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珠簾秀
班固
班婕妤
瑯琊女子
理宗庚申士人
理宗朝士人
理瑩
琦元璞
琴士
琴操
琴精
琵琶亭詩
瑞元
瑞常
甄后
甄固
甄圭
甄彬
甄皇后
甄良友
甄述
甄龍友
甘丙昌
甘同叔
甘復(fù)
甘學(xué)
甘守正
甘文政
甘日懋
甘樹椿
精選古詩
過鑒湖
長安鎮(zhèn)市,次趙文伯韻
寄王梧溪
題鐘馗
古辭
風(fēng)雨牧牛圖
石友
竹居
古詩名句
香影浮階砌,猿聲徹野林
無窮長跪祝,惟有此微忱
五夜余當(dāng)至,朝霜爾且行
欲向好師友,先依難弟兄
去時(shí)生是重,歸日死為輕
河上冰還薄,隨人切老成
何處堪投宿,連衣枕白沙
中宵霜似箭,一夜淚如麻
查古詩
搜索
瞿塘歌
作者:
陳璉
朝代:
明
蜀山發(fā)岷峨,支派何其繁。
連峰沓嶂到夔峽,兩峰對立高為門。
白鹽與赤甲,萬仞明朝暾。
長江貫其中,水出非一源。
其南通越巂,其西來吐蕃。
浩浩納眾流,濁浪聲豗喧。
勢挾天地轉(zhuǎn),怒作雷霆奔。
天教滟滪遏不住,雪花飛舞洪濤翻。
黑石與黃戶,險(xiǎn)惡難具論。
舟人魚貫牽百丈,觀者膽掉驚神魂。
憶昔神禹疏導(dǎo)初,石壁猶存舊鑿痕。
長江東流不少住,形勝獨(dú)數(shù)瞿塘尊。
蠶叢鳧翳舊開國,據(jù)有蜀土稱雄藩。
粵從炎精喪,僭竊聞公孫
。
至今白帝城,相望馀頹垣。
后來劉豫州,建國圖中原。
三顧起臥龍,復(fù)此駐軍屯。
至今八陣圖,歷歷跡猶存。
自后僭偽者,瑣瑣奚足云。
元季夏明氏,恃險(xiǎn)負(fù)皇恩。
天威赫然命六軍,六軍飲馬川江渾。
王師乘勝克西蜀,鐵鎖已斷來降幡。
皇風(fēng)遠(yuǎn)暢清妖氛,雪山冰谷回春溫。
信知在德不在險(xiǎn),誠如古人之所言。
群雄割據(jù)竟何在,依舊老樹啼寒猿。
詩句欣賞
MORE+
況聞圭筆是名手,其價(jià)要論千金沽
出處:
夏圭山水為華尚古題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于漁忘漁價(jià)何有,于人忘物畫可無
出處:
夏圭山水為華尚古題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華君尚古真丈夫,以義為利空錙銖
出處:
夏圭山水為華尚古題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堂中看畫且酌酒,坐對慘淡消金壺
出處:
夏圭山水為華尚古題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左圖右史存鑒戒,此堂不宜無此圖
出處:
夏圭山水為華尚古題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既醉二百杯,坐蔭兩松樹
出處:
松陰清夢圖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神凝睫自交,心冥氣斯聚
出處:
松陰清夢圖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超彼世網(wǎng)外,悠悠尋太素
出處:
松陰清夢圖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生寓大夢宅,何嘗限寐寤
出處:
松陰清夢圖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黑甜本無跡,怪自我筆露
出處:
松陰清夢圖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傳之一千年,亦可示夢具
出處:
松陰清夢圖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高山矗萬仞,野木隨上天
出處:
題畫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眇眇古招提,更出群木顛
出處:
題畫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觚棱槩星漢,窗闥云霞鮮
出處:
題畫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鐘魚有遺音,下自泠風(fēng)傳
出處:
題畫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神仙詫拔宅,方茲未茫然
出處:
題畫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我但怪飛磴,尚與世夤緣
出處:
題畫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四年坐雨厄,今茲愁暵乾
出處:
寫雨景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相將事春作,田稚綠已漫
出處:
寫雨景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耨草助其長,纂纂沃以攢
出處:
寫雨景
作者:
沈周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連峰沓嶂到夔峽,兩峰對立高為門。
白鹽與赤甲,萬仞明朝暾。
長江貫其中,水出非一源。
其南通越巂,其西來吐蕃。
浩浩納眾流,濁浪聲豗喧。
勢挾天地轉(zhuǎn),怒作雷霆奔。
天教滟滪遏不住,雪花飛舞洪濤翻。
黑石與黃戶,險(xiǎn)惡難具論。
舟人魚貫牽百丈,觀者膽掉驚神魂。
憶昔神禹疏導(dǎo)初,石壁猶存舊鑿痕。
長江東流不少住,形勝獨(dú)數(shù)瞿塘尊。
蠶叢鳧翳舊開國,據(jù)有蜀土稱雄藩。
粵從炎精喪,僭竊聞公孫。
至今白帝城,相望馀頹垣。
后來劉豫州,建國圖中原。
三顧起臥龍,復(fù)此駐軍屯。
至今八陣圖,歷歷跡猶存。
自后僭偽者,瑣瑣奚足云。
元季夏明氏,恃險(xiǎn)負(fù)皇恩。
天威赫然命六軍,六軍飲馬川江渾。
王師乘勝克西蜀,鐵鎖已斷來降幡。
皇風(fēng)遠(yuǎn)暢清妖氛,雪山冰谷回春溫。
信知在德不在險(xiǎn),誠如古人之所言。
群雄割據(jù)竟何在,依舊老樹啼寒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