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潘曾沂
潘曾瑋
潘曾綬
潘曾瑩
潘有為
潘有猷
潘朝英
潘果
潘檉
潘檉章
潘桂
潘梅
潘榕
潘榛
潘正亭
潘正夫
潘正衡
潘氏(裘致中妻
潘永清
潘永祚
潘求仁
潘匯征
潘江
潘汾
潘淳
潘煥媊
潘熊飛
潘牥
潘牧
潘獻可
精選古詩
臘月十六夜讀閻資欽提舉詩一巨軸
次韻游南臺寺
次韻讀韓柳文
次韻新化道中
次韻題貯云堂
次韻題明白庵
和宵行
次韻題子厚祠堂
古詩名句
羈愁忽共云煙集,幾處猿聲出薜蘿
繞屋長松數里深,樓船載雨憶登臨
錢塘水闊吞鯨海,天目山高冠虎林
草色簾櫳煙淡淡,秋聲樓閣翠沉沉
欲期剪韭思重到,三十年來負此心
松露垂珠滴紫苔,長空萬里絕纖埃
未聞蕭史吹笙過,先見嫦娥送月來
老鶴夢隨天籟醒,野猿聲入楚云哀
查古詩
搜索
秋日臥痾京邸與王鄭二司徒論書時二君相繼自吳中至
作者:
林大春
朝代:
明
宿昔好奇書,家世本嶺嶠。
山中禹篆稀,海上羲文杳。
習靜入山中,冥心坐幽討。
風起珠林鳴,翡翠翔其表。
晴云泛溟渤,蛟龍浴儀曜。
感此悟真詮,因之契夙好。
一自出山來,公車待明詔。
朝游齊魯郊,暮宿燕門徼。
前年西入關,京洛恣臨眺。
秦跡訪西華,漢圖陟嵩少。
迤邐出商墟,謁我先人廟。
墓門有石碣,云是宣尼造。
文古苔蘚深,讀之淚盈抱。
心畫良在茲,幽懷耿惟肖。
無奈白日馳,悒悒紅塵繞。
有時忽乘興,對客漫揮掃。
祇為舒沉郁,聊用資言笑。
豈知海內英,神交乃不約。
孔叢起西垂,邂逅咸陽道。
索我雙素書,為我發(fā)清嘯。
相思別后看,傳家詎為寶。
舞劍兩悠悠,飛蓋何寥渺。
昨予自東還,二君并南召。
谷口意已真,會稽諒同調。
今茲明光歸,相見各傾倒。
自言徵仲交,況慕祝京兆。
俗方右江河,君乃薄沈趙。
坐客盡驚嗟,病夫亦狂叫。
生綃藹霧披,墨精紛日耀。
為君振脩翰,含情轉悽悄。
因思造化工,為窮金石奧。
下及晉魏初,上乃徹軒昊。
史籀已雕鑿,寧復論斯邈。
芝玉溯頹波,元常啟末照。
嗟哉王右軍,未免偏傍誚。
男兒自我作,何必師窈窕。
千古馀鳥跡,道合自然妙
。
安得還此風,與子游渾灝。
詩句欣賞
MORE+
紛爭蠻觸總無端,袖手寧能壁上觀
出處:
紛爭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欲把寸膠澄大海,竟投白璧入狂瀾
出處:
紛爭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獲麟未必窮吾易,起馬真成卻糞難
出處:
紛爭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但使干戈為玉帛,窮居白首亦彈冠
出處:
紛爭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廟后山光幾度春,法邊猶系未歸身
出處:
廟后山口占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遮天芳草王孫綠,絕代幽居楚客春
出處:
廟后山口占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荒枕吞爻空有夢,后生得髓更何人
出處:
廟后山口占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可憐萬古傳燈意,卻恐中宵動鬼神
出處:
廟后山口占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不見牡丹花,蒼黃四十載
出處:
一九七九年獲釋平反,于上海公園觀牡丹花展作牡丹歌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忽聞牡丹開,艷艷風光在
出處:
一九七九年獲釋平反,于上海公園觀牡丹花展作牡丹歌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出門一笑九衢闊,馳車直赴牡丹約
出處:
一九七九年獲釋平反,于上海公園觀牡丹花展作牡丹歌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借問牡丹何所似,花不能言以意度
出處:
一九七九年獲釋平反,于上海公園觀牡丹花展作牡丹歌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幾人一生花底死,幾人一生花底活
出處:
一九七九年獲釋平反,于上海公園觀牡丹花展作牡丹歌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盡能極妍千叢好,雨橫風狂萬種虐
出處:
一九七九年獲釋平反,于上海公園觀牡丹花展作牡丹歌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誰撥云霧見青霄,云空空兮霧漠漠
出處:
一九七九年獲釋平反,于上海公園觀牡丹花展作牡丹歌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霧漠漠,云空空,乳燕窺園西復東
出處:
一九七九年獲釋平反,于上海公園觀牡丹花展作牡丹歌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無情天地有情物,都在如來一笑中
出處:
一九七九年獲釋平反,于上海公園觀牡丹花展作牡丹歌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寂寞魚龍萬事空,湖山無恙尚秋風
出處:
己未九日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云開易見令威宅,天闕難尋媧后功
出處:
己未九日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不羨茱萸成獨佩,但憐菊竹傲雙叢
出處:
己未九日
作者:
徐英
朝代:
當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山中禹篆稀,海上羲文杳。
習靜入山中,冥心坐幽討。
風起珠林鳴,翡翠翔其表。
晴云泛溟渤,蛟龍浴儀曜。
感此悟真詮,因之契夙好。
一自出山來,公車待明詔。
朝游齊魯郊,暮宿燕門徼。
前年西入關,京洛恣臨眺。
秦跡訪西華,漢圖陟嵩少。
迤邐出商墟,謁我先人廟。
墓門有石碣,云是宣尼造。
文古苔蘚深,讀之淚盈抱。
心畫良在茲,幽懷耿惟肖。
無奈白日馳,悒悒紅塵繞。
有時忽乘興,對客漫揮掃。
祇為舒沉郁,聊用資言笑。
豈知海內英,神交乃不約。
孔叢起西垂,邂逅咸陽道。
索我雙素書,為我發(fā)清嘯。
相思別后看,傳家詎為寶。
舞劍兩悠悠,飛蓋何寥渺。
昨予自東還,二君并南召。
谷口意已真,會稽諒同調。
今茲明光歸,相見各傾倒。
自言徵仲交,況慕祝京兆。
俗方右江河,君乃薄沈趙。
坐客盡驚嗟,病夫亦狂叫。
生綃藹霧披,墨精紛日耀。
為君振脩翰,含情轉悽悄。
因思造化工,為窮金石奧。
下及晉魏初,上乃徹軒昊。
史籀已雕鑿,寧復論斯邈。
芝玉溯頹波,元常啟末照。
嗟哉王右軍,未免偏傍誚。
男兒自我作,何必師窈窕。
千古馀鳥跡,道合自然妙。
安得還此風,與子游渾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