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梁份
梁伯謙
梁佐厚
梁佑逵
梁佩蘭
梁信
梁儲
梁儒
梁允植
梁元最
梁元柱
梁兆奇
梁兆電
梁光
梁克家
梁全
梁蘭
梁養(yǎng)正
梁兼善
梁化鳳
梁升卿
梁去惑
梁叔子
梁可基
梁可夫
梁可瀾
梁同書
梁君貺
梁啟勛
梁啟心
精選古詩
金縷曲呈蒲健夫兄
故人巴山兄自山東來渝為賦長歌
秋夜
夜半得句
春日
擬紅豆曲
成都客中得句
與健夫龍生兩兄同過十八梯得句
古詩名句
鶴市雞陂何處是,繁華都在畫圖中
梵宮千尺擁姑蘇,勢壓吳江與太湖
惟有生公堂下石,不知今更點頭無
十里樓臺綠映紅,酒旗輕閃楝花風
橋邊樹樹聞鶯語,總付游人半醉中
紺殿重重隔翠微,石門中望四山圍
飛仙自別支公去,縞袂何年更一歸
峰巒突兀郡城西,萬樹松杉落日低
查古詩
搜索
金陵八景其五
作者:
史謹
朝代:
明
夾路青山擁翠螺,每聞樵唱隔煙蘿。
暗驚鶴夢穿云杪,細答松聲出澗阿。
幾度半酣扶杖聽,有時一曲傍林過。
晚來弛擔長松下,復和巖前扣角歌。
詩句欣賞
MORE+
提胡蘆,提胡蘆
出處:
十禽言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東家有錢不沽酒,西家有酒無錢沽
出處:
十禽言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但愿長得醉,莫問錢有無
出處:
十禽言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人命如朝霜,黃泉無酒壚
出處:
十禽言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破除萬事無過酒,此物祇應長在手
出處:
十禽言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蘄州鬼,蘄州鬼,不畏爾力畏爾嘴
出處:
十禽言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梟獍蛇蝎虎與狼,涂豕廁鼠糞蜣螂
出處:
十禽言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投之有北北不受,安得五丁拔其舌,抽其腸
出處:
十禽言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烏不啜爾血,犬不食爾肉
出處:
十禽言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上帝欲為人作福,蘄州鬼入阿鼻獄
出處:
十禽言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莫禁鬼,鬼去鬼還來,人間半是鬼投胎
出處:
正月二十日里中皆以桃枝插門貴賤童稚亦皆以桃葉為佩曰禁鬼也西園公鼓掌人與鬼何辯鬼不害人禁之何為夫害人者人而鬼耳庸可禁耶時街頭有青衣桃葉者歌莫禁鬼鬼聞而大笑之亦歌先禁人以答之西園公聞而并錄焉莫禁鬼四章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休怪鬼奴來作炒,汝家先自鬼門開
出處:
正月二十日里中皆以桃枝插門貴賤童稚亦皆以桃葉為佩曰禁鬼也西園公鼓掌人與鬼何辯鬼不害人禁之何為夫害人者人而鬼耳庸可禁耶時街頭有青衣桃葉者歌莫禁鬼鬼聞而大笑之亦歌先禁人以答之西園公聞而并錄焉莫禁鬼四章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莫禁鬼,禁鬼鬼便多,總是人魔非鬼魔
出處:
正月二十日里中皆以桃枝插門貴賤童稚亦皆以桃葉為佩曰禁鬼也西園公鼓掌人與鬼何辯鬼不害人禁之何為夫害人者人而鬼耳庸可禁耶時街頭有青衣桃葉者歌莫禁鬼鬼聞而大笑之亦歌先禁人以答之西園公聞而并錄焉莫禁鬼四章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汝若作人不作鬼,鬼兮鬼兮奈汝何
出處:
正月二十日里中皆以桃枝插門貴賤童稚亦皆以桃葉為佩曰禁鬼也西園公鼓掌人與鬼何辯鬼不害人禁之何為夫害人者人而鬼耳庸可禁耶時街頭有青衣桃葉者歌莫禁鬼鬼聞而大笑之亦歌先禁人以答之西園公聞而并錄焉莫禁鬼四章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莫禁鬼,鬼與人相熟,可惜朱符與黃箓
出處:
正月二十日里中皆以桃枝插門貴賤童稚亦皆以桃葉為佩曰禁鬼也西園公鼓掌人與鬼何辯鬼不害人禁之何為夫害人者人而鬼耳庸可禁耶時街頭有青衣桃葉者歌莫禁鬼鬼聞而大笑之亦歌先禁人以答之西園公聞而并錄焉莫禁鬼四章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饒汝千重鐵作門,惟有高明方瞰屋
出處:
正月二十日里中皆以桃枝插門貴賤童稚亦皆以桃葉為佩曰禁鬼也西園公鼓掌人與鬼何辯鬼不害人禁之何為夫害人者人而鬼耳庸可禁耶時街頭有青衣桃葉者歌莫禁鬼鬼聞而大笑之亦歌先禁人以答之西園公聞而并錄焉莫禁鬼四章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莫禁鬼,人比鬼更惡,喚汝作同前讀人真是錯
出處:
正月二十日里中皆以桃枝插門貴賤童稚亦皆以桃葉為佩曰禁鬼也西園公鼓掌人與鬼何辯鬼不害人禁之何為夫害人者人而鬼耳庸可禁耶時街頭有青衣桃葉者歌莫禁鬼鬼聞而大笑之亦歌先禁人以答之西園公聞而并錄焉莫禁鬼四章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鬼言鬼行鬼心腸,到底還輸鬼一著
出處:
正月二十日里中皆以桃枝插門貴賤童稚亦皆以桃葉為佩曰禁鬼也西園公鼓掌人與鬼何辯鬼不害人禁之何為夫害人者人而鬼耳庸可禁耶時街頭有青衣桃葉者歌莫禁鬼鬼聞而大笑之亦歌先禁人以答之西園公聞而并錄焉莫禁鬼四章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先禁人,鬼知人不知,非狂非病非愚癡
出處:
先禁人四章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黑夜我來方是鬼,爾為白日鬼蹺蹊
出處:
先禁人四章
作者:
張萱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暗驚鶴夢穿云杪,細答松聲出澗阿。
幾度半酣扶杖聽,有時一曲傍林過。
晚來弛擔長松下,復和巖前扣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