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龐籍
龐蕙
龐蕙纕
龐蘊(yùn)
龐謙孺
龐鐘璐
龐鑄
龐鳴
龐鴻書
龐鴻文
度正
座客
庭實
康與之
康乃心
康從理
康仲伯
康僧淵
康南翁
康衛(wèi)
康孝基
康弘勛
康忱
康惇
康執(zhí)權(quán)
康文虎
康曾定
康有為
康海
康珽
精選古詩
讀鄰笛遺悲卷
別張朝升太學(xué)
題山水圖其一
題山水圖其二
詠菊
春園曉起
同沈憲長飲觀音閣
同靜夫游石磐岸
古詩名句
他日還鐘簴,如何慰鼓鼙
古樹小橋幽,江村賽社秋
恒饑雙稚喜,多病一杯酬
底事周人栗,貧時曲逆侯
摐金人語歇,天外暮云流
梅花與李花,相趁復(fù)相加
大都多粉色,子細(xì)認(rèn)東家
綠窗春有夢,雕檻晝無嘩
查古詩
搜索
三山紀(jì)游寄洪五
作者:
藍(lán)千秋
朝代:
清
自幼好道喜神仙,臨風(fēng)輒欲生羽翮。
側(cè)聞三十六洞天,乃是神仙之窟宅。
吾鄉(xiāng)百里聚其三,巨靈知費幾鏤刻。
玉笥麻姑不足數(shù),羅浮天臺乃敢與之?dāng)场?br>嗟此神皋近屋廬,奈何終日披圖徒嘖嘖。
爰是齋心有七日,不攜藜杖獨登歷。
半日到黃山,黃山凡九曲。
石澗為腸胃,屈盤山之腹。
緣源日暮溪聲中,行行欲盡路復(fù)通。
岡巒萬疊凝積翠,過此大都山為宗。
有時飛泉注巨壑,風(fēng)訇雷吼何隆隆。
登崇岡,入煙靄。
憩山亭,望華蓋。
山亭高高可望仙,華蓋三峰若華蓋。
云昔浮丘老仙伯,于此跨鶴遺九垓。
我來褰裳陟其頂,果然崚極冠天扃。
俯視萬有盡鴻濛,獨立長嘯來天風(fēng)。
片香頂禮心魂肅,仙翁賜我青芙蓉。
子有綠髓墮塵壒,服此還丹為玉童。
爐峰不可上,還窺紫元洞。
洞口白云封,訶護(hù)有蛇龍。
曩惟仙人白瓊海,飛步一摹云篆蹤。
夜宿繁星系檐際,旁睨洞黑無根蒂。
道士烹茶話靊霳,四座聞之毛發(fā)惴。
亦云軍峰碧元洞天更嵲岊,我聞此語轉(zhuǎn)愁絕。
拜辭浮丘下青嶂,日出五更中夜發(fā)。
上山下山磴道盤,兩日乃抵峰之觀。
觀在山顛居峰趾,從趾詣峰十五里。
峭壁插天幾萬尋,峰端穿云看滅起。
天梯石棧半欹垂,望望懸崖惟一指。
爰誓心曰爾毋怛,爰敕足曰爾勿骫。
百脈交戛汗浹踵,兩膝枝拄頤隱齊。
少焉休天門,踞石關(guān),南墮游絲旴水寒,青煙數(shù)點浮群山。
既度石關(guān)惟鳥道,非復(fù)人間風(fēng)浩浩。
煙云瞬息已萬變,惝恍不知身歷高。
石骨臨下下空翠,側(cè)立煙痕人度處。
半趾著石半蹈虛,喘息不聞何知懼。
懸行倒立壁上,身為蠛蠓緣屋梁。
鷹翅嶙峋來攫人,欲墜不墜萬古張。
石版嶺,下則負(fù)背上摩膺。
鵝頂峰,左有石檻右煙籠。
行人咫尺相噭應(yīng),幸不見下之空濛。
既至延佇斂精魄,默默太息疑夢中。
玉闕森列天人居,磬折再拜百慮袪。
舉眸群動滅,窅然惟太虛。
氣象亦澌盡,太虛乃無廬。
選間元氣蕩靈曦,玉海澄瑩無端倪。
不敢久留神官怒,撥云披霧尋舊蹊。
步至山腰欻雷鳴,上呈日色下陰翳。
云馳小馬逐大馬,殷殷俯聽生然疑。
下盡山麓一大笑,何人荷笠披蓑衣。
翊破云英溜雷雨,孰知我從雨上歸。
歸路訪中華,所歷漸平寬。
竟日縈原隰,未敢歌路難。
陟此山,若旋螺,三周百折猶山阿。
綠煙深鎖不徑露,一峰盡處一峰羅。
既異碧元之峭崿,亦殊華蓋之嵯峨。
倏恬曠,倏幽遐,高而不危深不頗,神功出險開陂陁。
嗚呼三山擅靈奇,幽秀險嚴(yán)各奠基。
告歸三日休勞足,忽然掉頭記依稀。
急起走筆右手涂,左手持紙尾。
言無詮次只狂掃,少縱迷茫不可追。
一章寫寄獅山翁,獅山獅山,此景恨不與君同
。
覽此當(dāng)臥游,戶庭生清風(fēng)。
詩句欣賞
MORE+
新種蕓香屋數(shù)椽,青山綠水映華顛
出處:
藍(lán)頭書屋為新喻何琛題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欲知自下升高處,人十能之已必千
出處:
藍(lán)頭書屋為新喻何琛題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滿眼梅花看未飽,朱櫻處處又舒紅
出處:
曉枕作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一年好景休孤負(fù),細(xì)認(rèn)洋洋發(fā)育功
出處:
曉枕作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兩眼昏花日抱疴,書程全減睡魔多
出處:
曉枕作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春深何處無顏色,李白桃紅奈若何
出處:
曉枕作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一春多病倦游嬉,又對鶯啼燕語時
出處:
即事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疏竹短墻流水曲,眾芳深處詠歸遲
出處:
