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孫蔚
孫蕃
孫蕙
孫蕙蘭
孫蕙媛
孫蕡
孫蜀
孫衣言
孫襄
孫覺
孫覿
孫詒燕
孫詒經(jīng)
孫詒讓
孫諤
孫謨
孫貽武
孫起卿
孫起棟
孫起楠
孫超曾
孫載
孫轍
孫邁
孫逖
孫逸
孫道絢
孫邦
孫邦杰
孫郁
精選古詩
冷泉亭
秋夜
聽鶯
題潘伴霞漱芳閣詩稿
登焦山
題素心蘭畫幅
下邳夜泊
古鏡
古詩名句
臥聽秋水下秋池,畫角何人相對吹
好似玉門關(guān)老將,嗚嗚咽咽上樓時
七盤西望草萋萋,蜀路無窮信馬蹄
惟有夜猿能送客,青山一過一回啼
曲檻朱欄夾道斜,洛陽無處不飛花
君看昨日辭巢燕,今日空巢來妾家
柳岸春寒亦泊舟,春風江上影悠悠
不知幾處猿啼樹,一夜江云盡帶秋
查古詩
搜索
復鄒忠公墓為謝子蘭賦
作者:
袁華
朝代:
明
有宋開國三百年,圣君哲后登才賢
。
內(nèi)無呂賈武韋祻,昭憲流裕遠且綿。
宣仁垂簾輔哲廟,初政彷佛元豐前。
奈何權(quán)奸枋國命,黨籍忠良俱左遷。
紫宮正位儼宸極,豈假巫祝循私偏。
非言搆獄獄詞具,奉詔廢作瑤華仙。
謀之者誰郝內(nèi)侍,卯金刀氏相夤緣。
元符授冊立為后,奸臣揣摩機已先。
維時忠公居諫省,從容奏對言便便。
屬比祥符永平事,春秋大義星日懸。
孟后既廢不可復,劉豈得擅中宮權(quán)。
遂良還笏為斥武,好禮上書因諫玄。
忠言逆耳竟遠謫,徒步獨上新州船。
貞哉賢母成子志,身落瘴鄉(xiāng)甘棄捐。
端王嗣位肆大眚,放逐兩載蒙生還。
尋復正言轉(zhuǎn)司諫,三守劇郡親蕃宣。
俄承天語詢諫草,云付烈焰飛炎煙。
偽書一出那可辨,再由衡岳移漓川。
澹山寺中啼怪鳥,仙宮嶺下流清泉。
精誠端能動天地,神物衛(wèi)護非偽傳。
豺狼載路尚猖獗,脫身虎口仍顛連。
放還未幾瘴癘作,一病不起寧非天。
僅存馀息見故友,言以國事猶拳拳。
公也程門弟子列,存心慎獨功彌專。
思陵贈謚發(fā)潛德,己死奸諛應(yīng)凜然。
常州城北十里許,高墳累累官道邊。
政和迄今二百載,子孫散落犁為田。
牛羊暮下蒿棘滿,淚落行路興哀憐。
謝君忼慨當世士,獻書天府言數(shù)千。
建祠復墓限樵牧,新松稚竹清陰圓。
嗚呼章蔡終貶竄,同惡豈能謀自全。
青山門外一抔土,尚有諸生加豆籩。
忠邪猶來難并立,不信請視思賢編。
詩句欣賞
MORE+
快劍斫斷生盤拿,掛上神峰大如斗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陳倉石鼓多差訛,岣嶁磨崖難晰剖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史頡銷沈史籀死,六國破體紛芻狗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上蔡丞相變簡易,嶧山之罘小蝌蚪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永元諸儒競祖述,《說文》獨推許祭酒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后來歇絕六百年,紛紛作者誰其偶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有唐大歷李少監(jiān),千秋擅名掛人口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斯翁之后直小生,此言不怍亦不茍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君家侍郎三墳記,片石人間重鼎卣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外此落落難購求,傳者十遺其八九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我邦薛老峰頭石,虬龍二十四纏糾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圍以徑尺深徑寸,量度不實見者狃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骨屈肉強無折波,長戈短刃屹相受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玉箸雙垂折釵腳,金鼎半沈露鐵鈕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何年飄忽镵高青,牛鬼蛇神脫跟肘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天教斑駁南山阿,不作盤敦狎座右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我來捩眼苦畫肚,翻恨摩挲不及手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敲火礪角敢向邇,山鬼呵之野狐守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華巖勒以增寶光,香臺銷歇亦無有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山川終護蟲魚文,雨淋日炙不得朽
出處:
李陽冰般若臺篆字歌
作者:
黃任
朝代:
清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內(nèi)無呂賈武韋祻,昭憲流裕遠且綿。
宣仁垂簾輔哲廟,初政彷佛元豐前。
奈何權(quán)奸枋國命,黨籍忠良俱左遷。
紫宮正位儼宸極,豈假巫祝循私偏。
非言搆獄獄詞具,奉詔廢作瑤華仙。
謀之者誰郝內(nèi)侍,卯金刀氏相夤緣。
元符授冊立為后,奸臣揣摩機已先。
維時忠公居諫省,從容奏對言便便。
屬比祥符永平事,春秋大義星日懸。
孟后既廢不可復,劉豈得擅中宮權(quán)。
遂良還笏為斥武,好禮上書因諫玄。
忠言逆耳竟遠謫,徒步獨上新州船。
貞哉賢母成子志,身落瘴鄉(xiāng)甘棄捐。
端王嗣位肆大眚,放逐兩載蒙生還。
尋復正言轉(zhuǎn)司諫,三守劇郡親蕃宣。
俄承天語詢諫草,云付烈焰飛炎煙。
偽書一出那可辨,再由衡岳移漓川。
澹山寺中啼怪鳥,仙宮嶺下流清泉。
精誠端能動天地,神物衛(wèi)護非偽傳。
豺狼載路尚猖獗,脫身虎口仍顛連。
放還未幾瘴癘作,一病不起寧非天。
僅存馀息見故友,言以國事猶拳拳。
公也程門弟子列,存心慎獨功彌專。
思陵贈謚發(fā)潛德,己死奸諛應(yīng)凜然。
常州城北十里許,高墳累累官道邊。
政和迄今二百載,子孫散落犁為田。
牛羊暮下蒿棘滿,淚落行路興哀憐。
謝君忼慨當世士,獻書天府言數(shù)千。
建祠復墓限樵牧,新松稚竹清陰圓。
嗚呼章蔡終貶竄,同惡豈能謀自全。
青山門外一抔土,尚有諸生加豆籩。
忠邪猶來難并立,不信請視思賢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