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盧廷輔
盧弼
盧彭祖
盧征
盧德儀
盧德嘉
盧懷慎
盧思道
盧拱
盧摯
盧攜
盧文弨
盧文紀
盧方春
盧昭
盧景亮
盧條
盧某
盧栯
盧梅坡
盧夢陽
盧楠
盧正中
盧殷
盧氏
盧求
盧汝弼
盧沄
盧法原
盧注
精選古詩
江南弄七首其一
江南弄七首其二
江南弄七首其三
江南弄七首其四
江南弄七首其五
江南弄七首其六
江南弄七首其七
步出夏門行
古詩名句
蕭條半生事,驅馬行中原
人影亂馬蹄,?跋沙塵昏
馬饑走銜草,人饑那得飧
西徂峴陽阪,佇立昭關門
古人伍子胥,聊可與之言
未到問沽酒,早投城北闉
莫令亡國月,得照渡江人
世薄功名士,秋銷戰(zhàn)伐塵
查古詩
搜索
濠梁行奉制賦送太師韓國公還鄉(xiāng)
作者:
汪睿
朝代:
明
龍飛濠梁起淮甸,肇基?陵酣百戰(zhàn)。
誅陳夷張安東南,北定中原疾如電。
秉旄仗鉞清朔方,拱手垂衣正南面。
泰山若礪海涵天,黃河如帶江澄練。
聲威遠布來夷戎,海隅西極咸趨風。
不用漢兵三十萬,大宛馬萃天閑中。
圣皇明德被海宇,天產英杰開勛庸。
中山開平奮武烈,內輔太師韓國公。
太師始由刀筆舉,群雄紛爭識真主。
麾之不去情愈親,日獻吁謨闡弘緒。
不矜不伐仁者心,克勤克儉前哲矩。
平生仇怨那報酬,諸將勞能誰毀譽。
百司庶務無稽留,剸繁治劇何優(yōu)游。
圣皇推誠重委托,太師悉力宣王休。
漢比蕭曹豈異績,唐槩房杜稱嘉猷。
光輔功成請身退,錫爵頒養(yǎng)先公侯。
白發(fā)朝天喜強健,紫殿從容頻錫宴。
一朝鄉(xiāng)里錦衣榮,千載勛名青史見。
太師恭慎人罕侔,圣皇顯佑誰能先。
舊基甲第新淩云,內府金錢表新眷。
明庭盛典重詠歌,謾從館閣徵文獻
。
詩句欣賞
MORE+
危檣峻櫓逐飄風,今日吳航名尚在
出處:
賦得吳航渡送趙少府之京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江上年年春草新,城頭車馬往來頻
出處:
賦得吳航渡送趙少府之京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野鳥不知驚候吏,垂楊空自送行人
出處:
賦得吳航渡送趙少府之京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置酒臺江上,悵然傷解攜
出處:
題臺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番禺天萬里,矯首南云低
出處:
題臺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停舟對君日將暮,目送南云指歸路
出處:
題臺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鄉(xiāng)夢多隨蜃母樓,家林近入扶桑樹
出處:
題臺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滄浪浩蕩杳難期,此別重逢又幾時
出處:
題臺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東去臺江應到海,唯因流水寄相思
出處:
題臺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六月登玉京,炎蒸欺人不可行
出處:
梅江謠留別梅江諸友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側聞梅江水,寒冰玉壺只如此
出處:
梅江謠留別梅江諸友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梅江之水千丈深,人言此水直千金
出處:
梅江謠留別梅江諸友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千金未必稱人意,我欲愛之清煩襟
出處:
梅江謠留別梅江諸友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皆山樵人坐我語,相攜尋幽指何許
出處:
梅江謠留別梅江諸友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塵心飛度象湖云,水闊天長未言苦
出處:
梅江謠留別梅江諸友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青眼故人如白鷗,招邀待我黃沙頭
出處:
梅江謠留別梅江諸友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采秀探奇入靈境,上攀龍峰最高頂
出處:
梅江謠留別梅江諸友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龍峰絕頂窺蓬瀛,登高望遠形神清
出處:
梅江謠留別梅江諸友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大江茫茫寫溟漲,元氣浩浩無虛盈
出處:
梅江謠留別梅江諸友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飛濤一發(fā)雪花白,遙山數(shù)點琉球青
出處:
梅江謠留別梅江諸友
作者:
高柄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誅陳夷張安東南,北定中原疾如電。
秉旄仗鉞清朔方,拱手垂衣正南面。
泰山若礪海涵天,黃河如帶江澄練。
聲威遠布來夷戎,海隅西極咸趨風。
不用漢兵三十萬,大宛馬萃天閑中。
圣皇明德被海宇,天產英杰開勛庸。
中山開平奮武烈,內輔太師韓國公。
太師始由刀筆舉,群雄紛爭識真主。
麾之不去情愈親,日獻吁謨闡弘緒。
不矜不伐仁者心,克勤克儉前哲矩。
平生仇怨那報酬,諸將勞能誰毀譽。
百司庶務無稽留,剸繁治劇何優(yōu)游。
圣皇推誠重委托,太師悉力宣王休。
漢比蕭曹豈異績,唐槩房杜稱嘉猷。
光輔功成請身退,錫爵頒養(yǎng)先公侯。
白發(fā)朝天喜強健,紫殿從容頻錫宴。
一朝鄉(xiāng)里錦衣榮,千載勛名青史見。
太師恭慎人罕侔,圣皇顯佑誰能先。
舊基甲第新淩云,內府金錢表新眷。
明庭盛典重詠歌,謾從館閣徵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