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韓鑅
韓欽
韓鐸
韓錫胙
韓雍
韓韞玉
韓韜
韓駒
韓騏
韓鳴鳳
韓鳴金
韓鳴鸑
韓鳴鸞
韓鸞儀
韓鼎元
韜光
韻芳
項傳
項佩
項傅梅
項蘭貞
項圣謨
項大受
項安世
項容孫
項寅賓
項平父
項斯
項景襄
項樟
精選古詩
詠史其七
詠史其六
詠史其五
詠史其四
詠史其三
詠史其二
詠史其一
詠史諸葛誕
古詩名句
血氣盛必衰,節(jié)行寧或歉
愛彼古松柏,不事柔荏染
卒吏意未諳,笑視太清儉
舉按疏酒肴,汲井煮菱芡
持守固一定,所處隨夷險
思昔軍旅中,聯(lián)篇飛文檢
將相相后先,旌旗互明閃
萬馬被精鎧,獵車載驕獫
查古詩
搜索
貞女行
作者:
彭玉麟
朝代:
清
衡山深而幽,湘水凈而綠。
山幽何足奇,水凈何足錄。
此中毓秀靈,女貞森樸棫。
馬馮舊朱陳,兒女新如玉。
絲羅結絲羅,朱繩牢系足。
親友偕歡欣,共道姻緣夙。
公子佳翩翩,文采光離陸。
鸞交已定期,無何乖鳳卜。
二豎忽為災,阿郎疾危蹙。
修文赴玉樓,紅絲命難續(xù)。
噩耗來女家,父母各瞠目。
女已測知之,趨向膝前伏。
哽咽低致詞,女自知薄福。
雙親為婦心,百身莫能贖。
曾讀《柏舟》篇,毋使歌《黃鵠》。
前聞郎疴沈,女已思之熟。
許女歸始平,百苦甘煢獨。
否則不求生,但求命絕速。
闔家苦難言,悲傷慘骨肉。
父信女心堅,母知女志篤。
唯唯各相應,女起身反屋。
脫卻錦繡襦,登輿去匆促。
血淚入馮門,即易斬衰服。
父母偕弟昆,奔送多姻族。
慘目最傷心,捧言拜花燭。
觀者千百人,同聲齊一哭
。
嗟嗟彼美姝,至情自有屬。
誰說古共姜,今世睹難復。
誰說勁草無,扶風有貞木。
志同金石堅,從繩不能曲。
心同冰雪清,飛塵不能黷。
鬼神為之欣,天地為之肅。
馮郎木主成,往拜我齋宿。
名教古今尊,理難語流俗。
不吊而往賀,庶幾有感觸。
廣文諸先生,名篇燦綺縠。
黃堂太守賢,彤管揚清馥。
御史大中丞,緣情申奏犢。
飛騎達天庭,褒嘉無愧恧。
綸綍頒煌煌,綽楔豎矗矗。
百年雖苦心,千秋留芳躅。
賢貞自不磨,勁節(jié)誰與角。
青青衡山松,猗猗湘水竹。
詩句欣賞
MORE+
真龍到處多奇勝,風捲云松沸海濤
出處:
康郎山㈠應制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九五龍飛始建都,廷臣領命出分符
出處:
送夏允中總制浙東兼巡撫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要參將相施韜略,直使山林盡兔狐
出處:
送夏允中總制浙東兼巡撫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鐵騎曉騰霜氣肅,玉笳夜奏月輪孤
出處:
送夏允中總制浙東兼巡撫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皇仁遍布東南境,綏恤群黎萃版圖
出處:
送夏允中總制浙東兼巡撫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時維正月初五日,人在鐘山第一峰
出處:
戊戌新春同游蔣山即席賦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石磴輕風隨馬去,寶珠佳氣結飛龍
出處:
戊戌新春同游蔣山即席賦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四方文物成嘉會,六代京都覽舊蹤
出處:
戊戌新春同游蔣山即席賦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我亦追隨冠蓋后,未容歸隱撫孤松
出處:
戊戌新春同游蔣山即席賦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十年不見董貫道,一書忽到金陵城
出處:
寄董貫道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越山帶雨生秀色,江月照人知此情
出處:
寄董貫道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客里鶯花空隔世,國初文物類登瀛
出處:
寄董貫道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倚樓幾誦停云句,何日尊前意氣傾
出處:
寄董貫道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虎旅傳呼曉坐廳,千官如拱北辰星
出處:
次韻賀汪炳叔董貫道二典簽同寄諸博士余掌兵曹與博士廳隔一壁耳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晝長館閣無塵到,時誦文章隔壁聽
出處:
次韻賀汪炳叔董貫道二典簽同寄諸博士余掌兵曹與博士廳隔一壁耳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席上恩光在蓮炬,杯馀風味想茶經
出處:
次韻賀汪炳叔董貫道二典簽同寄諸博士余掌兵曹與博士廳隔一壁耳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諸賢同力扶持處,紅日升天破晦冥
出處:
次韻賀汪炳叔董貫道二典簽同寄諸博士余掌兵曹與博士廳隔一壁耳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天地結成龍虎氣,廟堂倚作棟梁材
出處:
壽詩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軍民遠近歡聲動,吳楚東南壽域開
出處:
壽詩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大將風行威萬壘,老人星現(xiàn)近三臺
出處:
壽詩
作者:
陶安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山幽何足奇,水凈何足錄。
此中毓秀靈,女貞森樸棫。
馬馮舊朱陳,兒女新如玉。
絲羅結絲羅,朱繩牢系足。
親友偕歡欣,共道姻緣夙。
公子佳翩翩,文采光離陸。
鸞交已定期,無何乖鳳卜。
二豎忽為災,阿郎疾危蹙。
修文赴玉樓,紅絲命難續(xù)。
噩耗來女家,父母各瞠目。
女已測知之,趨向膝前伏。
哽咽低致詞,女自知薄福。
雙親為婦心,百身莫能贖。
曾讀《柏舟》篇,毋使歌《黃鵠》。
前聞郎疴沈,女已思之熟。
許女歸始平,百苦甘煢獨。
否則不求生,但求命絕速。
闔家苦難言,悲傷慘骨肉。
父信女心堅,母知女志篤。
唯唯各相應,女起身反屋。
脫卻錦繡襦,登輿去匆促。
血淚入馮門,即易斬衰服。
父母偕弟昆,奔送多姻族。
慘目最傷心,捧言拜花燭。
觀者千百人,同聲齊一哭。
嗟嗟彼美姝,至情自有屬。
誰說古共姜,今世睹難復。
誰說勁草無,扶風有貞木。
志同金石堅,從繩不能曲。
心同冰雪清,飛塵不能黷。
鬼神為之欣,天地為之肅。
馮郎木主成,往拜我齋宿。
名教古今尊,理難語流俗。
不吊而往賀,庶幾有感觸。
廣文諸先生,名篇燦綺縠。
黃堂太守賢,彤管揚清馥。
御史大中丞,緣情申奏犢。
飛騎達天庭,褒嘉無愧恧。
綸綍頒煌煌,綽楔豎矗矗。
百年雖苦心,千秋留芳躅。
賢貞自不磨,勁節(jié)誰與角。
青青衡山松,猗猗湘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