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宋景衛(wèi)
宋景年
宋景昌
宋景瞻
宋景蕭
宋本
宋權
宋杞
宋來會
宋構
宋楫
宋氏
宋永孚
宋永清
宋汝為
宋江
宋沂
宋沆
宋沛霖
宋泰發(fā)
宋澤元
宋濟
宋溫故
宋溫舒
宋湘
宋湜
宋濂
宋煜
宋照
宋玉
精選古詩
蘇武
題蒲萄
精衛(wèi)操
花游曲和鐵崖韻
和顧子達見寄二首其二
聞呂敬夫移居五首其一
聞呂敬夫移居五首其二
聞呂敬夫移居五首其三
古詩名句
白鶴有禪意,蒼松無雜音
泉流山腹暗,云影井中深
閒憩石牛洞,泠泠彈素琴
金陵形勝地,端賴此天門
山勢排云表,江流動石根
就崖因作寺,分水自成村
來往風帆泊,年年覓舊痕
菰城宛在水中央,四面風煙淡夕陽
查古詩
搜索
東崖行一首為處士霍元方作
作者:
宋訥
朝代:
明
東崖之秀幾何年兮,草木幾蕃殖,雄踞太行之麓黎陽野。
適有幽人處其下,自將埋光鏟采兮,半世行藏知用舍。
遠挹大伾之山兮,岫云巖靄入冥搜,近臨淇水之渡兮,岸花汀草供模寫。
幽人崖下起茅亭,種竹盡似筼筜者。
窗戶晴來燕子飛,簾櫳春去楊花惹
。
規(guī)模別是安樂窩,短歌長嘯棲遲也。
賓朋滿座盡風流,叱去侯癡與蕭啞。
良時杖屨入秋郊,豐年鼓笛隨春社。
間有賞音人,徑造亭竹下。
拄笏山共看,開樽酒同把。
我亦嘗記騎馬來,幾回半醉柴門打。
望中見勝槩,靜里得蘭若。
崖畔白云生鶴氅,屋頭紅葉封鴛瓦。
珍重半生交,不是一日雅。
愧非王粲勞君倒屣迎,風吹竹露塵容灑。
如今重和東崖詩,氣乏凌云吐霓兮,君應一笑珉多而玉寡。
安得鷺鷥之杓鸚鵡杯,紅醅綠蟻醫(yī)俗亭中瀉。
詩成卻怪我效顰,傾國之顏豈容粉黛假。
詩句欣賞
MORE+
維舟問水境,振策躡奇峰
出處:
同李御史徐副使登廬山道中作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冥濛謝物外,孤秀絕區(qū)中
出處:
同李御史徐副使登廬山道中作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中峰連天自天直,石磴崎嶇路不極
出處:
同李御史徐副使登廬山道中作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開鑿空傳帝后功,陰靈自識神仙域
出處:
同李御史徐副使登廬山道中作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探靈勞頓登,捫險損心情
出處:
同李御史徐副使登廬山道中作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蒼崖忽轉萬仞仄,瀑水散落千巖聲
出處:
同李御史徐副使登廬山道中作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巖深生夏寒,澗復埋晝霧
出處:
同李御史徐副使登廬山道中作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幽花不記新,斷石偏宜故
出處:
同李御史徐副使登廬山道中作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時從樹底踐行云,還向云中辨來路
出處:
同李御史徐副使登廬山道中作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九派遙音漸細微,群巒下瞰如翔赴
出處:
同李御史徐副使登廬山道中作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別有青虹照碧川,香爐更在前峰前
出處:
同李御史徐副使登廬山道中作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凌風揮手招五老,煙霞卻在衣衿間
出處:
同李御史徐副使登廬山道中作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玄竇青溪不可測,紫芝白術行當餐
出處:
同李御史徐副使登廬山道中作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髓出何時遇,丹成幾日還
出處:
同李御史徐副使登廬山道中作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我生剩有高深意,結因況復逢初地
出處:
同李御史徐副使登廬山道中作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待問遠公可賣山,換卻春衫作歸計
出處:
同李御史徐副使登廬山道中作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策策下危磴,風前立小亭
出處:
望湖亭遲唐子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獨游坐超越,屬思臨深冥
出處:
望湖亭遲唐子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野色向人盡,一湖含暉明
出處:
望湖亭遲唐子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云開知日處,其上峰遙輕
出處:
望湖亭遲唐子
作者:
陳束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適有幽人處其下,自將埋光鏟采兮,半世行藏知用舍。
遠挹大伾之山兮,岫云巖靄入冥搜,近臨淇水之渡兮,岸花汀草供模寫。
幽人崖下起茅亭,種竹盡似筼筜者。
窗戶晴來燕子飛,簾櫳春去楊花惹。
規(guī)模別是安樂窩,短歌長嘯棲遲也。
賓朋滿座盡風流,叱去侯癡與蕭啞。
良時杖屨入秋郊,豐年鼓笛隨春社。
間有賞音人,徑造亭竹下。
拄笏山共看,開樽酒同把。
我亦嘗記騎馬來,幾回半醉柴門打。
望中見勝槩,靜里得蘭若。
崖畔白云生鶴氅,屋頭紅葉封鴛瓦。
珍重半生交,不是一日雅。
愧非王粲勞君倒屣迎,風吹竹露塵容灑。
如今重和東崖詩,氣乏凌云吐霓兮,君應一笑珉多而玉寡。
安得鷺鷥之杓鸚鵡杯,紅醅綠蟻醫(yī)俗亭中瀉。
詩成卻怪我效顰,傾國之顏豈容粉黛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