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權(quán)近
權(quán)邦彥
權(quán)龍褒
權(quán)龍襄
李?
李?媖
李{音皆}韺
李 鄂
李?
李一夔
李一契
李一寧
李一清
李一迪
李一鰲
李萬青
李萬齡
李三才
李三英
李上馨
李與
李丑父
李專
李丕煜
李世倬
李世恪
李世杰
李世民
李世熊
李世錫
精選古詩
次韻王樂用僉憲見寄其一
次韻王樂用僉憲見寄其二
謝生得京醞以為美使致白沙開幕視之空樽而已乃因發(fā)一笑
題李子長畫其一
題李子長畫其二
寄鄧俊圭
外祖父無子以侄孫林廣為后廣之曾大父以一身兼兩戎籍不能辦而一之為子孫世役久之業(yè)盡人亡惟有廣耳有司今又以廣補(bǔ)北京鎮(zhèn)南衛(wèi)伍自是而后林氏子孫在新會者無孑遺矣丘隴之守委之誰耶予力不能振之賦二詩贈廣庶有識而憐之者其一
外祖父無子以侄孫林廣為后廣之曾大父以一身兼兩戎籍不能辦而一之為子孫世役久之業(yè)盡人亡惟有廣耳有司今又以廣補(bǔ)北京鎮(zhèn)南衛(wèi)伍自是而后林氏子孫在新會者無孑遺矣丘隴之守委之誰耶予力不能振之賦二詩贈廣庶有識而憐之者其二
古詩名句
巢由競買山,何處容猿鶴
君但隱其心,金門有丘壑
阿?亂天紀(jì),四海生痏瘡
太原真龍飛,凋瘵回春陽
飄飄孫徵君,肥遁際隋唐
妙術(shù)起白骨,還丹日月長
茲山實薖軸,警蹕過其旁
六龍舊轍跡,草木增輝光
查古詩
搜索
花心動
作者:
黃綺
朝代:
當(dāng)代
似是翩躚,肯來遲,眼見亂紅寒食。
柳院鋪陰,蒲澤吹涼,初著薄裳無力。
應(yīng)憐芳草關(guān)心久,留一片、陌頭長碧。
都不見、為誰傅粉,雨零煙濕
。
未負(fù)朱朱白白。
傍繡幕低翻,畫欄輕拍。
剩有花房,分供膽瓶,暖趁夕陽紅入。
春隨詩夢香凝散,雙飛去、韓郎羞澀。
恨鄰舍,風(fēng)光一墻永隔。
詩句欣賞
MORE+
王事有期秋復(fù)暮,歸舟難綰柳空垂
出處:
送道錄司玄義堵崇德還京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霜臺自笑貧如洗,握手臨岐只贈詩
出處:
送道錄司玄義堵崇德還京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八帙慈親初度晨,皇華桂子正歸程
出處:
壽進(jìn)士吳浚母八十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分將天祿供珍膳,摘取梅花薦壽觥
出處:
壽進(jìn)士吳浚母八十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錦服暫為萊服舞,使星高傍婺星明
出處:
壽進(jìn)士吳浚母八十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蒼天福善應(yīng)無極,鸞誥還看荷寵榮
出處:
壽進(jìn)士吳浚母八十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湘君夜降騎青鸞,金鈿落地光團(tuán)團(tuán)
出處:
和韻題露竹并菊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化作翠筠與黃菊,空山共傲風(fēng)露寒
出處:
和韻題露竹并菊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雨過瑯玕濕未乾,霜馀黃菊尚堪餐
出處:
和韻題雨竹并菊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他年何處偏思爾,紫陌雞聲旅夢殘
出處:
和韻題雨竹并菊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花縣仙郎獻(xiàn)績歸,故園因得壽慈闈
出處:
壽仙游彭大尹母孺人八十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蟠桃花并宜男發(fā),南極星連婺女輝
出處:
壽仙游彭大尹母孺人八十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蘭玉一庭春不老,星霜八帙世尤稀
出處:
壽仙游彭大尹母孺人八十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更裁文錦三千丈,歲歲高堂換舞衣
出處:
壽仙游彭大尹母孺人八十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瑤琴世路少知音,賴有梅花獨(dú)可尋
出處:
題孟浩然尋梅圖二首次同年三山王廷用韻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折取一枝良不俗,小齋亦足伴清吟
出處:
題孟浩然尋梅圖二首次同年三山王廷用韻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盛唐風(fēng)雅見遺音,千古斯人何處尋
出處:
題孟浩然尋梅圖二首次同年三山王廷用韻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幸有良工寫真意,蹇驢猶似對花吟
出處:
題孟浩然尋梅圖二首次同年三山王廷用韻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乾坤我欲遍經(jīng)過,世事參商奈老何
出處:
題三山施克端江湖覽勝卷次張?zhí)过S韻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夢繞洞庭秋水闊,心馳禹穴暮云多
出處:
題三山施克端江湖覽勝卷次張?zhí)过S韻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柳院鋪陰,蒲澤吹涼,初著薄裳無力。
應(yīng)憐芳草關(guān)心久,留一片、陌頭長碧。
都不見、為誰傅粉,雨零煙濕。
未負(fù)朱朱白白。
傍繡幕低翻,畫欄輕拍。
剩有花房,分供膽瓶,暖趁夕陽紅入。
春隨詩夢香凝散,雙飛去、韓郎羞澀。
恨鄰舍,風(fēng)光一墻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