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錢紳
錢繼振
錢繼登
錢繼章
錢維喬
錢維倫
錢維城
錢維楨
錢美
錢聚瀛
錢肅樂
錢肅圖
錢肅潤
錢舜選
錢良右
錢良擇
錢良臣
錢芳標
錢若水
錢榮
錢榮光
錢榮國
錢蕙纕
錢藻
錢蘅生
錢行
錢袁英
錢諒臣
錢謙益
錢謙貞
精選古詩
為山亭移植冬青等近遂成陰
小飲示幕府
徐惇濟書報嘗過余石林
夜聽莫撫干彈琴流水操
送沈傳曜
八月二十日
偶書為山亭五首其一
偶書為山亭五首其二
古詩名句
安得此雙弦索手,那能獨酌高陽酒
正值傾囊無俸錢,將來換馬還肯否
自從解贈同心結,不惜樽前香腕折
幾回玉柱雁池飛,春愁散作梁園雪
合就羅敷陌上桑,含顰一囀發(fā)中堂
遙知華發(fā)王門客,縱是風流也斷腸
憶昔紅顏日攜手,一別三年非不久
縱使天臺記阮郎,也應梁苑稱枚叟
查古詩
搜索
人日喜晴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此日是人日,愛有皎日光。
晨起看東園,高樹映微陽。
須臾大風起,吹散云紛攘。
遠山露翠微,林花凈含芳。
兒童各歡言,今年人樂康。
天道固應爾,人事亦相將。
一從念載來,閭閻多歉荒。
朝出鮮飽食,晚歸空暮糧。
茹苦無終極,邇來更狼當
。
四郊盜縱橫,焚劫火連鄉(xiāng)。
捉人橫索錢,婦女無完裳。
嗟嗟人艱難,言之心轉(zhuǎn)傷。
繡衣承帝命,鑒臨赫煌煌。
清風驅(qū)酷焰,雅志整頹綱。
百司仰休風,庶僚循憲章。
王靈漸以振,六師頗張皇。
渠魁殲一二,其馀稍遁藏。
官門更肅清,戶役不甚忙。
田園有新種,室廬理舊疆。
已知今歲樂,且喜此日良。
天心最仁愛,憫下更無量。
只在邦之彥,秉德奉明昌。
看看政有經(jīng),便應此時旸。
感召信不忒,誰云命靡常。
歡會更歡會,高歌聲瑯瑯。
東風寒尚緊,滿酌此瑤觴。
詩句欣賞
MORE+
見說東南民力盡,應將撫字慰蒼生
出處:
送葛雙石兵憲轉(zhuǎn)江西大參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風煙搖落九河秋,我輩攜觴豈浪游
出處:
秋日同谷司馬游西河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欲向古今窮故道,還從天地乞滄洲
出處:
秋日同谷司馬游西河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沙鳧暮有千群起,霜葉晴看兩岸浮
出處:
秋日同谷司馬游西河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縱使乘槎上銀漢,何如此處老漁舟
出處:
秋日同谷司馬游西河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草色瀟然遍野城,高秋登眺雍門情
出處:
秋日登無棣古城呈谷司馬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丘墟那復論前代,變幻真堪笑此生
出處:
秋日登無棣古城呈谷司馬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魏豹墳邊四履盡,淮陰壘外九河平
出處:
秋日登無棣古城呈谷司馬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古今俯仰元超忽,底事猶耽世上名
出處:
秋日登無棣古城呈谷司馬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一氣混茫白畫陰,不知大塊有高深
出處:
初至海上時有倭警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潮酣真懼初來客,歲暮空懷遠望心
出處:
初至海上時有倭警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日隱蠻墟將萬里,煙生蜃島忽千尋
出處:
初至海上時有倭警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于今圣主當中國,海若天吳莫浪侵
出處:
初至海上時有倭警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平地突然出一峰,登臨若立碧芙蓉
出處:
登馬谷山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盤河水繞疑奔馬,古洞云深見蟄龍
出處:
登馬谷山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影落滄溟高氣象,路經(jīng)葭葦少行蹤
出處:
登馬谷山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老僧已許巖頭住,為我先栽萬個松
出處:
登馬谷山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偶過先子曾游處,觸物逢人倍感傷
出處:
先大夫曾署大沽河過此有感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每訝滄桑誰變改,翻悲天地有存亡
出處:
先大夫曾署大沽河過此有感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當年漁父猶知德,舊日官衙不見墻
出處:
先大夫曾署大沽河過此有感
作者:
楊巍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晨起看東園,高樹映微陽。
須臾大風起,吹散云紛攘。
遠山露翠微,林花凈含芳。
兒童各歡言,今年人樂康。
天道固應爾,人事亦相將。
一從念載來,閭閻多歉荒。
朝出鮮飽食,晚歸空暮糧。
茹苦無終極,邇來更狼當。
四郊盜縱橫,焚劫火連鄉(xiāng)。
捉人橫索錢,婦女無完裳。
嗟嗟人艱難,言之心轉(zhuǎn)傷。
繡衣承帝命,鑒臨赫煌煌。
清風驅(qū)酷焰,雅志整頹綱。
百司仰休風,庶僚循憲章。
王靈漸以振,六師頗張皇。
渠魁殲一二,其馀稍遁藏。
官門更肅清,戶役不甚忙。
田園有新種,室廬理舊疆。
已知今歲樂,且喜此日良。
天心最仁愛,憫下更無量。
只在邦之彥,秉德奉明昌。
看看政有經(jīng),便應此時旸。
感召信不忒,誰云命靡常。
歡會更歡會,高歌聲瑯瑯。
東風寒尚緊,滿酌此瑤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