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葉敏
葉敬常
葉文
葉方靄
葉時
葉時亨
葉時晰
葉昌熾
葉明
葉明楷
葉映榴
葉春及
葉春芳
葉景山
葉權
葉李
葉杞
葉杲
葉枌
葉林
葉樞
葉某
葉樹東
葉桂女
葉梅嶠
葉夢得
葉夢熊
葉夢鼎
葉棐恭
葉棣
精選古詩
次韻陳敬初答虞清二子雨中見寄絕句六首其三
次韻陳敬初答虞清二子雨中見寄絕句六首其四
次韻陳敬初答虞清二子雨中見寄絕句六首其五
次韻陳敬初答虞清二子雨中見寄絕句六首其六
趙子固蘭蕙卷
雪霽顧仲瑛偕余與陳惟允坐劍池上惟允為寫圖因賦詩云
雪霽與郯九成陳惟允坐劍池上惟允為寫圖因次九成韻
奉陪呂志學曾彥魯劉仲原同登虎丘賦呈居中長老
古詩名句
鄉(xiāng)路元相近,清宵有夢通
并居城下陌,經(jīng)歲往來疏
薄宦惟多病,窮愁有著書
春山懷紫蕨,夕浦悵紅蕖
去去仙蹤渺,何人伴索居
春看燕市花,秋返晉陵槎
水樹侵沙闊,江云隱驛斜
夢依南國近,書寄北關賒
查古詩
搜索
三山紀游寄洪五
作者:
藍千秋
朝代:
清
自幼好道喜神仙,臨風輒欲生羽翮。
側聞三十六洞天,乃是神仙之窟宅。
吾鄉(xiāng)百里聚其三,巨靈知費幾鏤刻。
玉笥麻姑不足數(shù),羅浮天臺乃敢與之敵。
嗟此神皋近屋廬,奈何終日披圖徒嘖嘖。
爰是齋心有七日,不攜藜杖獨登歷。
半日到黃山,黃山凡九曲。
石澗為腸胃,屈盤山之腹。
緣源日暮溪聲中,行行欲盡路復通。
岡巒萬疊凝積翠,過此大都山為宗。
有時飛泉注巨壑,風訇雷吼何隆隆。
登崇岡,入煙靄。
憩山亭,望華蓋。
山亭高高可望仙,華蓋三峰若華蓋。
云昔浮丘老仙伯,于此跨鶴遺九垓。
我來褰裳陟其頂,果然崚極冠天扃。
俯視萬有盡鴻濛,獨立長嘯來天風。
片香頂禮心魂肅,仙翁賜我青芙蓉。
子有綠髓墮塵壒,服此還丹為玉童。
爐峰不可上,還窺紫元洞。
洞口白云封,訶護有蛇龍。
曩惟仙人白瓊海,飛步一摹云篆蹤。
夜宿繁星系檐際,旁睨洞黑無根蒂。
道士烹茶話靊霳,四座聞之毛發(fā)惴。
亦云軍峰碧元洞天更嵲岊,我聞此語轉愁絕。
拜辭浮丘下青嶂,日出五更中夜發(fā)。
上山下山磴道盤,兩日乃抵峰之觀。
觀在山顛居峰趾,從趾詣峰十五里。
峭壁插天幾萬尋,峰端穿云看滅起。
天梯石棧半欹垂,望望懸崖惟一指。
爰誓心曰爾毋怛,爰敕足曰爾勿骫。
百脈交戛汗浹踵,兩膝枝拄頤隱齊。
少焉休天門,踞石關,南墮游絲旴水寒,青煙數(shù)點浮群山。
既度石關惟鳥道,非復人間風浩浩。
煙云瞬息已萬變,惝恍不知身歷高。
石骨臨下下空翠,側立煙痕人度處。
半趾著石半蹈虛,喘息不聞何知懼。
懸行倒立壁上,身為蠛蠓緣屋梁。
鷹翅嶙峋來攫人,欲墜不墜萬古張。
石版嶺,下則負背上摩膺。
鵝頂峰,左有石檻右煙籠。
行人咫尺相噭應,幸不見下之空濛。
既至延佇斂精魄,默默太息疑夢中。
玉闕森列天人居,磬折再拜百慮袪。
舉眸群動滅,窅然惟太虛。
氣象亦澌盡,太虛乃無廬。
選間元氣蕩靈曦,玉海澄瑩無端倪。
不敢久留神官怒,撥云披霧尋舊蹊。
步至山腰欻雷鳴,上呈日色下陰翳。
云馳小馬逐大馬,殷殷俯聽生然疑。
下盡山麓一大笑,何人荷笠披蓑衣。
翊破云英溜雷雨,孰知我從雨上歸。
歸路訪中華,所歷漸平寬。
竟日縈原隰,未敢歌路難。
陟此山,若旋螺,三周百折猶山阿。
綠煙深鎖不徑露,一峰盡處一峰羅。
既異碧元之峭崿,亦殊華蓋之嵯峨。
倏恬曠,倏幽遐,高而不危深不頗,神功出險開陂陁。
嗚呼三山擅靈奇,幽秀險嚴各奠基。
告歸三日休勞足,忽然掉頭記依稀
。
急起走筆右手涂,左手持紙尾。
言無詮次只狂掃,少縱迷茫不可追。
一章寫寄獅山翁,獅山獅山,此景恨不與君同。
覽此當臥游,戶庭生清風。
詩句欣賞
MORE+
詩在灞橋驢子上,阿師空忍雪山寒
出處:
元旦與天淵長老雪后泛溪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東歸間道已浮杯,力疾遙迎日幾回
出處:
迎大年椿上人不值暮歸偶成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何處晚來成誤認,風簾竹影月窗梅
出處:
迎大年椿上人不值暮歸偶成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娟娟凈色雪消馀,剪剪寒香月上初
出處:
題椿上人梅花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標格若教諸佛見,肯教薝卜譬真如
出處:
題椿上人梅花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上方樓閣閟煙霞,補衲重來歲月賒
出處:
寄龍門禪師二首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拄杖入門如隔世,依然翠竹對黃花
出處:
寄龍門禪師二首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靈山積雪赤城霞,咫尺東西路不賒
