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孫惟信
孫慎行
孫慧良
孫懋
孫承宗
孫承彩
孫承恩
孫承祜
孫承芳
孫抗
孫拯
孫揆
孫揆均
孫擢
孫放
孫文叔
孫文川
孫文昭
孫文煥
孫文驊
孫日高
孫旦
孫旸
孫昌胤
孫昌齡
孫星衍
孫顯
孫景文
孫曰秉
孫月境
精選古詩
暇日與客出忽大雨倉皇無所避頃之聞市中小屋呼曰晴搴裳涉水就之主人欣然相留俄而陰云四豁紅日青霞閃映可愛但流潦如奔泉平地成大河時(shí)小兒六七浮木為舟作水嬉因以木閣水際度坂涂踰數(shù)十舉武憩楊秘書曼卿先生家將歸雨復(fù)大作又憩僧舍至晚不可留也乃歸明日賦其事與客一笑
度居庸
贈周掾
上總?cè)?/a>
大雨喜晴奉贈巖櫓賢尹蘭莊廣文鳳臺之行
龐村
秋日山行
贈杭州包知事與直
古詩名句
兩山夾飛流,曲折始東走
獨(dú)樹斷猿愁遠(yuǎn)騎,隔林殘燒映行衣
他鄉(xiāng)此別君,離情滿天地
紅妝獨(dú)倚闌干立,望盡征帆不下樓
飄飄上崇岡,游目眺西山
再命歸鸞掖,重游集鳳池
中有嬌艷女,當(dāng)窗弄清音
臺荒衰柳在,宮廢亂螢多
查古詩
搜索
寄答黃伯亨
作者:
王稱
朝代:
明
我馬從東來,君車正西去。
有似風(fēng)吹海上云,天際無心忽相遇。
與君相遇即相知,瀝膽輸肝無復(fù)疑。
虞卿豈顧雙白璧,平原輕擲二美姬
。
狂歌一斗酒,共醉六屏月。
拂曙登古臺,慷慨與君別。
君行五嶺南,我阻三山道。
何處我思君,天涯但芳草。
昨朝鴻雁下江煙,銜得君書置我前。
開緘拂冰雪,千里情灑然。
念昔與君多意氣,相期豈作桃李妍。
鬷生立堂下,叔向知其賢。
袁弘發(fā)朗詠,謝公遂回船。
丈夫一語茍有合,何必結(jié)交窮歲年。
我有古干將,銹澀久棄捐。
寧甘困泥滓,恥為兒女憐。
君有長歌向余寫,我將古調(diào)為君宣。
月明洞口鳴風(fēng)泉,清商一曲付哀弦。
云山麋鹿可為侶,紛紛薄俗何其偏。
詩句欣賞
MORE+
兩山夾飛流,曲折始東走
出處:
過清遠(yuǎn)峽
作者:
王稱
朝代:
明
獨(dú)樹斷猿愁遠(yuǎn)騎,隔林殘燒映行衣
出處:
題彭韞玉秋山行旅圖
作者:
王恭
朝代:
明
他鄉(xiāng)此別君,離情滿天地
出處:
賦得客中送客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紅妝獨(dú)倚闌干立,望盡征帆不下樓
出處:
即事
作者:
曾棨
朝代:
明
飄飄上崇岡,游目眺西山
出處:
同鄒侍講諸公游長春宮故址四首
作者:
王直
朝代:
明
再命歸鸞掖,重游集鳳池
出處:
帝京篇四首贈鐘中書子勤
作者:
王直
朝代:
明
中有嬌艷女,當(dāng)窗弄清音
出處:
竇滔妻詩一章(凡七首)
作者:
李懋
朝代:
明
臺荒衰柳在,宮廢亂螢多
出處:
維陽懷古
作者:
周述
朝代:
明
孤橈欲發(fā)臨溪口,澹煙寂歷明疏柳
出處:
梁溪
作者:
王達(dá)
朝代:
明
恐有南京書,停舟試相問
出處:
夾溝遇邑人問家信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豈是揚(yáng)雄能獻(xiàn)賦,空慚載筆列詞臣
出處:
春日扈從幸北京
作者:
胡廣
朝代:
明
海天煙霧漫漫
出處:
調(diào)笑詞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草蟲階下鳴,夜久猶未歇
出處:
村居秋興二首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青山隔江煙霧深,野水彌漫新漲入
出處:
驟雨戲作
作者:
胡儼
朝代:
明
土蝕張華劍,塵生蘇子裘
出處:
述懷
作者:
王汝玉
朝代:
明
星拱紫垣嚴(yán)宿衛(wèi),天臨華蓋肅行旌
出處:
送王孟端隨駕之北京
作者:
王汝玉
朝代:
明
群樹葉初下,千山云半收
出處:
云林畫
作者:
王汝玉
朝代:
明
鑿石甃圜庵,結(jié)構(gòu)因巖谷
出處:
石屋
作者:
王璉
朝代:
明
掘斷青山根,白云常在屋
出處:
石屋
作者:
王璉
朝代:
明
一朝寵據(jù)津要地,舊時(shí)意態(tài)寧復(fù)生
出處:
行路難
作者:
鄒緝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有似風(fēng)吹海上云,天際無心忽相遇。
與君相遇即相知,瀝膽輸肝無復(fù)疑。
虞卿豈顧雙白璧,平原輕擲二美姬。
狂歌一斗酒,共醉六屏月。
拂曙登古臺,慷慨與君別。
君行五嶺南,我阻三山道。
何處我思君,天涯但芳草。
昨朝鴻雁下江煙,銜得君書置我前。
開緘拂冰雪,千里情灑然。
念昔與君多意氣,相期豈作桃李妍。
鬷生立堂下,叔向知其賢。
袁弘發(fā)朗詠,謝公遂回船。
丈夫一語茍有合,何必結(jié)交窮歲年。
我有古干將,銹澀久棄捐。
寧甘困泥滓,恥為兒女憐。
君有長歌向余寫,我將古調(diào)為君宣。
月明洞口鳴風(fēng)泉,清商一曲付哀弦。
云山麋鹿可為侶,紛紛薄俗何其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