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蔡戡
蔡承禧
蔡押衙
蔡振
蔡挺
蔡捷
蔡敬一
蔡文恭
蔡文范
蔡文鏞
蔡新
蔡時豫
蔡昂
蔡昆
蔡明
蔡昶
蔡晉鏞
蔡普和
蔡權(quán)
蔡來章
蔡杭
蔡松年
蔡樞
蔡格
蔡桓
蔡楙
蔡楠
蔡槃
蔡正孫
蔡汝南
精選古詩
春閨
祚德廟
送翟山人
唐人四馬卷其二
唐人四馬卷其四
唐人四馬卷其三
唐宮詞補遺其一
唐宮詞補遺其二
古詩名句
油幕群趨夜,胡床獨坐時
濃霜花墜笛,殘月茗收棋
獸錦中朝錫,貂裘上谷馳
呼韓今絕塞,憶共請纓時
望望幽并隔,行行汴泗來
城荒頹枳棘,殿古蝕莓苔
尺水憐魚服,長途滯駿才
夜看雙劍氣,能復(fù)射燕臺
查古詩
搜索
琴山十章
作者:
霍韜
朝代:
明
于昭上帝,毓靈下土。
衷極儲精,太和流布。
衷和流布,區(qū)宇瀰濩,區(qū)宇瀰濩。
山岳上凝,江河下注。
衷和氤氳,物各備具。
物具衷和,人得其粹。
五性出矣,七情生生。
不愆以忒,乃全厥原。
全復(fù)厥原,為人之門。
厥復(fù)如何,遠(yuǎn)取諸物,近取諸身。
近取如何,我身備有。
手足發(fā)膚,耳目鼻口。
形宮而乖,五性是謬。
形官而理,五性順受。
君子有要,天君中寂,性情弗忒。
性情如何,遠(yuǎn)取諸物。
取之如何,性情是適。
定性閑情,率由中宅。
雖曰中宅,亦賴外域。
域之孔固,中乃弗忒,是作性則。
取物如何,維我宜之。
我宅我里,琴山維之。
維此琴山,實我儀之。
煦日流矣,和風(fēng)披矣。
登山歌以謠矣,樂以忘歸矣。
于戲,韶石奚為,以慰我思。
我思琴山,千里而遙。
昔我植竹,于山之腰。
山側(cè)水流,昔我洗瓢。
魚游水渚,鶴企松標(biāo)。
松風(fēng)蕭蕭,竹風(fēng)翛翛,依稀虞韶。
虞韶千古,寄我琴山。
山石鳳跂,山花錦囊。
天風(fēng)為弦,得趣忘彈。
爰我良朋,于山之間。
尊酒頤顏,性怡情閑,和樂且耽。
耽樂君子,既和乃心,乃和乃身
。
身心和矣,暨厥家人。
家人和矣,暨闕萬民。
萬民和矣,奏泰和音。
泰和奏矣,誰瑟誰琴。
誰琴誰瑟,高山流水。
知音伊誰,韶石之子。
匪伊子之知,天風(fēng)洗耳。
豈曰洗耳,亦洗心髓。
心靈耳通,泰和之音是俟,泰和之音是俟。
泰和遠(yuǎn)矣,得見其像。
像托伊何,琴山之上。
琴山之水,琴山之云。
望望水云,悠悠我心。
舊盟猿鶴,投我好音。
豈曰耽樂,猿鶴遺之音。
詩句欣賞
MORE+
下品置晁董,上第擢鐘衛(wèi)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繆種滋流傳,波點競妍媚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不知筆吏徒,奚贊庥明治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吾子策天廷,褒然首揚對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標(biāo)望映倫伍,聲譽震儕輩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縑素奔其廬,翰札馳華裔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豈以斯業(yè)進(jìn),當(dāng)由署行義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計日履臺省,帷扆資獻(xiàn)輦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憶昔鄉(xiāng)賦日,瑞光照鎖試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共占杰人出,舉斝賀闈吏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魁甲猶尋常,豈足應(yīng)斯異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儒碩有事業(yè),用才在天地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緬彼茶陵老,流風(fēng)猶未墜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文章炳霄壤,節(jié)概亦無愧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君起融其塵,后先映當(dāng)世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匪惟光吾楚,時艱賴宏濟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方今國步康,亦復(fù)籌邊計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犬羊意無厭,深恐渝盟誓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安得不世才,起與正欹器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君趨供奉班,賜對儻論事
出處:
寄同年蕭史樓修撰
作者:
楊彝珍
朝代:
清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衷極儲精,太和流布。
衷和流布,區(qū)宇瀰濩,區(qū)宇瀰濩。
山岳上凝,江河下注。
衷和氤氳,物各備具。
物具衷和,人得其粹。
五性出矣,七情生生。
不愆以忒,乃全厥原。
全復(fù)厥原,為人之門。
厥復(fù)如何,遠(yuǎn)取諸物,近取諸身。
近取如何,我身備有。
手足發(fā)膚,耳目鼻口。
形宮而乖,五性是謬。
形官而理,五性順受。
君子有要,天君中寂,性情弗忒。
性情如何,遠(yuǎn)取諸物。
取之如何,性情是適。
定性閑情,率由中宅。
雖曰中宅,亦賴外域。
域之孔固,中乃弗忒,是作性則。
取物如何,維我宜之。
我宅我里,琴山維之。
維此琴山,實我儀之。
煦日流矣,和風(fēng)披矣。
登山歌以謠矣,樂以忘歸矣。
于戲,韶石奚為,以慰我思。
我思琴山,千里而遙。
昔我植竹,于山之腰。
山側(cè)水流,昔我洗瓢。
魚游水渚,鶴企松標(biāo)。
松風(fēng)蕭蕭,竹風(fēng)翛翛,依稀虞韶。
虞韶千古,寄我琴山。
山石鳳跂,山花錦囊。
天風(fēng)為弦,得趣忘彈。
爰我良朋,于山之間。
尊酒頤顏,性怡情閑,和樂且耽。
耽樂君子,既和乃心,乃和乃身。
身心和矣,暨厥家人。
家人和矣,暨闕萬民。
萬民和矣,奏泰和音。
泰和奏矣,誰瑟誰琴。
誰琴誰瑟,高山流水。
知音伊誰,韶石之子。
匪伊子之知,天風(fēng)洗耳。
豈曰洗耳,亦洗心髓。
心靈耳通,泰和之音是俟,泰和之音是俟。
泰和遠(yuǎn)矣,得見其像。
像托伊何,琴山之上。
琴山之水,琴山之云。
望望水云,悠悠我心。
舊盟猿鶴,投我好音。
豈曰耽樂,猿鶴遺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