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甘瑾
甘禾
甘立
甘茂實
甘運源
甘運瀚
甘邦俊
甘露寺鬼
生庵
田中行
田為
田亙
田從典
田從易
田蘭芳
田農(nóng)夫
田況
田叔通
田同之
田四科
田均晉
田均豫
田太靖
田如鰲
田娟娟
田娥
田實發(fā)
田爾易
田延年
田開
精選古詩
如夢令菰村賦贈
紅梅十九首其一
紅梅十九首其二
紅梅十九首其三
紅梅十九首其四
紅梅十九首其五
紅梅十九首其六
紅梅十九首其七
古詩名句
雷霆過耳若罔聞,不放乾坤入吾眼
阿翁好語兒與孫,今宵婪尾須盤桓
李畋深宵喧嚗竹,山魈白晝?nèi)缭仆?/a>
虎皮金目竟何益,自昔高明鬼瞰室
且將竿燎照污邪,共祝明年瓶滿粒
兒孫酒罷休嗷嗷,副在名山付汝曹
有口須吞豫讓炭,療饑不乞于陵螬
園公名氏亦難記,交絕途窮蹤跡秘
查古詩
搜索
刁少府優(yōu)善堂
作者:
段成己
朝代:
金末元初
取人戒不周,取善貴不遺。
理能兼眾美,何必勞營為。
奈何當涂人,好以智自私。
身勤事仍左,終日徒紛披。
君侯本將種,磊落真男兒。
延英辟賓館,下問質所疑。
優(yōu)善題其顏,美意良可知。
永懷正子賢,千古猶一岐。
休休好善心,一出忠厚資。
片善或可取,不厭蓬茅卑
。
人輕千里遙,愿吐胸中奇。
投誠盡實理,入耳無諛辭。
從容談笑閒,萬事無不宜。
三年報政成,齪齪何其遲。
潛令十萬家,共煦晴春曦。
退食自高堂,何慮復何思。
詩句欣賞
MORE+
客夢紛紛碎似棋,兩崖明月照空枝
出處:
汪鐏石席上出鞏二詩吳門王楚臣見而和之鞏自以為粵風吳人和而為吳風遂以吳風答之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久藏社下終為鼠,暫處囊中亦是錐
出處:
汪鐏石席上出鞏二詩吳門王楚臣見而和之鞏自以為粵風吳人和而為吳風遂以吳風答之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骨類虞翻難得媚,魂非倩女卻能離
出處:
汪鐏石席上出鞏二詩吳門王楚臣見而和之鞏自以為粵風吳人和而為吳風遂以吳風答之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清平樂府無人奏,只遣笳聲特地悲
出處:
汪鐏石席上出鞏二詩吳門王楚臣見而和之鞏自以為粵風吳人和而為吳風遂以吳風答之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舟路茫茫昧所之,海濱寧肯老于斯
出處:
汪鐏石席上出鞏二詩吳門王楚臣見而和之鞏自以為粵風吳人和而為吳風遂以吳風答之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只緣流落頻回首,莫嘆英雄不識時
出處:
汪鐏石席上出鞏二詩吳門王楚臣見而和之鞏自以為粵風吳人和而為吳風遂以吳風答之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局外寸心從古冷,鏡中雙眼為誰悲
出處:
汪鐏石席上出鞏二詩吳門王楚臣見而和之鞏自以為粵風吳人和而為吳風遂以吳風答之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老人圮上相期后,始信留侯亦有師
出處:
汪鐏石席上出鞏二詩吳門王楚臣見而和之鞏自以為粵風吳人和而為吳風遂以吳風答之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世事從來半似棋,驚烏長繞向南枝
出處:
次答汪鐏石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輕寒已覺裘先敝,習懶真慚股未錐
出處:
次答汪鐏石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萍在水邊難久住,雁逢秋到忍相離
出處:
次答汪鐏石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粵臺自有明明月,作賦無勞宋玉悲
出處:
次答汪鐏石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欲向東流問所之,十年蹤跡總如斯
出處:
次答汪鐏石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不堪何點歸山日,正是汪倫送我時
出處:
次答汪鐏石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海國上書誰為報,布衣投筆自成悲
出處:
次答汪鐏石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天涯此去茫茫路,指出迷津是我?guī)?/a>
出處:
次答汪鐏石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夢里曾陪別墅棋,覺來殘月滿高枝
出處:
羊城歸日汪王二君復以首韻贈別走筆再答汪鐏石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久聞說法頭爭點,翻恨多言舌似錐
出處:
羊城歸日汪王二君復以首韻贈別走筆再答汪鐏石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無路自傷狂阮籍,有心難托老要離
出處:
羊城歸日汪王二君復以首韻贈別走筆再答汪鐏石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明朝又掛孤帆去,水不蕭蕭歌亦悲
出處:
羊城歸日汪王二君復以首韻贈別走筆再答汪鐏石
作者:
何鞏道
朝代:
明末清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理能兼眾美,何必勞營為。
奈何當涂人,好以智自私。
身勤事仍左,終日徒紛披。
君侯本將種,磊落真男兒。
延英辟賓館,下問質所疑。
優(yōu)善題其顏,美意良可知。
永懷正子賢,千古猶一岐。
休休好善心,一出忠厚資。
片善或可取,不厭蓬茅卑。
人輕千里遙,愿吐胸中奇。
投誠盡實理,入耳無諛辭。
從容談笑閒,萬事無不宜。
三年報政成,齪齪何其遲。
潛令十萬家,共煦晴春曦。
退食自高堂,何慮復何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