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吳耕
吳肇元
吳肖巖
吳肜
吳育
吳臧
吳致堯
吳舜選
吳節(jié)
吳芳
吳芳華
吳芳培
吳芳權(quán)
吳芳標(biāo)
吳芳植
吳芳楫
吳芳珍
吳芾
吳苑
吳若華
吳英父
吳茝
吳榮
吳榮光
吳榮棣
吳莫?jiǎng)?/a>
吳萊
吳菘
吳萃奎
吳萃恩
精選古詩
登釣臺(tái)作
子陵祠下再賦一首
泊馀干口
使至饒州
再獻(xiàn)淮世子
初歸故園其一
初歸故園其二
初歸故園其三
古詩名句
恐人仿此翻成套,輕板從今唱大江
秋雖方過半,月卻尚能纖
況有人相映,偏教景似添
挹清傾露液,取影下湘簾
詩里須情韻,何如此際兼
詩就還看月,移時(shí)興未厭
更深花意寂,坐久夢思恬
浪謔皆成雅,新聲不忌纖
查古詩
搜索
琴山十章
作者:
霍韜
朝代:
明
于昭上帝,毓靈下土。
衷極儲(chǔ)精,太和流布。
衷和流布,區(qū)宇瀰濩,區(qū)宇瀰濩。
山岳上凝,江河下注。
衷和氤氳,物各備具。
物具衷和,人得其粹。
五性出矣,七情生生。
不愆以忒,乃全厥原。
全復(fù)厥原,為人之門。
厥復(fù)如何,遠(yuǎn)取諸物,近取諸身。
近取如何,我身備有。
手足發(fā)膚,耳目鼻口。
形宮而乖,五性是謬。
形官而理,五性順受。
君子有要,天君中寂,性情弗忒。
性情如何,遠(yuǎn)取諸物。
取之如何,性情是適。
定性閑情,率由中宅。
雖曰中宅,亦賴外域。
域之孔固,中乃弗忒,是作性則。
取物如何,維我宜之。
我宅我里,琴山維之。
維此琴山,實(shí)我儀之。
煦日流矣,和風(fēng)披矣。
登山歌以謠矣,樂以忘歸矣。
于戲,韶石奚為,以慰我思。
我思琴山,千里而遙。
昔我植竹,于山之腰。
山側(cè)水流,昔我洗瓢。
魚游水渚,鶴企松標(biāo)。
松風(fēng)蕭蕭,竹風(fēng)翛翛,依稀虞韶
。
虞韶千古,寄我琴山。
山石鳳跂,山花錦囊。
天風(fēng)為弦,得趣忘彈。
爰我良朋,于山之間。
尊酒頤顏,性怡情閑,和樂且耽。
耽樂君子,既和乃心,乃和乃身。
身心和矣,暨厥家人。
家人和矣,暨闕萬民。
萬民和矣,奏泰和音。
泰和奏矣,誰瑟誰琴。
誰琴誰瑟,高山流水。
知音伊誰,韶石之子。
匪伊子之知,天風(fēng)洗耳。
豈曰洗耳,亦洗心髓。
心靈耳通,泰和之音是俟,泰和之音是俟。
泰和遠(yuǎn)矣,得見其像。
像托伊何,琴山之上。
琴山之水,琴山之云。
望望水云,悠悠我心。
舊盟猿鶴,投我好音。
豈曰耽樂,猿鶴遺之音。
詩句欣賞
MORE+
柳映長橋綠,松浮遠(yuǎn)岸青
出處:
零陵道中曉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暮投何處宿,燈火起官亭
出處:
零陵道中曉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五日松林引,三朝谷口迷
出處:
全州道中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孤村陰雨外,古道白云西
出處:
全州道中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風(fēng)定分泉響,山深少鳥啼
出處:
全州道中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故鄉(xiāng)不可望,千里草萋萋
出處:
全州道中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開陡船爭上,靈渠水滿時(shí)
出處:
靈渠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穿來自秦漢,流出注湘漓
出處:
靈渠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片雨添三尺,千峰繞一絲
出處:
靈渠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相思如此水,南北不相知
出處:
靈渠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橫斜千萬筍,不似一峰峰
出處:
靈川道中眺望建陵諸峰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蒼潤含秋雨,巉巖出古松
出處:
靈川道中眺望建陵諸峰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孤根爭自立,落勢不相從
出處:
靈川道中眺望建陵諸峰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百里煙云外,漓江繞幾重
出處:
靈川道中眺望建陵諸峰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云氣嘗如象,盤旋玉殿間
出處:
虞山望虞帝祠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匏笙祠二帝,銅鼓鎮(zhèn)諸蠻
出處:
虞山望虞帝祠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地接蒼梧近,林多古竹斑
出處:
虞山望虞帝祠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千秋騷些客,悵望是天顏
出處:
虞山望虞帝祠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日暖翠微濃,山包桂水重
出處:
建陵秋望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樓臺(tái)懸一筍,井邑散諸峰
出處:
建陵秋望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衷極儲(chǔ)精,太和流布。
衷和流布,區(qū)宇瀰濩,區(qū)宇瀰濩。
山岳上凝,江河下注。
衷和氤氳,物各備具。
物具衷和,人得其粹。
五性出矣,七情生生。
不愆以忒,乃全厥原。
全復(fù)厥原,為人之門。
厥復(fù)如何,遠(yuǎn)取諸物,近取諸身。
近取如何,我身備有。
手足發(fā)膚,耳目鼻口。
形宮而乖,五性是謬。
形官而理,五性順受。
君子有要,天君中寂,性情弗忒。
性情如何,遠(yuǎn)取諸物。
取之如何,性情是適。
定性閑情,率由中宅。
雖曰中宅,亦賴外域。
域之孔固,中乃弗忒,是作性則。
取物如何,維我宜之。
我宅我里,琴山維之。
維此琴山,實(shí)我儀之。
煦日流矣,和風(fēng)披矣。
登山歌以謠矣,樂以忘歸矣。
于戲,韶石奚為,以慰我思。
我思琴山,千里而遙。
昔我植竹,于山之腰。
山側(cè)水流,昔我洗瓢。
魚游水渚,鶴企松標(biāo)。
松風(fēng)蕭蕭,竹風(fēng)翛翛,依稀虞韶。
虞韶千古,寄我琴山。
山石鳳跂,山花錦囊。
天風(fēng)為弦,得趣忘彈。
爰我良朋,于山之間。
尊酒頤顏,性怡情閑,和樂且耽。
耽樂君子,既和乃心,乃和乃身。
身心和矣,暨厥家人。
家人和矣,暨闕萬民。
萬民和矣,奏泰和音。
泰和奏矣,誰瑟誰琴。
誰琴誰瑟,高山流水。
知音伊誰,韶石之子。
匪伊子之知,天風(fēng)洗耳。
豈曰洗耳,亦洗心髓。
心靈耳通,泰和之音是俟,泰和之音是俟。
泰和遠(yuǎn)矣,得見其像。
像托伊何,琴山之上。
琴山之水,琴山之云。
望望水云,悠悠我心。
舊盟猿鶴,投我好音。
豈曰耽樂,猿鶴遺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