出處:
楊少傅士奇自京以詩惠酒肴隨韻賦荅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桃符循度索,竹葉漬屠蘇
出處:
通州除日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水光清不凍,月色冷如秋
出處:
月夜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雨霽曉風(fēng)清,春鳩幾處鳴
出處:
暮春口號五首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每勞京國使,常過杜陵溪
出處:
春興四首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詩書空滿架,問字竟何人
出處:
春雨述懷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幽懷每不愜,何處可登臨
出處:
獨吟二首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禮俗多從簡,塵勞久息機
出處:
癸丑元日試筆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紫雁聲驚寒信早,白鵝影落凍云平
出處:
禁中對雪次韻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露凝松柏垂垂白,日映旌旗獵獵紅
出處:
和胡學(xué)士扈從獵陽山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合樂開筵歌在鎬,蔥蔥佳氣五云中
出處:
端午東內(nèi)擊鞠射柳應(yīng)制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花映烏紗簪彩勝,箭飛金鏑發(fā)鳴弦
出處:
端午東內(nèi)擊鞠射柳應(yīng)制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時巡幸際豐年樂,錫宴高岡荷圣情
出處:
九日登高賜宴應(yīng)制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閑看粉蝶來新署,靜聽玄蟬噪遠林
出處:
次韻胡學(xué)士內(nèi)閣新成四首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公二百五錢薄若風(fēng),我二百五集厚如鼓;我舌讀二百五集生齏鹽之味,公舌月二百五錢安下箸。
憐公腹癟若秋葉之蜷焦,撫我蒼髯如氣根之衰腐。
雖渺萬里于睽違,時夢把臂同公掌共拊。
聞公昨日御風(fēng)翔,失我所與歸兮心茲傷;麻衣席帽趨公堂,溯江河而超岱華兮寧為長。
見公茅茨而生琉璃之光,狻猊虬螭蟠門墻。
大婦佝僂中婦揚,小婦眼媚盈女香,汝睨我怒陳靈旁。
虎子丕植仲謀繼阿章,或正或私皆奇強,缞绖以跪泣浪浪。
始以公為禹脛毛空荒,今見公董卓之腹盤盤于堂中央。
不以金縷玉衣為公裳,不以黨旗國旗覆公膛,乃覆以現(xiàn)金二千萬,使我公心無礙掛神禎祥。
我來哭公無焚黃,焚我二百五集蠹蟲章。
微煙起兮繞公魂而西將,嘉名隨兮共公魂而相羊,共垂于萬古兮何煌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