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陳邇冬
陳迪祥
陳迪純
陳述
陳述元
陳逅
陳造
陳逢衡
陳逢辰
陳逸云
陳逸賞
陳遂
陳遇
陳遇夫
陳道
陳道復(fù)
陳道蘊(yùn)
陳遘
陳遵
陳遹聲
陳邕
陳邦固
陳邦慶
陳邦彥
陳邦瞻
陳邦鑰
陳郁
陳郊
陳配德
陳野仙
精選古詩
鵲橋仙壽朱經(jīng)略碩人
鵲橋仙壽隨宜二月廿六
鵲橋仙壽丈人
鵲橋仙
鵲橋仙夫壽妻
鵲橋仙
鵲橋仙五十八歲方得子
鵲橋仙
古詩名句
君不見江上山,峨峨絕頂人莫攀
又不見門前水,日夜東流何時(shí)已
鄰家少婦長嘆息,青鸞日掩心相憶
春來花鳥每關(guān)情,夫婿年年為軍役
自君之去矣,日夜長相思
思君如朝露,湛湛能幾時(shí)
自君之去矣,春草迷江路
思君如流水,一別經(jīng)幾度
查古詩
搜索
送蜀中新寧教諭
作者:
林環(huán)
朝代:
明
白門祖席黃花酒,醉唱離歌折楊柳。
廣文行色在驪駒,僮仆行囊載科斗。
聞?wù)f先生教蜀年,蜀中學(xué)者未能先。
杏館弦歌聲不絕,蓽庭風(fēng)月趣無邊。
十年不嘆儒官薄,卻有清名動(dòng)臺(tái)閣。
天官課績美雄詞,圣主超恩頒教鐸。
復(fù)此尋舟問去津,吳山楚水往來頻。
春風(fēng)客路秋衣?lián)Q,曉日?qǐng)@林晝錦新。
荊門西上曾游處,巫峽猿聲自朝暮。
對(duì)酒休歌蜀道難,行人謾說高唐賦。
百里新寧寂寞濱,行看教雨及時(shí)春。
君不見文翁遺教傳今古,未必今人愧古人。
詩句欣賞
MORE+
《梁甫吟》堪老,《陰符》策最良
出處:
劉文成公祠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區(qū)區(qū)圖讖?fù)校巫阒財(cái)绯?/a>
出處:
劉文成公祠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北邊萬里開龍沙,皇仁遠(yuǎn)格同中華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時(shí)巡歲歲多盛事,首重哨鹿雄奇夸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曠原之產(chǎn)不一族,獐狍麀麂麋麇麚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本朝行圍等行陣,營伍那敢輕囂嘩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惟茲四十有九部,率服久備國爪牙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圍場初合奉宸算,不上岡麓陳罘置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額勒蘇臺(tái)起霄漢,幔城嚴(yán)肅當(dāng)正衙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旁列戎幄各以次,旌旗五色飛毿?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人如立草馬如蟻,一線出沒常山蛇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星光閃閃互摩戛,不辨刀戟戈矛叉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左縈右繞鹿齊出,匝地驚躍紛于麻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箭聲忽作餓鴟叫,蹄腳幾欲赤手拿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須臾黃纛從中峙,渥洼天馬虬五花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麗龜達(dá)腋不虛發(fā),震疊始信威顏加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風(fēng)行電掃逾晷刻,賈勇肯待鼉鼓撾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聞弦膽破半自仆,亦有帶創(chuàng)號(hào)且訝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窮搜務(wù)竭猛鷙力,他他籍籍載滿車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縱教沖突望潛逸,儲(chǔ)胥密布還邏遮
出處:
塞外哨鹿歌
作者:
周龍?jiān)?/a>
朝代:
清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廣文行色在驪駒,僮仆行囊載科斗。
聞?wù)f先生教蜀年,蜀中學(xué)者未能先。
杏館弦歌聲不絕,蓽庭風(fēng)月趣無邊。
十年不嘆儒官薄,卻有清名動(dòng)臺(tái)閣。
天官課績美雄詞,圣主超恩頒教鐸。
復(fù)此尋舟問去津,吳山楚水往來頻。
春風(fēng)客路秋衣?lián)Q,曉日?qǐng)@林晝錦新。
荊門西上曾游處,巫峽猿聲自朝暮。
對(duì)酒休歌蜀道難,行人謾說高唐賦。
百里新寧寂寞濱,行看教雨及時(shí)春。
君不見文翁遺教傳今古,未必今人愧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