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劉令右
劉令嫻
劉以化
劉儀鳳
劉儀恕
劉仲堪
劉仲尹
劉仲玫
劉仲行
劉仲訥
劉仲達
劉傳任
劉伯堅
劉伯塤
劉伯琛
劉伯翁
劉伶
劉似祖
劉體仁
劉佖
劉佳
劉使君
劉侃
劉侍讀
劉侗
劉僑
劉信夫
劉俁
劉儼
劉修撰彧
精選古詩
江南婦
竹梅幽禽
紅梅翠竹山雉圖
老柏圖為張心田賦
自崔鎮(zhèn)至濟州人情風俗可嘆三十韻
自感
過山家
蘭亭
古詩名句
昭容七子閑言語,直到簾前奏御知
傳痏以膏,起尪以灸
如逢點蒼山,更上山頂望
玉浮暑池歜,金泥秋籬菊
堤防或闊略,立地生麻胡
一倡百和之,自立落雁都
舊聞馬可釋,勿謂龍易屠
覆錦或陷阱,知雌當辯烏
查古詩
搜索
題赤壁圖
作者:
吳寬
朝代:
明
江流東繞千尺堤,山鶻上結危巢棲。
游人夜半放舟過,舉酒試說曹征西。
征西當年下江滸,八十萬軍盡貔虎。
眼中見慣劉琮徒,吳蜀區(qū)區(qū)何足數(shù)。
舳艫相銜千里連,氣吞孫劉欲沖天。
豈知策士已旁笑,笑彼遠來非萬全。
長江之險人能共,不獨阿瞞兵可弄。
東吳會獵尺書馳,權也難將首親送。
帳底拔刀軍令行,如此奸雄安足驚。
周瑜早已借前箸,黃蓋何曾論五兵。
五兵爭如一炬火,北軍敗走南軍坐
。
紛紛燥荻與枯柴,乘取便風才卜舸。
波濤起立半天紅,強櫓灰飛一夕空。
平生親手注《孫子》,未信水軍能火攻。
誰云此行才足恥,更聞裹瘡歸淯水。
玄武池頭計已疏,銅爵高臺墳上起。
當今四海為一家,三國爭雄真可嗟。
尚想綸巾巡壘堞,猶將折戟洗泥沙。
武昌夏口東西路,畫史分明入毫素。
空余赤壁付游人,贏得坡仙作詞賦。
詩句欣賞
MORE+
昭容七子閑言語,直到簾前奏御知
出處:
漢宮詞
作者:
石寶
朝代:
明
傳痏以膏,起尪以灸
出處:
西安嚴太守考最歸郡
作者:
羅玘
朝代:
明
如逢點蒼山,更上山頂望
出處:
送金侍御巡按云南便道省親
作者:
羅玘
朝代:
明
玉浮暑池歜,金泥秋籬菊
出處:
送張佑之監(jiān)德州倉予于佑之差有一日之長故言其大者
作者:
羅玘
朝代:
明
堤防或闊略,立地生麻胡
出處:
送陳太守之開封
作者:
羅玘
朝代:
明
一倡百和之,自立落雁都
出處:
送陳太守之開封
作者:
羅玘
朝代:
明
舊聞馬可釋,勿謂龍易屠
出處:
送陳太守之開封
作者:
羅玘
朝代:
明
覆錦或陷阱,知雌當辯烏
出處:
送陳太守之開封
作者:
羅玘
朝代:
明
掃除如砥到縣門,五步十步一結綺
出處:
劉母七十封安人兩慶詩
作者:
羅玘
朝代:
明
恩波浩浩沃所生,母以子貴亦其理
出處:
劉母七十封安人兩慶詩
作者:
羅玘
朝代:
明
四百四十甲子馀,先庚后甲良有以
出處:
劉母七十封安人兩慶詩
作者:
羅玘
朝代:
明
心自難忘蜀,官還只住燕
出處:
送曹進士知貴池
作者:
羅玘
朝代:
明
行幄少遲車馬塞,籃輿才過市廛空
出處:
送耕隱翁歸義興徐謙齋先生之叔也
作者:
羅玘
朝代:
明
憤憤心,還未足
出處:
胥門
作者:
邵寶
朝代:
明
是邪非,不必論
出處:
胥門
作者:
邵寶
朝代:
明
一片鴟夷皮,裹骨難裹魂,北風莫遣向越奔
出處:
胥門
作者:
邵寶
朝代:
明
誰云凈土在西竺,此池自有蓮花開
出處:
寄題東林寺壁
作者:
邵寶
朝代:
明
人行松徑靜,數(shù)里不知遙
出處:
三竺道中
作者:
邵寶
朝代:
明
一尊未盡臨岐思,寒日荒荒滿節(jié)旄
出處:
送馬參議公御之陜西
作者:
邵寶
朝代:
明
雪泥滿地淹行李,云島如天阻卜居
出處:
贈李天瑞
作者:
邵寶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游人夜半放舟過,舉酒試說曹征西。
征西當年下江滸,八十萬軍盡貔虎。
眼中見慣劉琮徒,吳蜀區(qū)區(qū)何足數(shù)。
舳艫相銜千里連,氣吞孫劉欲沖天。
豈知策士已旁笑,笑彼遠來非萬全。
長江之險人能共,不獨阿瞞兵可弄。
東吳會獵尺書馳,權也難將首親送。
帳底拔刀軍令行,如此奸雄安足驚。
周瑜早已借前箸,黃蓋何曾論五兵。
五兵爭如一炬火,北軍敗走南軍坐。
紛紛燥荻與枯柴,乘取便風才卜舸。
波濤起立半天紅,強櫓灰飛一夕空。
平生親手注《孫子》,未信水軍能火攻。
誰云此行才足恥,更聞裹瘡歸淯水。
玄武池頭計已疏,銅爵高臺墳上起。
當今四海為一家,三國爭雄真可嗟。
尚想綸巾巡壘堞,猶將折戟洗泥沙。
武昌夏口東西路,畫史分明入毫素。
空余赤壁付游人,贏得坡仙作詞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