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胡琴窗
胡瑗
胡璞
胡璧城
胡璪
胡用莊
胡皓
胡直
胡直孺
胡直鈞
胡睦琴
胡矩
胡祗遹
胡祥
胡秉忠
胡粹中
胡紉蓀
胡純
胡紹開
胡紹鼎
胡統(tǒng)虞
胡繩
胡綰
胡緣
胡纘宗
胡翹霜
胡翰
胡翼運(yùn)
胡翼龍
胡致隆
精選古詩
丙辰年別龜峰曹源和尚其二
丙辰年別龜峰曹源和尚其一
四祖贊其一
四祖贊其二
戊午在靈隱聞曹源和尚訃音兼小師舉老為開語錄其一
戊午在靈隱聞曹源和尚訃音兼小師舉老為開語錄其二
戊午在靈隱聞曹源和尚訃音兼小師舉老為開語錄其三
佛成道
古詩名句
后輩誰知張子野,新聲還待李龜年
江南好景記應(yīng)全
壞衲新裝廿兩棉
忍寒賦學(xué)小游仙
光明境界四禪天
且喜炎氛銷盾日,佇看積稔話堯年
淡茶粗飯漫求全
縞瓦遙望軟勝棉
查古詩
搜索
病齒欲脫兒輩憂之書三十韻以廣其意
作者:
顧清
朝代:
明
我齒落已慣,人聞亦尋常。
今年一齒杌,兒曹忽驚皇。
云此口之戶,位稱文學(xué)堂。
祿算系崇替,言音資品量。
不似頤頷間,虧殘有遮藏。
咀嚼縱少利,形顏固無傷。
一笑謂兒子,汝言吾豈忘。
我本田舍子,傳家只耕桑。
偶然誦書史,遂登文翰場。
懶散二十載,紆朱佩金章。
槁虛生蠹蟫,負(fù)乘來寇攘
。
扁舟四千里,隆赫當(dāng)秋陽。
親交喜我還,我亦念舊鄉(xiāng)。
炎焦夾醇酎,合沓鐘胃腸。
致困誠有以,扶顛亦多方。
根柢既以撥,枝條孰能當(dāng)。
翻思赤舌初,雷風(fēng)挾冰霜。
傍觀為縮頸,親知走如狂。
生還自不意,敢復(fù)希太康。
齒缺患語訛,老韓方亦良。
復(fù)云妨貴仕,我已歸農(nóng)莊。
此外惟年壽,豈不在彼蒼。
乳飲且百歲,我猶能糗粻。
所念齒發(fā)衰,壯志或少荒。
百里行未半,前途凜瞿塘。
青編有圣賢,綠野有稻粱。
持滿自我力,干譽(yù)期爾行。
茲事茍不忒,吾生從短長。
存乎彼誠善,去也誰能防。
無為重戚戚,此物本太剛。
詩句欣賞
MORE+
平湖風(fēng)月分諸子,南海煙波釣一任
出處:
莊定山先生聞受平湖典教疊韻贈(zèng)六律依韻奉答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何處折腰還五斗,淵明詩句酒中深
出處:
莊定山先生聞受平湖典教疊韻贈(zèng)六律依韻奉答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從來至樂是無音,會(huì)意深時(shí)豈在琴
出處:
莊定山先生聞受平湖典教疊韻贈(zèng)六律依韻奉答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律管候知?dú)埮D氣,梅花描出老天心
出處:
莊定山先生聞受平湖典教疊韻贈(zèng)六律依韻奉答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何愁病骨醫(yī)無藥,祇恐春杯醉不任
出處:
莊定山先生聞受平湖典教疊韻贈(zèng)六律依韻奉答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癡坐白頭何所有,滿庭芳草雨中深
出處:
莊定山先生聞受平湖典教疊韻贈(zèng)六律依韻奉答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誰道東南有賞音,不聞三載定山琴
出處:
莊定山先生聞受平湖典教疊韻贈(zèng)六律依韻奉答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梅花總落題詩手,春雨偏知種樹心
出處:
莊定山先生聞受平湖典教疊韻贈(zèng)六律依韻奉答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何處高僧來惠遠(yuǎn),他時(shí)好語話周任
出處:
莊定山先生聞受平湖典教疊韻贈(zèng)六律依韻奉答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指頭江浦平湖路,卻恨瓜州一水深
出處:
莊定山先生聞受平湖典教疊韻贈(zèng)六律依韻奉答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手翰封緘卻寄君,忽傳兇訃到江濱
出處:
參軍張兼素挽詩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交情似我空捫淚,真率如君更幾人
出處:
參軍張兼素挽詩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赤手扶危陳短疏,丹心愛國是忠臣
出處:
參軍張兼素挽詩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芳名自合留青史,豈少封章賁老親
出處:
參軍張兼素挽詩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曾接諸賢坐幾庵,方齋醇美眾交談
出處:
參軍張兼素挽詩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三年報(bào)政涪兼宿,兩府參軍北又南
出處:
參軍張兼素挽詩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故里蓋棺君莫憾,他鄉(xiāng)聞?dòng)囄液慰?/a>
出處:
參軍張兼素挽詩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廬陵忠節(jié)諸賢廟,更置羅張亦不慚
出處:
參軍張兼素挽詩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江門遙賦憶君詩,正值君亡半月時(shí)
出處:
參軍張兼素挽詩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昨暮云山思共酌,今朝煙雨忽成悲
出處:
參軍張兼素挽詩三首
作者:
林光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今年一齒杌,兒曹忽驚皇。
云此口之戶,位稱文學(xué)堂。
祿算系崇替,言音資品量。
不似頤頷間,虧殘有遮藏。
咀嚼縱少利,形顏固無傷。
一笑謂兒子,汝言吾豈忘。
我本田舍子,傳家只耕桑。
偶然誦書史,遂登文翰場。
懶散二十載,紆朱佩金章。
槁虛生蠹蟫,負(fù)乘來寇攘。
扁舟四千里,隆赫當(dāng)秋陽。
親交喜我還,我亦念舊鄉(xiāng)。
炎焦夾醇酎,合沓鐘胃腸。
致困誠有以,扶顛亦多方。
根柢既以撥,枝條孰能當(dāng)。
翻思赤舌初,雷風(fēng)挾冰霜。
傍觀為縮頸,親知走如狂。
生還自不意,敢復(fù)希太康。
齒缺患語訛,老韓方亦良。
復(fù)云妨貴仕,我已歸農(nóng)莊。
此外惟年壽,豈不在彼蒼。
乳飲且百歲,我猶能糗粻。
所念齒發(fā)衰,壯志或少荒。
百里行未半,前途凜瞿塘。
青編有圣賢,綠野有稻粱。
持滿自我力,干譽(yù)期爾行。
茲事茍不忒,吾生從短長。
存乎彼誠善,去也誰能防。
無為重戚戚,此物本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