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謝鳳
謝勮
謝升俊
謝華國
謝卿材
謝啟昆
謝圖南
謝垣
謝塈
謝墉
謝士元
謝聲鶴
謝復
謝天與
謝天墀
謝天樞
謝天民
謝奕信
謝奕修
謝奕奎
謝如玉
謝威風
謝子強
謝子才
謝子澄
謝孚
謝孟安
謝季蘭
謝安
謝安之
精選古詩
桓王墓
湘弦曲
漫興九首其一
漫興九首其二
漫興九首其三
漫興九首其四
漫興九首其五
漫興九首其六
古詩名句
悲惻,亂愁積
嘆白發(fā)江關(guān),天地孤寂
西樓把盞相思極,待薄醉欹枕,浩歌橫笛
陰晴難料,又夜雨,帶淚滴
南歸蘇季,嘆貂裘都敝,重認家山浣花里
對小窗兒女,雞黍團圞,渾未改,年少承平身世
明朝過四十,愁水愁風,何物才能令公喜
更鼓麗譙空,紅燭題椒,算荊楚歲時還記
查古詩
搜索
李忠定公印歌用昌黎石鼓歌韻
作者:
方士淦
朝代:
清
忠定李公有遺印,飲生示我屬我歌。
南渡業(yè)已棄淮汴,拈韻誰克希陰何。
印方四面一寸許,字體柳腳兼虞戈。
靖康元年紀敕賜,玉石光澤疇琢磨。
親征行營名號壯,紅泥摹勒宜輕羅。
公之聲望儷趙鼎,立朝豐采咸峨峨。
奈何大廷失其政,權(quán)奸盜竊持太阿。
此印直可擬鐵券,寶器定有神鬼呵。
花石朘民民力竭,撫字安得循南訛。
公登進士隸邵武,釋褐曾瞻孔壁蝌。
麟鳳在郊應時瑞,鈞天廣樂鼓靈鼉。
提舉安置屢顛蹶,龜山悵望手無柯。
作相僅能七十日,斜陽返照如織梭。
駭絕魏公出蜚語,此老行事豈委佗。
況復金牌召良將,之水而外僅曹娥。
回首中原半淪喪,傷哉漢廣江之沱。
卻溯我公策仕初,早在政和與宣和。
陳東撾鼓訴公屈,罹辟誰實司其科。
歐陽澈戮倍慘酷,善類澌滅何其多。
和議已成甘忍辱,會見荊棘埋銅駝。
此印無乃竟虛設,三湘八閩勞經(jīng)過。
人生精骨自有限,奚堪既切仍復磋。
尤恨伯彥與潛善,更工讒譖興風波。
公竄南荒不許赦,刑章國典真偏頗。
宵小鬼蜮緣底事,全軀保室匪有佗。
建炎當寧靦人面,用人行政誠媕娿。
遐想我公當此境,抑塞無語空摩挲。
君從何處得此印,助我酒興長吟哦。
好將拓本慎藏弆,譬如名帖珍群鵝
。
稽之史傳數(shù)百載,流光瞥去洵剎那。
彼蒼夢夢信難測,獨使賢杰遭坎軻。
公之精爽寄斯印,應懸霄漢凌山河。
題詩愿和石鼓韻,敢云學步翻蹉跎。
詩句欣賞
MORE+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
出處:
畫蟬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斜陽千萬樹,無處避螳螂
出處:
畫蟬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拔翠五云中,擎天不計功
出處:
題天柱山圖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誰能凌絕頂,看取日升東
出處:
題天柱山圖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杜宇聲聲喚客愁,故園何處此登樓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落花飛絮成春夢,剩水殘山異昔游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無跡彩云收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東皇去后韶華盡,老圃寒香別有秋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四十無聞懶慢身,放情丘壑任天真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時名扇外塵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短策看云松寺晚,疏簾聽雨草堂春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山花水鳥皆知己,百遍相過不厭頻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畸烏壓營營作聲,紅光紫電圍金鉦
出處:
玩鞭亭
作者:
張憲
朝代:
元末明初
黃須小龍馬上笑,白首饑豺夢里驚
出處:
玩鞭亭
作者:
張憲
朝代:
元末明初
老奴怒擲珊瑚枕,追兵起合琉璃井
出處:
玩鞭亭
作者:
張憲
朝代:
元末明初
巴馬東歸疾似風,道傍遺糞如冰冷
出處:
玩鞭亭
作者:
張憲
朝代:
元末明初
健兒空玩七寶鞭,荊臺老姥功誰傳?
出處:
玩鞭亭
作者:
張憲
朝代:
元末明初
昨夜西湖月色多,照見郎君金叵羅
出處:
和西湖竹枝詞
作者:
曹睿
朝代:
元末明初
明朝江頭放船去,江亭風雨奈君何
出處:
和西湖竹枝詞
作者:
曹睿
朝代:
元末明初
八月桐江曲,青蘋未著花
出處:
舟次嚴灘
作者:
金涓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南渡業(yè)已棄淮汴,拈韻誰克希陰何。
印方四面一寸許,字體柳腳兼虞戈。
靖康元年紀敕賜,玉石光澤疇琢磨。
親征行營名號壯,紅泥摹勒宜輕羅。
公之聲望儷趙鼎,立朝豐采咸峨峨。
奈何大廷失其政,權(quán)奸盜竊持太阿。
此印直可擬鐵券,寶器定有神鬼呵。
花石朘民民力竭,撫字安得循南訛。
公登進士隸邵武,釋褐曾瞻孔壁蝌。
麟鳳在郊應時瑞,鈞天廣樂鼓靈鼉。
提舉安置屢顛蹶,龜山悵望手無柯。
作相僅能七十日,斜陽返照如織梭。
駭絕魏公出蜚語,此老行事豈委佗。
況復金牌召良將,之水而外僅曹娥。
回首中原半淪喪,傷哉漢廣江之沱。
卻溯我公策仕初,早在政和與宣和。
陳東撾鼓訴公屈,罹辟誰實司其科。
歐陽澈戮倍慘酷,善類澌滅何其多。
和議已成甘忍辱,會見荊棘埋銅駝。
此印無乃竟虛設,三湘八閩勞經(jīng)過。
人生精骨自有限,奚堪既切仍復磋。
尤恨伯彥與潛善,更工讒譖興風波。
公竄南荒不許赦,刑章國典真偏頗。
宵小鬼蜮緣底事,全軀保室匪有佗。
建炎當寧靦人面,用人行政誠媕娿。
遐想我公當此境,抑塞無語空摩挲。
君從何處得此印,助我酒興長吟哦。
好將拓本慎藏弆,譬如名帖珍群鵝。
稽之史傳數(shù)百載,流光瞥去洵剎那。
彼蒼夢夢信難測,獨使賢杰遭坎軻。
公之精爽寄斯印,應懸霄漢凌山河。
題詩愿和石鼓韻,敢云學步翻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