出處:
寄龍門禪師二首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破碎衲衣剛補就,不須天女散天花
出處:
寄龍門禪師二首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瑯玕仙節(jié)郁蕭森,知受三天雨露深
出處:
題天師竹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投老相求訪真訣,獨騎龍杖度千岑
出處:
題天師竹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水榭山窗面面同,縠紋波起鯉魚風
出處:
題畫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溪頭艇子林間泛,來往能無避俗翁
出處:
題畫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永和筆陣在山陰,家法惟君悟最深
出處:
題會稽王冕翁畫梅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寓得梅花兼二妙,右軍風致廣平心
出處:
題會稽王冕翁畫梅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姑射仙人鍊玉砂,丹光晴貫洞中霞
出處:
紅梅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無端半夜東風起,吹作江南第一花
出處:
紅梅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瓊仙服盡紫金丹,不識人間有歲寒
出處:
紅梅翠竹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一笑荒村春似海,載歌淇澳報平安
出處:
紅梅翠竹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怨入江云結晝陰,潮痕清淺淚痕深
出處:
題定海樂節(jié)婦劉氏沿江泣尋夫尸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側聞三十六洞天,乃是神仙之窟宅。
吾鄉(xiāng)百里聚其三,巨靈知費幾鏤刻。
玉笥麻姑不足數(shù),羅浮天臺乃敢與之敵。
嗟此神皋近屋廬,奈何終日披圖徒嘖嘖。
爰是齋心有七日,不攜藜杖獨登歷。
半日到黃山,黃山凡九曲。
石澗為腸胃,屈盤山之腹。
緣源日暮溪聲中,行行欲盡路復通。
岡巒萬疊凝積翠,過此大都山為宗。
有時飛泉注巨壑,風訇雷吼何隆隆。
登崇岡,入煙靄。
憩山亭,望華蓋。
山亭高高可望仙,華蓋三峰若華蓋。
云昔浮丘老仙伯,于此跨鶴遺九垓。
我來褰裳陟其頂,果然崚極冠天扃。
俯視萬有盡鴻濛,獨立長嘯來天風。
片香頂禮心魂肅,仙翁賜我青芙蓉。
子有綠髓墮塵壒,服此還丹為玉童。
爐峰不可上,還窺紫元洞。
洞口白云封,訶護有蛇龍。
曩惟仙人白瓊海,飛步一摹云篆蹤。
夜宿繁星系檐際,旁睨洞黑無根蒂。
道士烹茶話靊霳,四座聞之毛發(fā)惴。
亦云軍峰碧元洞天更嵲岊,我聞此語轉愁絕。
拜辭浮丘下青嶂,日出五更中夜發(fā)。
上山下山磴道盤,兩日乃抵峰之觀。
觀在山顛居峰趾,從趾詣峰十五里。
峭壁插天幾萬尋,峰端穿云看滅起。
天梯石棧半欹垂,望望懸崖惟一指。
爰誓心曰爾毋怛,爰敕足曰爾勿骫。
百脈交戛汗浹踵,兩膝枝拄頤隱齊。
少焉休天門,踞石關,南墮游絲旴水寒,青煙數(shù)點浮群山。
既度石關惟鳥道,非復人間風浩浩。
煙云瞬息已萬變,惝恍不知身歷高。
石骨臨下下空翠,側立煙痕人度處。
半趾著石半蹈虛,喘息不聞何知懼。
懸行倒立壁上,身為蠛蠓緣屋梁。
鷹翅嶙峋來攫人,欲墜不墜萬古張。
石版嶺,下則負背上摩膺。
鵝頂峰,左有石檻右煙籠。
行人咫尺相噭應,幸不見下之空濛。
既至延佇斂精魄,默默太息疑夢中。
玉闕森列天人居,磬折再拜百慮袪。
舉眸群動滅,窅然惟太虛。
氣象亦澌盡,太虛乃無廬。
選間元氣蕩靈曦,玉海澄瑩無端倪。
不敢久留神官怒,撥云披霧尋舊蹊。
步至山腰欻雷鳴,上呈日色下陰翳。
云馳小馬逐大馬,殷殷俯聽生然疑。
下盡山麓一大笑,何人荷笠披蓑衣。
翊破云英溜雷雨,孰知我從雨上歸。
歸路訪中華,所歷漸平寬。
竟日縈原隰,未敢歌路難。
陟此山,若旋螺,三周百折猶山阿。
綠煙深鎖不徑露,一峰盡處一峰羅。
既異碧元之峭崿,亦殊華蓋之嵯峨。
倏恬曠,倏幽遐,高而不危深不頗,神功出險開陂陁。
嗚呼三山擅靈奇,幽秀險嚴各奠基。
告歸三日休勞足,忽然掉頭記依稀。
急起走筆右手涂,左手持紙尾。
言無詮次只狂掃,少縱迷茫不可追。
一章寫寄獅山翁,獅山獅山,此景恨不與君同。
覽此當臥游,戶庭生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