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石待問
石恪
石惠泰
石懋
石才孺
石揚(yáng)休
石承藻
石抱忠
石抹世績(一首
石抹宜孫
石敦夫
石文
石文德
石斗文
石景立
石林
石正倫
石殷士
石民英
石汝礪
石沆
石泳堅(jiān)
石濤
石渠
石牧之
石珝
石琮
石申
石祖文
石福作
精選古詩
次韻落花八首其八
江口歸途
陽朔山水歌
柳州四首其一
柳州四首其二
柳州四首其三
柳州四首其四
春夜
古詩名句
風(fēng)日開軒好,家庭置酒頻
萊衣朝爛縵,縞帶坐逡巡
榴葉青于染,荊華艷似紃
銅镮留紫燕,碧井狎文鱗
物態(tài)嬋娟足,交期脫略信
嫌都忘弟妹,歡不間宵晨
世事翻云雨,浮生感溷茵
藥籠遺小草,車轂是勞薪
查古詩
搜索
壽林大司馬四十韻
作者:
鄭善夫
朝代:
明
當(dāng)代論耆德,先生第一人。
行年老益壯,浴已日猶新。
九牧衣冠胄,三朝柱石臣。
時(shí)流立標(biāo)準(zhǔn),前輩想豐神。
伊昔遭平世,超然充大賓。
東寮注柳肅,內(nèi)史倒陳遵。
奇思過常調(diào),修能異等倫。
一生隨日馭,十載在成均。
古學(xué)薰移俗,名賢類受甄。
牽裾留短草,啟事起枯鱗。
瓊佩辭仙仗,金陵秉大鈞。
豈無云錦線,可補(bǔ)舜衣鶉。
鴻運(yùn)丁天厭,元龜卜世屯。
文貍翔粉堞,玉玦下楓宸。
溫國言歸洛,宣尼罷問津。
歲功成者退,初服誓當(dāng)伸。
幾杖蒼生慕,松筠白發(fā)親。
起居全矍鑠,容色愈溫純。
不論臨卑幼,都如飲酪醇。
達(dá)尊人代少,幽意歲華頻。
寄癖泉山麓,移舟越水濱。
猶能作小楷,亦稱戴高巾。
奚用推洪范,終然比大椿。
壽臨文彥博,子得范純?nèi)省?br>極北陳情切,滇南稅駕真。
言將歡菽水,不是憶鱸莼。
臣父深思子,臣兒愿委身。
明王念勛舊,溫語藹絲綸。
李密近還蜀,張良未謝秦。
銀魚綰房杜,玉樹集陳荀。
萊綵偏宜晚,潘輿每及晨。
風(fēng)吹綠野暮,花發(fā)錦堂春。
刺史宣前烈,春官振后塵。
品題惟鳳鳥,圖畫必麒麟。
二月山川麗,全閩氣象臻。
嵩乎鐘匪物,甫也降茲辰
。
度曲來鹓鶴,稱杯拜縉紳。
龍門登尚忝,驥尾附何因。
感激吾將仕,沾濡俗到淳。
太平若有象,早晚下蒲輪。
詩句欣賞
MORE+
江山郁沖融,星斗遙以控
出處:
訪湛甘泉蓮花洞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泉翁起南海,神鬼故呵從
出處:
訪湛甘泉蓮花洞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大地不愛寶,靈境自歆貢
出處:
訪湛甘泉蓮花洞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架壑棲霞扉,凌虛敞煙棟
出處:
訪湛甘泉蓮花洞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杖屨得躋攀,長風(fēng)復(fù)相送
出處:
訪湛甘泉蓮花洞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身世浮太虛,恍惚如寐夢
出處:
訪湛甘泉蓮花洞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蘿浮去咫尺,滄海杳一縱
出處:
訪湛甘泉蓮花洞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安得架長虹,飛云日相共
出處:
訪湛甘泉蓮花洞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小華峰頂一振衣,空山煙雨漫霏霏
出處:
訪甘泉小華山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須臾日出海天靜,點(diǎn)綴羅浮看更奇
出處:
訪甘泉小華山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古今賢哲起高風(fēng),五百人間未易逢
出處:
訪甘泉小華山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寄語希夷莫耽睡,華山今又屬泉翁
出處:
訪甘泉小華山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甘泉宮是祝融宮,一脈昆崙貫始終
出處:
訪甘泉書院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何處至人棲隱地,石臺(tái)煙磴識(shí)仙蹤
出處:
訪甘泉書院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靈泉清徹注玄關(guān),灝氣元精共往還
出處:
訪甘泉書院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直作川原歸海去,不將塵滓混人間
出處:
訪甘泉書院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歷遍堪輿未暢懷,直從滄海見斯涯
出處:
望羅浮和甘泉韻四首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山當(dāng)午會(huì)千年出,誰向三峰上界來
出處:
望羅浮和甘泉韻四首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真誥謾將符錄主,萬靈應(yīng)護(hù)洞天開
出處:
望羅浮和甘泉韻四首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憑公為寫丹青幅,四百峰頭取次裁
出處:
望羅浮和甘泉韻四首
作者:
王漸逵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行年老益壯,浴已日猶新。
九牧衣冠胄,三朝柱石臣。
時(shí)流立標(biāo)準(zhǔn),前輩想豐神。
伊昔遭平世,超然充大賓。
東寮注柳肅,內(nèi)史倒陳遵。
奇思過常調(diào),修能異等倫。
一生隨日馭,十載在成均。
古學(xué)薰移俗,名賢類受甄。
牽裾留短草,啟事起枯鱗。
瓊佩辭仙仗,金陵秉大鈞。
豈無云錦線,可補(bǔ)舜衣鶉。
鴻運(yùn)丁天厭,元龜卜世屯。
文貍翔粉堞,玉玦下楓宸。
溫國言歸洛,宣尼罷問津。
歲功成者退,初服誓當(dāng)伸。
幾杖蒼生慕,松筠白發(fā)親。
起居全矍鑠,容色愈溫純。
不論臨卑幼,都如飲酪醇。
達(dá)尊人代少,幽意歲華頻。
寄癖泉山麓,移舟越水濱。
猶能作小楷,亦稱戴高巾。
奚用推洪范,終然比大椿。
壽臨文彥博,子得范純?nèi)省?br>極北陳情切,滇南稅駕真。
言將歡菽水,不是憶鱸莼。
臣父深思子,臣兒愿委身。
明王念勛舊,溫語藹絲綸。
李密近還蜀,張良未謝秦。
銀魚綰房杜,玉樹集陳荀。
萊綵偏宜晚,潘輿每及晨。
風(fēng)吹綠野暮,花發(fā)錦堂春。
刺史宣前烈,春官振后塵。
品題惟鳳鳥,圖畫必麒麟。
二月山川麗,全閩氣象臻。
嵩乎鐘匪物,甫也降茲辰。
度曲來鹓鶴,稱杯拜縉紳。
龍門登尚忝,驥尾附何因。
感激吾將仕,沾濡俗到淳。
太平若有象,早晚下蒲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