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法良
法若真
法藏
法輪
法達
法鑒
泠然
波越重之
泰不華
泰亨
泰圃華
洙泗鈞翁
洛中舉子
洛川仙女
洛浦道士
洛陽女
洞庭老人
洞庭龍君
津門女子
洪為藩
洪亮吉
洪以南
洪傳經(jīng)
洪信
洪光基
洪興祖
洪芻
洪升
洪吉亮
洪咨夔
精選古詩
送明州章從事
送苗郎中出漕江西
送英州理掾朱舅
送兩浙轉(zhuǎn)運道卿學(xué)士二首其二
送兩浙轉(zhuǎn)運道卿學(xué)士二首其一
送將作監(jiān)丞張?zhí)魄渫ɡ黻冎?/a>
送總閣學(xué)士守秦亭二首其二
送貴溪尉周懿文
古詩名句
信屈有蠖龍,角牙無雀鼠
不夷不惠身,理宜為今語
頹顏謝落紅,颯鬢羞新綠
情遣猶未空,果為時世促
虛宇應(yīng)共閒,沉憂何用酷
失林思故枝,遇坎悲前躅
懷初序?qū)乙?,轉(zhuǎn)恨百年局
即見乃如斯,況于心所觸
查古詩
搜索
荊州吏
作者:
胡云飛
朝代:
當(dāng)代
洞庭漢水圍平陸,自古荊州天下沃。
百里稻花十里棉,春耘秋實頗豐裕。
新朝開基五十年,敉亂克災(zāi)四海穆。
小縣亦以承平久,逸少閑吏滿城麓。
不事農(nóng)工事游嬉,金徽藍衣耗國祿。
熙熙不知人幾何,但聞歲增十之六。
朝朝下村車如虎,驚散道路犬與犢。
云是有司征農(nóng)賦,國用所需呈唯速。
一口某數(shù)勿抗免,輕者倍加重者束。
語聲震震竟入戶,循冊收繳一何酷。
搜奩檢匱靡不為,車載盈盈猶未足。
翻身更覓雞和豚,三五成群洽小醁。
忽有老翁出村頭,攔道長跪復(fù)長哭:“兒媳不堪荷如許,早時入城為工仆。
一年未能歸一度,獨遣祖孫守白屋。
殘軀雖堪二畝稼,稅后不得留一斛。
而今更收馀粟去,明日何以為菜粥。
直欲一死節(jié)口糧,所慮孫幼無人育。
村戶十九皆如此,君看老病唯滿目。
官家盛德誠如海,幸能遺我種子谷”。
身旁小兒黃且羸,切唇暗牽爺衣服。
四圍觀者皆知情,紛紛相伴淚簌簌。
一吏聞之但冷笑,一吏搖首眉頻蹙。
二吏附耳竊私語,最長微頷顏容肅:“翁情可憫盡知矣,此事亦何汝家獨。
我雖有心無奈耳,國法如山孰敢觸?歸后自當(dāng)書所請,一一直筆于公牘。
當(dāng)朝恤農(nóng)如恤子,不日必可恩命沐。
汝其安待慎勿迫”
。
言訖揮手驅(qū)車轆。
留得百家相對泣,翩然自去城中宿。
詩句欣賞
MORE+
攬袂不及裳,粉澤理光儀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新荑承天露,朝榮際日暉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雅步中宮商,顧盼有馀姿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臨當(dāng)中門發(fā),欲出故徘徊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燕趙三千人,一一自蛾眉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所愿在當(dāng)懷,焉顧妍與蚩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沈吟臨芳鏡,掩約內(nèi)傷悲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清晨出游目,顧見南山道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挾彈美少年,容顏白如縞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拉攞枯松樹,上有乾鵲噪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熻?朱丸流,宛轉(zhuǎn)墮荒草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企聽猶未畢,吉兇不自保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七尺長為人,焉能制余老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人生垂衰老,俶如就途客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藥餌相扶持,攀車解輗軛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不行將難免,暫留終何益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著書以自寬,聊為存者識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明晦既歧軌,焉用留遺跡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賢圣知有馀,死生無中策
出處:
感懷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廓落鮮所娛,沈憂歲偕暮
出處:
歲暮作
作者:
王世貞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百里稻花十里棉,春耘秋實頗豐裕。
新朝開基五十年,敉亂克災(zāi)四海穆。
小縣亦以承平久,逸少閑吏滿城麓。
不事農(nóng)工事游嬉,金徽藍衣耗國祿。
熙熙不知人幾何,但聞歲增十之六。
朝朝下村車如虎,驚散道路犬與犢。
云是有司征農(nóng)賦,國用所需呈唯速。
一口某數(shù)勿抗免,輕者倍加重者束。
語聲震震竟入戶,循冊收繳一何酷。
搜奩檢匱靡不為,車載盈盈猶未足。
翻身更覓雞和豚,三五成群洽小醁。
忽有老翁出村頭,攔道長跪復(fù)長哭:“兒媳不堪荷如許,早時入城為工仆。
一年未能歸一度,獨遣祖孫守白屋。
殘軀雖堪二畝稼,稅后不得留一斛。
而今更收馀粟去,明日何以為菜粥。
直欲一死節(jié)口糧,所慮孫幼無人育。
村戶十九皆如此,君看老病唯滿目。
官家盛德誠如海,幸能遺我種子谷”。
身旁小兒黃且羸,切唇暗牽爺衣服。
四圍觀者皆知情,紛紛相伴淚簌簌。
一吏聞之但冷笑,一吏搖首眉頻蹙。
二吏附耳竊私語,最長微頷顏容肅:“翁情可憫盡知矣,此事亦何汝家獨。
我雖有心無奈耳,國法如山孰敢觸?歸后自當(dāng)書所請,一一直筆于公牘。
當(dāng)朝恤農(nóng)如恤子,不日必可恩命沐。
汝其安待慎勿迫”。
言訖揮手驅(qū)車轆。
留得百家相對泣,翩然自去城中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