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金章宗
金策
金紫衡
金綎
金綺秀
金翼
金至元
金良
金節(jié)
金芳荃
金蓉
金虞
金衍宗
金衡
金誠
金貢
金車美人
金逸
金鑒才
金鑾
金鍔
金鎮(zhèn)
金門詔
金問泗
金聞
金靖
金順
金鳴鳳
金鴻佶
金鴻佺
精選古詩
題倪元鎮(zhèn)畫云林圖
蹋鞠篇和鐵厓韻四首其一
蹋鞠篇和鐵厓韻四首其二
蹋鞠篇和鐵厓韻四首其三
蹋鞠篇和鐵厓韻四首其四
題仙山樓觀圖
題美人圖
題詩意圖
古詩名句
生平值中興,歡起百憂畢
北出湖邊戲,前還苑中游
飛縠繞長松,馳管逐波流
三五容色滿,四五妙華歇
已輸春日歡,分隨秋光沒
碧樓含夜月,紫殿爭朝光
彩墀散蘭麝,風起自生芳
白日照前窗,玲瓏綺羅中
查古詩
搜索
涿州道中錄野人語
作者:
程敏政
朝代:
明
我行范陽道,水次遇老叟。
時當孟冬盡,破褐露兩肘。
邂逅一咨諏,向我再三剖。
哭言水為沴,天意苦難究。
今年六月間,一日夜當丑。
山水從西來,聲若萬雷吼。
水頭高十丈,沒我堤上柳。
手指官路旁,瓦礫半榛莽。
昔有十數(shù)家,青簾市村酒。
人物與屋廬,平明蕩無有。
水面沈沈來,忽見鐵樞牖。
數(shù)日得傳聞,水蝕紫荊口。
老稚隨波流,積尸比山阜。
遠近皆湯湯,昏墊弗可救。
如此數(shù)月馀,乃可辨疆畝。
下田盡沮洳,高田剩稂莠。
農家一歲計,不復望升斗。
官府當秋來,催租不容后。
嗟嗟下小民,命在令與守。
更有觀風使,仰若大父母。
見此如不聞,恐或坐其咎。
我民千馀人,血首當?shù)肋怠?br>始獲免三分,有若釋重負。
奈何急馀徵,日日事鞭毆。
夫征又百出,一一盡豪取。
悲哉一村中,竄者已八九。
老夫家無妻,一兒并一婦。
兩孫方提攜,盡可慰衰朽。
豈期天不吊,一旦遂窮疚。
一兒水中沒,一婦嫁鄰某。
兩孫鬻他人,償官尚難勾。
老身自執(zhí)役,有氣孰敢抖。
反羨死者安,苦恨生多壽
。
詔書開賑濟,奉者有賢否。
終為吏所欺,此食亦難就。
與其餒填壑,不若舉身走。
一飽死即休,寧復念丘首。
呼天一何高,呼地一何厚。
我聞老叟言,垂涕者良久。
恭惟天子圣,化澤被寰囿。
聲色弗自御,游畋敢誰誘。
稼穡深所知,真如古明后。
庶徵豈不諳,一變故非偶。
無乃諸皋夔,此責當敬受。
誰謂斯民痛,不可事焫灸。
我亦食人祿,深慚結朱綬。
豈無致澤心,無地可藉手。
立馬野踟躕,悲風動林藪。
詩句欣賞
MORE+
入樓含粉色,依風雜管聲
出處:
折楊柳二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武昌識新種,官渡有殘生
出處:
折楊柳二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還將出塞曲,仍共胡笳鳴
出處:
折楊柳二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長條黃復綠,垂絲密且繁
出處:
折楊柳二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花落幽人徑,步隱將軍屯
出處:
折楊柳二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谷暗宵鉦響,風高夜笛喧
出處:
折楊柳二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聊持暫攀折,空足憶中園
出處:
折楊柳二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秋月上中天,迥照關城前
出處:
關山月二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暈缺隨來減,光滿應珠圓
出處:
關山月二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帶樹還添桂,銜峰乍似弦
出處:
關山月二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復教征戍客,長怨久連翩
出處:
關山月二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戍邊歲月久,恒悲望舒耀
出處:
關山月二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城遙接暈高,澗風連影搖
出處:
關山月二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寒光帶岫徙,冷色含山峭
出處:
關山月二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看時使人憶,為似嬌娥照
出處:
關山月二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喧嘩照邑里,遨游出洛京
出處:
洛陽道五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霜枝嫩柳發(fā),水塹薄苔生
出處:
洛陽道五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停鞭回去影,駐軸敞前甍
出處:
洛陽道五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臺上經相識,城下屢逢迎
出處:
洛陽道五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踟躕還借問,只重未知名
出處:
洛陽道五首
作者:
陳叔寶
朝代:
南北朝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時當孟冬盡,破褐露兩肘。
邂逅一咨諏,向我再三剖。
哭言水為沴,天意苦難究。
今年六月間,一日夜當丑。
山水從西來,聲若萬雷吼。
水頭高十丈,沒我堤上柳。
手指官路旁,瓦礫半榛莽。
昔有十數(shù)家,青簾市村酒。
人物與屋廬,平明蕩無有。
水面沈沈來,忽見鐵樞牖。
數(shù)日得傳聞,水蝕紫荊口。
老稚隨波流,積尸比山阜。
遠近皆湯湯,昏墊弗可救。
如此數(shù)月馀,乃可辨疆畝。
下田盡沮洳,高田剩稂莠。
農家一歲計,不復望升斗。
官府當秋來,催租不容后。
嗟嗟下小民,命在令與守。
更有觀風使,仰若大父母。
見此如不聞,恐或坐其咎。
我民千馀人,血首當?shù)肋怠?br>始獲免三分,有若釋重負。
奈何急馀徵,日日事鞭毆。
夫征又百出,一一盡豪取。
悲哉一村中,竄者已八九。
老夫家無妻,一兒并一婦。
兩孫方提攜,盡可慰衰朽。
豈期天不吊,一旦遂窮疚。
一兒水中沒,一婦嫁鄰某。
兩孫鬻他人,償官尚難勾。
老身自執(zhí)役,有氣孰敢抖。
反羨死者安,苦恨生多壽。
詔書開賑濟,奉者有賢否。
終為吏所欺,此食亦難就。
與其餒填壑,不若舉身走。
一飽死即休,寧復念丘首。
呼天一何高,呼地一何厚。
我聞老叟言,垂涕者良久。
恭惟天子圣,化澤被寰囿。
聲色弗自御,游畋敢誰誘。
稼穡深所知,真如古明后。
庶徵豈不諳,一變故非偶。
無乃諸皋夔,此責當敬受。
誰謂斯民痛,不可事焫灸。
我亦食人祿,深慚結朱綬。
豈無致澤心,無地可藉手。
立馬野踟躕,悲風動林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