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史千
史衛(wèi)卿
史可堂
史可程
史臺懋
史吉卿
史君實
史唐卿
史善長
史士舉
史聲
史夔
史大成
史季溫
史學(xué)
史守之
史安之
史安叔
史宗
史宗愷
史定之
史宜之
史密
史少南
史堯弼
史嵩之
史常之
史干
史延
史廷賁
精選古詩
書憤二首其二
書憤
書憤
書憤
書憤二首其一
書道室壁
書意三首其二
書意
古詩名句
春風(fēng)吹柳枝,游子別家時
壩上多楊柳,春風(fēng)吹不吹
春風(fēng)吹桃花,游子未還家
洞口桃花片,多人未曾見
放船春水漫,系纜柳條青
去去江村近,風(fēng)吹魚網(wǎng)腥
蘭橈回白鳥,青草破塘灣
醉怯新羅薄,春山帶雨看
查古詩
搜索
瞿塘歌
作者:
陳璉
朝代:
明
蜀山發(fā)岷峨,支派何其繁。
連峰沓嶂到夔峽,兩峰對立高為門。
白鹽與赤甲,萬仞明朝暾。
長江貫其中,水出非一源。
其南通越巂,其西來吐蕃。
浩浩納眾流,濁浪聲豗喧。
勢挾天地轉(zhuǎn),怒作雷霆奔。
天教滟滪遏不住,雪花飛舞洪濤翻。
黑石與黃戶,險惡難具論。
舟人魚貫牽百丈,觀者膽掉驚神魂。
憶昔神禹疏導(dǎo)初,石壁猶存舊鑿痕。
長江東流不少住,形勝獨數(shù)瞿塘尊。
蠶叢鳧翳舊開國,據(jù)有蜀土稱雄藩。
粵從炎精喪,僭竊聞公孫。
至今白帝城,相望馀頹垣。
后來劉豫州,建國圖中原
。
三顧起臥龍,復(fù)此駐軍屯。
至今八陣圖,歷歷跡猶存。
自后僭偽者,瑣瑣奚足云。
元季夏明氏,恃險負皇恩。
天威赫然命六軍,六軍飲馬川江渾。
王師乘勝克西蜀,鐵鎖已斷來降幡。
皇風(fēng)遠暢清妖氛,雪山冰谷回春溫。
信知在德不在險,誠如古人之所言。
群雄割據(jù)竟何在,依舊老樹啼寒猿。
詩句欣賞
MORE+
茅檐纈丹實,霞幔披重重
出處:
途次寄兩弟山中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芳蔭隱溪梁,激流注遙峰
出處:
途次寄兩弟山中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伸足濯云瀑,俯首聽煙松
出處:
途次寄兩弟山中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嗟我同生人,食貧守幽蹤
出處:
途次寄兩弟山中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先人有遺區(qū),樹植意想從
出處:
途次寄兩弟山中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蘭苕被巉石,墄滋襲苔茸
出處:
途次寄兩弟山中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箕踞弄鳴弦,泠然送泉風(fēng)
出處:
途次寄兩弟山中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胡為事行役,勞勞昧所終
出處:
途次寄兩弟山中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歸歟遂結(jié)廬,與爾巢梧桐
出處:
途次寄兩弟山中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天風(fēng)吹云盡,恍聽銀河聲
出處:
七夕酌李文中竹圃留宿作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虛堂亂螢落,萬葉蕭蕭鳴
出處:
七夕酌李文中竹圃留宿作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客留主盡醉,一榻橫紗屏
出處:
七夕酌李文中竹圃留宿作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月沒衣浮香,獨起看明星
出處:
七夕酌李文中竹圃留宿作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即次愜幽賞,轉(zhuǎn)傷羈旅情
出處:
七夕酌李文中竹圃留宿作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誰能與夢來,相對銀燭清
出處:
七夕酌李文中竹圃留宿作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張公鸞鳳文,孤軒試為宰
出處:
奉寄總河張公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酌水重吟詩,下車先泣罪
出處:
奉寄總河張公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五穗恍臨仙,六年庶無餒
出處:
奉寄總河張公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灝氣振高天,膏脂留大海
出處:
奉寄總河張公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社稷并尸祝,朝堂吐豐采
出處:
奉寄總河張公
作者:
黎遂球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連峰沓嶂到夔峽,兩峰對立高為門。
白鹽與赤甲,萬仞明朝暾。
長江貫其中,水出非一源。
其南通越巂,其西來吐蕃。
浩浩納眾流,濁浪聲豗喧。
勢挾天地轉(zhuǎn),怒作雷霆奔。
天教滟滪遏不住,雪花飛舞洪濤翻。
黑石與黃戶,險惡難具論。
舟人魚貫牽百丈,觀者膽掉驚神魂。
憶昔神禹疏導(dǎo)初,石壁猶存舊鑿痕。
長江東流不少住,形勝獨數(shù)瞿塘尊。
蠶叢鳧翳舊開國,據(jù)有蜀土稱雄藩。
粵從炎精喪,僭竊聞公孫。
至今白帝城,相望馀頹垣。
后來劉豫州,建國圖中原。
三顧起臥龍,復(fù)此駐軍屯。
至今八陣圖,歷歷跡猶存。
自后僭偽者,瑣瑣奚足云。
元季夏明氏,恃險負皇恩。
天威赫然命六軍,六軍飲馬川江渾。
王師乘勝克西蜀,鐵鎖已斷來降幡。
皇風(fēng)遠暢清妖氛,雪山冰谷回春溫。
信知在德不在險,誠如古人之所言。
群雄割據(jù)竟何在,依舊老樹啼寒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