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張仲宣
張仲容
張仲尹
張仲方
張仲時
張仲武
張仲深
張仲立
張仲素
張仲肅
張仲節(jié)
張仲謀
張任國
張眾
張眾甫
張會宗
張傳
張傳楷
張傳琨
張伯元
張伯垓
張伯威
張伯壽
張伯常
張伯昌
張伯淳
張伯玉
張伯端
張伯行
張伯遠
精選古詩
和友人見寄
和詠海棠韻
和王子讓二首其一
和王子讓二首其二
贈相者姜奉先
汩汩
送四兄往杭后寄
春日海村三首其一
古詩名句
屋后門前盡農(nóng)圃,間時扶杖看犁鋤
異卉奇花旋覓栽,便看粉蝶過墻來
紫蘭破萼風前吐,紅藥翻階雨后開
兒子學琴初授譜,鄰翁攜酒強銜杯
人生得遂幽棲愿,不管黃雞白日催
村居雖僻喜高明,連日雨多陰復晴
藥隴引雛雙雉過,桑林喚婦一鳩鳴
已將履歷同春夢,且得清閑了此生
查古詩
搜索
留別西湖兼柬孔文谷萬鹿園趙龍巖田豫陽童南衡諸君
作者:
周詩
朝代:
明
淹薄武林游,重輪忽四望
。
興諧謝客幽,跡類向長放。
崇嶺遵逶紆,澄湖泛滉瀁。
蓮剎詣諸天,香臺遍昭曠。
聊因杯度慈,一遣迷津妄。
泉挹氣冽清,洞歷石攢障。
側足凌層梯,迥與丹霞傍。
煙綿百雉聯(lián),巀嶭兩峰向。
曬越吳山巔,觀濤海門上。
衰莽吊遺墟,懷往情亦愴。
攀踐匪一途,靈異信多狀。
景物無遁形,微尚自茲暢。
會心既以玄,感來寧弗亮。
結侶得應劉,調逸每相抗。
傾座激懸河,芳飆企予仰。
綢繆林中娛,萬事等飄坱。
發(fā)詠互酬答,真賞繇郢唱。
凄其徂歲陰,曰歸介征榜。
踟躕行復留,念此意彌廣。
斷梗惜臨流,撫膺吐深恨。
詩句欣賞
MORE+
酷熱長安罷送迎,纖纖一雨晚風輕
出處:
晚雨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當窗竹葉回殘綠,照眼榴花依舊明
出處:
晚雨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尚喜庭稀案牘事,差嫌門近殿呵聲
出處:
晚雨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半酣睡去月初上,枕簟微涼夢亦成
出處:
晚雨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白下朝來鵲噪闐,石城俄系孝廉船
出處:
贈別黎美周南還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十年舊德河山邈,一日通家意氣先
出處:
贈別黎美周南還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徹骨總無凡格韻,行囊惟有近詩篇
出處:
贈別黎美周南還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衰遲送別非閒事,不盡停云思黯然
出處:
贈別黎美周南還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春到園林著幾叢,春光俄在有無中
出處:
唐操江落花詩三十首李臨淮先有屬和余興不自已遂悉次其韻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成陰易滿千圍綠,有恨難留一點紅
出處:
唐操江落花詩三十首李臨淮先有屬和余興不自已遂悉次其韻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天女散來都不著,封姨庇后已歸空
出處:
唐操江落花詩三十首李臨淮先有屬和余興不自已遂悉次其韻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所經(jīng)節(jié)候成追憶,二十四番花信風
出處:
唐操江落花詩三十首李臨淮先有屬和余興不自已遂悉次其韻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澹妝一自謝華濃,膏沐非無不為容
出處:
唐操江落花詩三十首李臨淮先有屬和余興不自已遂悉次其韻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早識飄殘今日雨,何如采去昨朝蜂
出處:
唐操江落花詩三十首李臨淮先有屬和余興不自已遂悉次其韻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寥寥錦瑟三千戶,寂寂闌干十二重
出處:
唐操江落花詩三十首李臨淮先有屬和余興不自已遂悉次其韻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他日芳魂縱可托,因緣無處覓前蹤
出處:
唐操江落花詩三十首李臨淮先有屬和余興不自已遂悉次其韻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嫣然幾朵失當窗,無復高燒照玉缸
出處:
唐操江落花詩三十首李臨淮先有屬和余興不自已遂悉次其韻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夢托云行歸楚峽,句傳楓落冷吳江
出處:
唐操江落花詩三十首李臨淮先有屬和余興不自已遂悉次其韻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誰憐織錦詩千首,獨往聽鸝柑一雙
出處:
唐操江落花詩三十首李臨淮先有屬和余興不自已遂悉次其韻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衰賤也甘同腐草,閒情飄蕩未教降
出處:
唐操江落花詩三十首李臨淮先有屬和余興不自已遂悉次其韻
作者:
李孫宸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興諧謝客幽,跡類向長放。
崇嶺遵逶紆,澄湖泛滉瀁。
蓮剎詣諸天,香臺遍昭曠。
聊因杯度慈,一遣迷津妄。
泉挹氣冽清,洞歷石攢障。
側足凌層梯,迥與丹霞傍。
煙綿百雉聯(lián),巀嶭兩峰向。
曬越吳山巔,觀濤海門上。
衰莽吊遺墟,懷往情亦愴。
攀踐匪一途,靈異信多狀。
景物無遁形,微尚自茲暢。
會心既以玄,感來寧弗亮。
結侶得應劉,調逸每相抗。
傾座激懸河,芳飆企予仰。
綢繆林中娛,萬事等飄坱。
發(fā)詠互酬答,真賞繇郢唱。
凄其徂歲陰,曰歸介征榜。
踟躕行復留,念此意彌廣。
斷梗惜臨流,撫膺吐深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