即事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脈脈春流一澗盤,新晴錦繡萬花攢
出處:
坐東門外樟樹根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小詩留與兒孫誦,老大曾于此考槃
出處:
坐東門外樟樹根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一亭瀟灑隔紛囂,坐臥于斯興自饒
出處:
自得亭即事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雨后落紅殷滿地,崇桃相對尚妖嬈
出處:
自得亭即事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剛恨平生學(xué)圣難,馀齡程課肯容慳
出處:
自得亭對雨書懷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洛閩幸有階梯在,精白斯心日夜攀
出處:
自得亭對雨書懷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物則民彝本粲然,奈何多蔽損其天
出處:
題弋陽吳茂宰雙白軒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誰憐雙白同吾意,遙賦新章更勉旃
出處:
題弋陽吳茂宰雙白軒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戊子中秋月又圓,小陂新雨凈風(fēng)煙
出處:
中秋玩月次舊韻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襟期美惡元由我,身世浮沉一聽天
出處:
中秋玩月次舊韻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細(xì)數(shù)流光懷旅次,獨醒殘夢立檐前
出處:
中秋玩月次舊韻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達(dá)生知命應(yīng)須服,慎勿憧憧役莫年
出處:
中秋玩月次舊韻
作者:
吳與弼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側(cè)聞三十六洞天,乃是神仙之窟宅。
吾鄉(xiāng)百里聚其三,巨靈知費幾鏤刻。
玉笥麻姑不足數(shù),羅浮天臺乃敢與之?dāng)场?br>嗟此神皋近屋廬,奈何終日披圖徒嘖嘖。
爰是齋心有七日,不攜藜杖獨登歷。
半日到黃山,黃山凡九曲。
石澗為腸胃,屈盤山之腹。
緣源日暮溪聲中,行行欲盡路復(fù)通。
岡巒萬疊凝積翠,過此大都山為宗。
有時飛泉注巨壑,風(fēng)訇雷吼何隆隆。
登崇岡,入煙靄。
憩山亭,望華蓋。
山亭高高可望仙,華蓋三峰若華蓋。
云昔浮丘老仙伯,于此跨鶴遺九垓。
我來褰裳陟其頂,果然崚極冠天扃。
俯視萬有盡鴻濛,獨立長嘯來天風(fēng)。
片香頂禮心魂肅,仙翁賜我青芙蓉。
子有綠髓墮塵壒,服此還丹為玉童。
爐峰不可上,還窺紫元洞。
洞口白云封,訶護(hù)有蛇龍。
曩惟仙人白瓊海,飛步一摹云篆蹤。
夜宿繁星系檐際,旁睨洞黑無根蒂。
道士烹茶話靊霳,四座聞之毛發(fā)惴。
亦云軍峰碧元洞天更嵲岊,我聞此語轉(zhuǎn)愁絕。
拜辭浮丘下青嶂,日出五更中夜發(fā)。
上山下山磴道盤,兩日乃抵峰之觀。
觀在山顛居峰趾,從趾詣峰十五里。
峭壁插天幾萬尋,峰端穿云看滅起。
天梯石棧半欹垂,望望懸崖惟一指。
爰誓心曰爾毋怛,爰敕足曰爾勿骫。
百脈交戛汗浹踵,兩膝枝拄頤隱齊。
少焉休天門,踞石關(guān),南墮游絲旴水寒,青煙數(shù)點浮群山。
既度石關(guān)惟鳥道,非復(fù)人間風(fēng)浩浩。
煙云瞬息已萬變,惝恍不知身歷高。
石骨臨下下空翠,側(cè)立煙痕人度處。
半趾著石半蹈虛,喘息不聞何知懼。
懸行倒立壁上,身為蠛蠓緣屋梁。
鷹翅嶙峋來攫人,欲墜不墜萬古張。
石版嶺,下則負(fù)背上摩膺。
鵝頂峰,左有石檻右煙籠。
行人咫尺相噭應(yīng),幸不見下之空濛。
既至延佇斂精魄,默默太息疑夢中。
玉闕森列天人居,磬折再拜百慮袪。
舉眸群動滅,窅然惟太虛。
氣象亦澌盡,太虛乃無廬。
選間元氣蕩靈曦,玉海澄瑩無端倪。
不敢久留神官怒,撥云披霧尋舊蹊。
步至山腰欻雷鳴,上呈日色下陰翳。
云馳小馬逐大馬,殷殷俯聽生然疑。
下盡山麓一大笑,何人荷笠披蓑衣。
翊破云英溜雷雨,孰知我從雨上歸。
歸路訪中華,所歷漸平寬。
竟日縈原隰,未敢歌路難。
陟此山,若旋螺,三周百折猶山阿。
綠煙深鎖不徑露,一峰盡處一峰羅。
既異碧元之峭崿,亦殊華蓋之嵯峨。
倏恬曠,倏幽遐,高而不危深不頗,神功出險開陂陁。
嗚呼三山擅靈奇,幽秀險嚴(yán)各奠基。
告歸三日休勞足,忽然掉頭記依稀。
急起走筆右手涂,左手持紙尾。
言無詮次只狂掃,少縱迷茫不可追。
一章寫寄獅山翁,獅山獅山,此景恨不與君同。
覽此當(dāng)臥游,戶庭生清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