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陳恕可
陳恩
陳恬
陳恭
陳恭人董氏
陳恭尹
陳惇臨
陳惟哲
陳惟順
陳愿
陳慕周
陳慧
陳慧嶪
陳慧珠
陳懋時
陳懋烈
陳成之
陳成己
陳執(zhí)中
陳摶
陳振
陳振孫
陳振家
陳振甫
陳授
陳掞
陳推府
陳揆
陳搏
陳撰
精選古詩
和韓丞相玉汝登見山閣
和楚倅懷歸
詠槐其二
詠槐其一
垂拱殿賜對蒙恩入省
夜意
定昆池
屈原廟
古詩名句
一帶人煙何處所,榜歌遙指是松陵
吳門燈火正黃昏,讀罷遺編濕淚痕
五字幾人傳故業(yè),一杯何處吊吟魂
秋風(fēng)茂苑留荒草,暮雨寒山泣斷猿
欲向居人問封土,衣冠未必葬家園
石頭城下水微茫,回首鄉(xiāng)關(guān)驛路長
瓜步煙波連斷靄,秦淮云樹隔斜陽
秋高落木迷村舍,夜靜寒潮到女墻
查古詩
搜索
梵動經(jīng)
作者:
鐘錦
朝代:
當(dāng)代
歡喜心齊忿結(jié)心,一般陷溺世情深。
寡聞惟嘆堪持戒,小小因緣豈足欽?甚深微妙法光明,照見將來過去行。
彼是一齊歸寂滅,尚于何處起相爭?我及世間終漫存,枉從劫內(nèi)計根源。
若將觀察窮無際,天地綿綿孰可論?梵天安住壽綿長,總為嬉娛妒恨傷
。
五識既知俱幻有,便于神我覓恒常。
大事因緣到眼前,一時讎論且須懸。
茫茫宇內(nèi)身如寄,辯甚無邊與有邊?愛恚常教善惡訛,他生報應(yīng)竟蹉跎。
詭辭漫應(yīng)何須會?君若推原意已頗。
直問根源到太初,言無言有盡成虛。
君如會得因緣在,讎論區(qū)區(qū)但自除。
終后常疑有想存,他皆無想任紛繁。
恐成非實非虛見,寄語婆羅莫漫言。
若言有想事茫如,無想須疑命盡虛。
竟付詭辭仍是誤,世間思理漫欺予。
不惟四大是無常,無欲方同欲界亡。
真使我身終斷滅,為丘為蹠漫彷徨。
五欲重重入四禪,世間枉自辨愚賢。
俱成現(xiàn)在泥洹論,誰見將來凈土蓮?受觸相乘見網(wǎng)成,織來六十二縱橫。
若將諸有根芽斷,直向泥洹凈處生。
詩句欣賞
MORE+
珠樹月明誰解種,玉田花合不勝簪
出處:
雪夜題徐彥章梅深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霓裳小隊參差舞,翠袖高情彷佛探
出處:
雪夜題徐彥章梅深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不似杜陵詩思好,憑欄東閣倚清酣
出處:
雪夜題徐彥章梅深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明月在天無古今,流光長照酒杯深
出處:
題李筠問月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嫦娥顧兔或可問,謫仙騎鯨誰復(fù)吟
出處:
題李筠問月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醉舞霓裳翻舊曲,笑歌桂樹落秋陰
出處:
題李筠問月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高風(fēng)邁世殊難繼,袖拍闌干且滿斟
出處:
題李筠問月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市南書屋樹陰涼,多種梧桐待鳳翔
出處:
題陳惟賢藏蕓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滋蘭滿階草自碧,汗簡插架蕓其黃
出處:
題陳惟賢藏蕓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每聞懸榻高風(fēng)在,安得下帷春晝長
出處:
題陳惟賢藏蕓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愛爾家庭能教子,花前佩玉總鏘鏘
出處:
題陳惟賢藏蕓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衡門深閉人不到,天籟蕭蕭枕簟涼
出處:
題聽竹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記得秋風(fēng)生鄠杜,夢隨夜雨度瀟湘
出處:
題聽竹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舟人擊楫魚龍舞,仙客吹笙鸞鳳翔
出處:
題聽竹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睡起開窗聲寂寂,高林玉立萬筼筜
出處:
題聽竹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西軒聽雨知何處,風(fēng)雨年年過雁雙
出處:
題陳文玉聽雨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高枕涼秋梧葉井,短箋深夜杏花窗
出處:
題陳文玉聽雨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故交零落渺滄海,倦客歸來臥月江
出處:
題陳文玉聽雨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剪韭不堪成獨酌,漫教春酒綠翻缸
出處:
題陳文玉聽雨軒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昔人醉捉江月去,此地安得云松巢
出處:
題李養(yǎng)能云松巢
作者:
錢宰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寡聞惟嘆堪持戒,小小因緣豈足欽?甚深微妙法光明,照見將來過去行。
彼是一齊歸寂滅,尚于何處起相爭?我及世間終漫存,枉從劫內(nèi)計根源。
若將觀察窮無際,天地綿綿孰可論?梵天安住壽綿長,總為嬉娛妒恨傷。
五識既知俱幻有,便于神我覓恒常。
大事因緣到眼前,一時讎論且須懸。
茫茫宇內(nèi)身如寄,辯甚無邊與有邊?愛恚常教善惡訛,他生報應(yīng)竟蹉跎。
詭辭漫應(yīng)何須會?君若推原意已頗。
直問根源到太初,言無言有盡成虛。
君如會得因緣在,讎論區(qū)區(qū)但自除。
終后常疑有想存,他皆無想任紛繁。
恐成非實非虛見,寄語婆羅莫漫言。
若言有想事茫如,無想須疑命盡虛。
竟付詭辭仍是誤,世間思理漫欺予。
不惟四大是無常,無欲方同欲界亡。
真使我身終斷滅,為丘為蹠漫彷徨。
五欲重重入四禪,世間枉自辨愚賢。
俱成現(xiàn)在泥洹論,誰見將來凈土蓮?受觸相乘見網(wǎng)成,織來六十二縱橫。
若將諸有根芽斷,直向泥洹凈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