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王廷翰
王廷范
王廷陳
王廷魁
王廷鼎
王建
王建常
王建忠
王建極
王建衡
王開平
王異
王式丹
王式通
王引
王弘誨
王弼
王當
王彝
王彥博
王彥和
王彥威
王彥泓
王彥行
王彧
王彪之
王彬
王彬之
王彭年
王彰
精選古詩
冬景十絕(李從道麗澤詩社出題至治己未至己亥四十年矣)其四
冬景十絕(李從道麗澤詩社出題至治己未至己亥四十年矣)其五
冬景十絕(李從道麗澤詩社出題至治己未至己亥四十年矣)其六
冬景十絕(李從道麗澤詩社出題至治己未至己亥四十年矣)其七
冬景十絕(李從道麗澤詩社出題至治己未至己亥四十年矣)其八
冬景十絕(李從道麗澤詩社出題至治己未至己亥四十年矣)其九
冬景十絕(李從道麗澤詩社出題至治己未至己亥四十年矣)其十
唐武則天傳
古詩名句
展席坐清晝,橫經(jīng)講軒羲
慎勿嗜梁肉,飲水足忘饑
勖哉繼前哲,庶以慰我思
叢蘭被層阿,浩露濯其英
幽意識者寡,含香雜荃蘅
疏篁亦古色,相依堅素盟
君子玩佳植,勵志思有成
所履皆腥穢,對此顏色赪
查古詩
搜索
雙銀杏歌
作者:
龐鴻書
朝代:
清
霜林脫盡長風勁,老干凌空勢特橫。
叢祠野岸俯寒潮,對立隱然君子正。
或云平仲乃古名,葉如鴨腳森高擎。
肌理細密類文木,雕鐫裁制最中程。
仰觀有如雙闕列,巨可蔽牛堅多節(jié)。
膚皴石骨旁生癭,枝蟠篆勢力屈鐵。
千年靈根逃斧柯,盤郁不啻藏巖阿。
若非里社耆年慎護惜,定煩雙忠靈爽為總呵。
松禪作圖下筆迅,咫尺儼如聳百仞。
寒林詎必仿李成,枯樹應知傷庾信。
我來摩挲坐樹側(cè),重披斯圖三嘆息。
圖今興樹屹相向,喬木依然令人軾。
君不見梁時七檜析作薪,星壇荒穢叢荊榛。
又不見紅豆山莊化塵坌,野田孤干無人問
。
獨留此樹依寒塘,兩虬挺角立不僵。
櫟社未邀匠石顧,豈有黃鵠來翱翔。
亦知材大古難用,磊砢猶應為世重。
小山之招在何許,更擬作亭效楚頌。
舉杯相酹仍留連,回看林杪生暮煙。
息盦髯叟詩在手,我欲和之寫向石之右。
詩句欣賞
MORE+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
出處:
畫蟬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斜陽千萬樹,無處避螳螂
出處:
畫蟬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拔翠五云中,擎天不計功
出處:
題天柱山圖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誰能凌絕頂,看取日升東
出處:
題天柱山圖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杜宇聲聲喚客愁,故園何處此登樓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落花飛絮成春夢,剩水殘山異昔游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無跡彩云收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東皇去后韶華盡,老圃寒香別有秋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四十無聞懶慢身,放情丘壑任天真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時名扇外塵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短策看云松寺晚,疏簾聽雨草堂春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山花水鳥皆知己,百遍相過不厭頻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畸烏壓營營作聲,紅光紫電圍金鉦
出處:
玩鞭亭
作者:
張憲
朝代:
元末明初
黃須小龍馬上笑,白首饑豺夢里驚
出處:
玩鞭亭
作者:
張憲
朝代:
元末明初
老奴怒擲珊瑚枕,追兵起合琉璃井
出處:
玩鞭亭
作者:
張憲
朝代:
元末明初
巴馬東歸疾似風,道傍遺糞如冰冷
出處:
玩鞭亭
作者:
張憲
朝代:
元末明初
健兒空玩七寶鞭,荊臺老姥功誰傳?
出處:
玩鞭亭
作者:
張憲
朝代:
元末明初
昨夜西湖月色多,照見郎君金叵羅
出處:
和西湖竹枝詞
作者:
曹睿
朝代:
元末明初
明朝江頭放船去,江亭風雨奈君何
出處:
和西湖竹枝詞
作者:
曹睿
朝代:
元末明初
八月桐江曲,青蘋未著花
出處:
舟次嚴灘
作者:
金涓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叢祠野岸俯寒潮,對立隱然君子正。
或云平仲乃古名,葉如鴨腳森高擎。
肌理細密類文木,雕鐫裁制最中程。
仰觀有如雙闕列,巨可蔽牛堅多節(jié)。
膚皴石骨旁生癭,枝蟠篆勢力屈鐵。
千年靈根逃斧柯,盤郁不啻藏巖阿。
若非里社耆年慎護惜,定煩雙忠靈爽為總呵。
松禪作圖下筆迅,咫尺儼如聳百仞。
寒林詎必仿李成,枯樹應知傷庾信。
我來摩挲坐樹側(cè),重披斯圖三嘆息。
圖今興樹屹相向,喬木依然令人軾。
君不見梁時七檜析作薪,星壇荒穢叢荊榛。
又不見紅豆山莊化塵坌,野田孤干無人問。
獨留此樹依寒塘,兩虬挺角立不僵。
櫟社未邀匠石顧,豈有黃鵠來翱翔。
亦知材大古難用,磊砢猶應為世重。
小山之招在何許,更擬作亭效楚頌。
舉杯相酹仍留連,回看林杪生暮煙。
息盦髯叟詩在手,我欲和之寫向石之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