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強(qiáng)溱
強(qiáng)珇
強(qiáng)耕星
強(qiáng)至
歸仁
歸允肅
歸士琯
歸子慕
歸莊
歸懋儀
歸昌世
歸有光
歸氏子
歸淑芬
歸登
歸真道人
彥修
彥布
彭一楷
彭上拔
彭世潮
彭舉
彭乘
彭九萬
彭九成
彭云鴻
彭從虎
彭仕商
彭仲剛
彭仲衡
精選古詩
同諸公游西城木蘭院
送陳子山狀元赴太廟署令
廣陵岳宮醮夜觀王澹淵高士蕆事自登瀛橋而迎師入黃箓壇
送董運(yùn)使之江西參政
送楊士先歸長安
九月十日自壽
送王君章掾史侍司眾丞督辦河防竹木還京
送將作同知明齋趣河防竹木事還京
古詩名句
云際飛仙在何處,欲憑青鳥寄書招
泊在滄江萬頃天,短衣赤腳踏空船
盤渦水里魚兒聚,網(wǎng)得新肥一尺鳊
鬢底插枝紅蓼花,歸來星月掛枯槎
老妻問得有鱸鱖,不怪夜深才到家
篷上瀟瀟風(fēng)雨寒,篷底煮魚供晚餐
清波好與鳳池似,我掌絲綸在一竿
山頭墜土立如石,水底伏磯穹似龜
查古詩
搜索
招提聯(lián)句同林見素何燕泉賦
作者:
黃佐
朝代:
明
散步逢招提,借榻共盤礴。
祇園峙雙樹,玉署來孤鶴。
藻鏡湛清淵,貫城明碧落。
三人坐未行,六籍文可博。
孔壁開心傳,漢庭重經(jīng)學(xué)。
活水浚源頭,禪流嘲注腳
。
度世創(chuàng)虹橋,談空抗鰲閣。
鳴磬誦涅槃,傳燈恣談謔。
掃除忘自身,解脫問誰縛。
削發(fā)逃君親,布金入囊橐。
姚師遺影堂,靖難建榮國。
往事如浮云,彼髡竟冥漠。
攜尊且盡歡,列俎紛參錯(cuò)。
浩浩襟期同,亹亹指趣各。
花朝藥始齊,鳥弄歌仍作。
蘭煙裊篆猊,松露驚棲鵲。
聊成石鼎聯(lián),匪赴旃檀約。
老夢在滄洲,藎懷效葵藿。
披衣起翱翔,振纓望寥廓。
淺霞綺尚明,返照丹猶爍。
塵勞倏已消,興喻殊可托。
初月出碧山,詠歸得真樂。
詩句欣賞
MORE+
愿期千歲,瑤池重會(huì)金母
出處:
念奴嬌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鷓鴣聲殘春水足,倒影橫斜萬枝綠
出處:
湘渚推篷圖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何人江上曉推篷,入眼渾疑舞鸞鵠
出處:
湘渚推篷圖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此君自是出塵表,怪底人稱可醫(yī)俗
出處:
湘渚推篷圖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雨中亂點(diǎn)啼痕斑,月下清敲佩聲玉
出處:
湘渚推篷圖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崢嶸頭角更堪喜,莫遣行庖誤相斸
出處:
湘渚推篷圖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臨風(fēng)欲喚文湖州,聽取新翻竹枝曲
出處:
湘渚推篷圖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憶向淮東接晤言,春風(fēng)曾過玩韜軒
出處:
挽大河衛(wèi)閔恭戶侯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尊前舞劍軍容肅,花下投壺語笑喧
出處:
挽大河衛(wèi)閔恭戶侯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奇骨似堪分爵土,壯心俄復(fù)厭塵煩
出處:
挽大河衛(wèi)閔恭戶侯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生芻一束無由奠,目斷停云繞墓園
出處:
挽大河衛(wèi)閔恭戶侯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羅浮山前初霽雪,一樹寒花照幽絕
出處:
梅花圖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青宵夜碾白玉盤,萬里冰壺兩澄澈
出處:
梅花圖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凜然正色有天趣,不比春容可人悅
出處:
梅花圖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離離瘦影澹將空,蔌蔌暗香吹不滅
出處:
梅花圖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姑射仙人渺無語,似共嫦娥斗高潔
出處:
梅花圖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畫工孰是楊補(bǔ)之,坐想毫端落瓊屑
出處:
梅花圖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披圖擬欲問花神,枝上清光幾圓缺
出處:
梅花圖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尚方鼎鼐思作羹,愿見黃金子成結(jié)
出處:
梅花圖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教鐸分明振一時(shí),爭傳闕里好孫支
出處:
送孔長史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祇園峙雙樹,玉署來孤鶴。
藻鏡湛清淵,貫城明碧落。
三人坐未行,六籍文可博。
孔壁開心傳,漢庭重經(jīng)學(xué)。
活水浚源頭,禪流嘲注腳。
度世創(chuàng)虹橋,談空抗鰲閣。
鳴磬誦涅槃,傳燈恣談謔。
掃除忘自身,解脫問誰縛。
削發(fā)逃君親,布金入囊橐。
姚師遺影堂,靖難建榮國。
往事如浮云,彼髡竟冥漠。
攜尊且盡歡,列俎紛參錯(cuò)。
浩浩襟期同,亹亹指趣各。
花朝藥始齊,鳥弄歌仍作。
蘭煙裊篆猊,松露驚棲鵲。
聊成石鼎聯(lián),匪赴旃檀約。
老夢在滄洲,藎懷效葵藿。
披衣起翱翔,振纓望寥廓。
淺霞綺尚明,返照丹猶爍。
塵勞倏已消,興喻殊可托。
初月出碧山,詠歸得真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