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陸游妾
陸瀍
陸炳
陸煥
陸煥然
陸玄默
陸玠
陸珊
陸璉
陸瓊
陸瑛
陸瑜
陸瑞徵
陸暢
陸留
陸登選
陸真
陸睿
陸祖允
陸祖瀛
陸禹臣
陸秀夫
陸秉樞
陸篯
陸粲
陸系
陸紹周
陸紹棠
陸經(jīng)
陸繼善
精選古詩
尋春
尋梅
早春旅懷
寄王隱君止仲次高季迪韻
游虎丘
杜宇
夏夜舟中
涼夜
古詩名句
日暮長堤更回首,何人倚劍白云天
綠樹重陰蓋四鄰,世情誰是舊雷陳
簾前春色應(yīng)須惜,夢里輸贏總未真
白酒釀來緣好客,金魚多解乞佳人
五湖煙水郎山月,得見明時下壽身
四十馀年老友生,獨堪羸馬過佳城
碧天萬里晚風(fēng)勁,斜日半林秋草平
修短共誰談物理,踽涼今日見人情
查古詩
搜索
山齋歌為義興吳公選作
作者:
烏斯道
朝代:
明
平生好事偏好山,山齋寂寂山人閒。
馳瑰騁異疊層玉,蓬萊忽在軒楹間。
銅官峨峨欲飛起,日射寒光翠如洗。
香蘭轉(zhuǎn)首招紫云,左右低昂若兄弟。
洞庭之山浮具區(qū),東西對峙如雙鳧。
卞山馬脊浪中出,蕭蕭竹樹茅檐孤。
偶憶仙人有遺跡,興入松蘿幾雙屐
。
巖前笑看黃精花,洞口高眠白云石。
下山獨泛秋風(fēng)船,霜林剖橘呼老仙。
不愿長生授丹訣,蕭散即是壺中天。
山上神仙知此意,故遣山靈獻(xiàn)佳致。
紫煙回伏掛高崖,舞鶴翩翻到平地。
天池石壁飛懸流,人參化人松下游。
弦管齊鳴青鳥過,虹蜺一道丹光浮。
山人曾挹紫薇露,南北軺車走煙霧。
功名倏視如飆塵,投簪竟入山中去。
清風(fēng)吹滿山人家,山人手煎陽羨茶。
詩成不復(fù)寄人世,援琴一鼓飛云霞。
山人山人信幽獨,我欲相隨臥空谷。
何當(dāng)先為采松花,石廩剩儲三百斛。
詩句欣賞
MORE+
落葉山中寺,秋風(fēng)江上臺
出處:
秋日登雨花臺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鳳城雙闕迥,牛渚片帆來
出處:
秋日登雨花臺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繁吹暮仍急,清樽醉復(fù)開
出處:
秋日登雨花臺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東籬菊尚晚,留取盡余杯
出處:
秋日登雨花臺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久雨空堂靜,高人載酒過
出處:
雨中酬諸君見過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布袍同濩落,長鋏任悲歌
出處:
雨中酬諸君見過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水氣浮高柳,秋容入敗荷
出處:
雨中酬諸君見過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明朝是九日,無菊欲如何
出處:
雨中酬諸君見過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林間雀聲急,知有少女風(fēng)
出處:
戴文進(jìn)溪山春雨圖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溪云挾雨至,倏忽彌春空
出處:
戴文進(jìn)溪山春雨圖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霏霏濕盡山橋路,行人沖雨行喚渡
出處:
戴文進(jìn)溪山春雨圖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沾泥涉險亦何為,興來疑向若耶去
出處:
戴文進(jìn)溪山春雨圖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山環(huán)水繞路不分,絕徑乃有逃名人
出處:
戴文進(jìn)溪山春雨圖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貪看秀色卷簾坐,不覺嵐氣侵衣巾
出處:
戴文進(jìn)溪山春雨圖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林花落地半隨水,流向前溪猶未已
出處:
戴文進(jìn)溪山春雨圖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新水才添勢正雄,客舟多系垂楊里
出處:
戴文進(jìn)溪山春雨圖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意匠經(jīng)營何太奇,空堂素壁迥含姿
出處:
戴文進(jìn)溪山春雨圖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恍然對此翻自訝,如在山村看雨時
出處:
戴文進(jìn)溪山春雨圖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十里蓮花過眼新,水風(fēng)猶自起香塵
出處:
藕花居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明年還約看花侶,來喚湖邊雪藕人
出處:
藕花居
作者:
陳鳳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馳瑰騁異疊層玉,蓬萊忽在軒楹間。
銅官峨峨欲飛起,日射寒光翠如洗。
香蘭轉(zhuǎn)首招紫云,左右低昂若兄弟。
洞庭之山浮具區(qū),東西對峙如雙鳧。
卞山馬脊浪中出,蕭蕭竹樹茅檐孤。
偶憶仙人有遺跡,興入松蘿幾雙屐。
巖前笑看黃精花,洞口高眠白云石。
下山獨泛秋風(fēng)船,霜林剖橘呼老仙。
不愿長生授丹訣,蕭散即是壺中天。
山上神仙知此意,故遣山靈獻(xiàn)佳致。
紫煙回伏掛高崖,舞鶴翩翻到平地。
天池石壁飛懸流,人參化人松下游。
弦管齊鳴青鳥過,虹蜺一道丹光浮。
山人曾挹紫薇露,南北軺車走煙霧。
功名倏視如飆塵,投簪竟入山中去。
清風(fēng)吹滿山人家,山人手煎陽羨茶。
詩成不復(fù)寄人世,援琴一鼓飛云霞。
山人山人信幽獨,我欲相隨臥空谷。
何當(dāng)先為采松花,石廩剩儲三百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