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張庭玉
張庭薦
張康國
張延祚
張延邴
張廷蘭
張廷壽
張廷梅
張廷榴
張廷濟(jì)
張廷玉
張廷玨
張廷瑑
張廷璐
張廷瓚
張廷臣
張建
張建封
張開東
張異
張弋
張式
張引元
張引慶
張弘敏
張弘范
張弘道
張弘靖
張弼
張彀
精選古詩
采蓮曲其二
采菱曲
金人擊毬圖
金山孤鳳辭
金臺(tái)篇
金處士歌
金溪孝女歌
青蟲
古詩名句
驅(qū)牛下前陂,草深牛自樂
圣代無遺賢,不須長叩角
地近故園有主人,青山不詫往來頻
日蒸大澤成云氣,花熳高樓見早春
洞里危巖暗自碧,沙邊飛鷺宛相親
憑欄未覺風(fēng)流畫,遮莫藤蘿月色新
石橋高高如砥平,海波帖帖猶冰凝
秋空無瑕銀漢白,孤蟾獨(dú)伴長庚明
查古詩
搜索
六盤山
作者:
王以敏
朝代:
清
積雪瞻太華,油云攬東岱。
今過六盤山,益信天狡獪。
高高隴坂云,橫分雍梁界。
一支走北地,群山互鰲戴。
梯空安可窮,毋乃厚坤隘。
七月陰崖寒,風(fēng)雨白日晦。
千盤作螺旋,百轉(zhuǎn)出鳥背。
登高望西極,川原盡破碎。
一身裹云氣,焉能辨涇汭。
元昊昔盜兵,藏鴿逞機(jī)械。
宋師實(shí)不競(jìng),赤手搏蜂蠆
。
惜哉一韓名,何救好水?dāng) ?br>元老圣朝出,軍威震無外。
一清關(guān)隴塵,再蕩祁連穢。
茲山屢駐節(jié),煙嵐壯旌旆。
事往哲人萎,攀柳尚遺愛。
凄其隴頭水,邈矣風(fēng)云會(huì)。
驅(qū)馬拜蕭寺,松風(fēng)漱寒籟。
元宮亦成塵,惟有名山在。
詩句欣賞
MORE+
結(jié)曲花源路,柴門復(fù)幾層
出處:
秋雨集清泉精舍以唐人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為韻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酒醒游客散,松杪出殘燈
出處:
秋雨集清泉精舍以唐人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為韻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載酒涉花林,周游古城下
出處:
秋雨集清泉精舍以唐人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為韻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暫爾惜塵勞,明朝復(fù)驅(qū)馬
出處:
秋雨集清泉精舍以唐人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為韻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樓北控青山,是昔呼鸞道
出處:
秋雨集清泉精舍以唐人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為韻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金輿終不來,羅衣散秋草
出處:
秋雨集清泉精舍以唐人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為韻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絕塞聞?wù)餮?,疏籬隱候蟲
出處:
秋雨集清泉精舍以唐人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為韻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故園添白發(fā),今夕又秋風(fēng)
出處:
秋雨集清泉精舍以唐人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為韻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舉火照山影,山禽不住鳴
出處:
秋雨集清泉精舍以唐人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為韻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幽人思千里,茲夕夢(mèng)難成
出處:
秋雨集清泉精舍以唐人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為韻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落日登古臺(tái),垂楊拂闌干
出處:
送子與同次甫作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不見路傍草,煙沙浩漫漫
出處:
送子與同次甫作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手摘卷葹草,愿?jìng)麟p飛翼
出處:
送子與同次甫作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車輪千里遙,中心自不隔
出處:
送子與同次甫作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采桑南陌頭,羅綺嬌青春
出處:
送子與同次甫作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使君停五馬,不是冶游人
出處:
送子與同次甫作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愁心貯折麻,佳期怨采綠
出處:
送子與同次甫作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思君腸九回,何似黃河曲
出處:
送子與同次甫作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一雙馀隙地,種此青瑯玕
出處:
隱園雜詠十七首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夜靜疑風(fēng)雨,蕭森萬籟寒
出處:
隱園雜詠十七首
作者:
黎民表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今過六盤山,益信天狡獪。
高高隴坂云,橫分雍梁界。
一支走北地,群山互鰲戴。
梯空安可窮,毋乃厚坤隘。
七月陰崖寒,風(fēng)雨白日晦。
千盤作螺旋,百轉(zhuǎn)出鳥背。
登高望西極,川原盡破碎。
一身裹云氣,焉能辨涇汭。
元昊昔盜兵,藏鴿逞機(jī)械。
宋師實(shí)不競(jìng),赤手搏蜂蠆。
惜哉一韓名,何救好水?dāng) ?br>元老圣朝出,軍威震無外。
一清關(guān)隴塵,再蕩祁連穢。
茲山屢駐節(jié),煙嵐壯旌旆。
事往哲人萎,攀柳尚遺愛。
凄其隴頭水,邈矣風(fēng)云會(huì)。
驅(qū)馬拜蕭寺,松風(fēng)漱寒籟。
元宮亦成塵,惟有名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