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呂陶
呂需
呂頤浩
呂飛熊
呂高
呂高培
呂鯤
呂鷹揚
呂鼎鉉
君瑞
吞珠
含曦
含澈
聽月
啟功
吳?
吳?
吳丈蜀
吳上瓚
吳與
吳與弼
吳世延
吳世忠
吳世昌
吳世晉
吳世杰
吳世涵
吳世英
吳世范
吳中偉
精選古詩
冬景十絕(李從道麗澤詩社出題至治己未至己亥四十年矣)其一
冬景十絕(李從道麗澤詩社出題至治己未至己亥四十年矣)其二
冬景十絕(李從道麗澤詩社出題至治己未至己亥四十年矣)其三
冬景十絕(李從道麗澤詩社出題至治己未至己亥四十年矣)其四
冬景十絕(李從道麗澤詩社出題至治己未至己亥四十年矣)其五
冬景十絕(李從道麗澤詩社出題至治己未至己亥四十年矣)其六
冬景十絕(李從道麗澤詩社出題至治己未至己亥四十年矣)其七
冬景十絕(李從道麗澤詩社出題至治己未至己亥四十年矣)其八
古詩名句
可憐遭遇時乖悖,丑輩紛紛據(jù)大堂
爭鋒吳越解輪回,檢點自家春茗杯
院落風涼終附勢,葡萄干老不生梅
枉多瑰偉神三代,難得糊涂賬一堆
漫把詩書作包裹,車于巷外幾聲催
十年前跡已深藏,混入今賢墨客堂
前跡何堪尸走肉,今賢未許我從良
早知賭性關心性,暫借黃粱佐稻粱
查古詩
搜索
河州正月十五夜有感
作者:
解縉
朝代:
明
少年行坐依慈母,送臘迎春事樽俎。
自從元日說陰晴,且向歲時將十五。
兒童夾路爆竹喧,高引紅燈笑嫫姥。
青獅傀儡動地來,歌鐘徹夜兼鼙鼓。
驅儺擊筑斗喧呼,剪紙拈花作歌舞。
黃金蛟龍珠翠鱗,十丈流泉口中吐。
登州海市未足憐,河陽花縣何須數(shù)。
我家不與世俗同,弟兄伯叔聯(lián)簪組。
滿堂賓客皆雄奇,新吟健筆爭蜂午。
我時七步詩即成,諸生學士觀如堵。
年年歲歲盛繁華,只說江南好風土。
那知少壯遇有殊,歡樂相兼又愁苦。
布衣十五步蟾宮,年年看燈天九重。
金門夜開星斗落,玉柱盡作扶桑紅。
群仙邀我飲河鼓,大醉尚吸滄溟空。
南風飄飄親舍遠,乘之便往辭飛龍。
十年宮錦燈花下,都與從前歡樂同。
一從秋暑別京國,山川萬里音書隔。
東風一夜百花開,散與羈懷助吟癖。
湛陽江月暫淹留,何侯祠前聽棹謳。
江船萬煙芙蓉渚,賽殺兩岸琉璃毬。
今夕何夕在河州,平生之交歡相酬。
微霰飄灑燈不收,更催添注龍鱗油。
醉來身披紫綺裘,移船更作汗漫游。
豈知夜永風雪道,冰作燈籠森白矛。
逐日瀝凍成以鞲,襯以五彩懸銀鉤。
大雪大似金兜鍪,我疑天公與人謀。
剪下玉屑如雕鏤,邊城涼薄天所赒。
真成玉宇兼瓊樓,烹龍炮鳳樓上頭。
他人異域自風流,羈客向隅雙淚流。
任他歡樂彈箜篌,嚴親念我應不休
。
燈光為我達宸旒,相思何日大刀頭。
詩句欣賞
MORE+
念無邪,阿誰可解,措無那、不知滋味
出處:
鶯啼序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賦幽思、苑上秋千,蕩斜裙尾
出處:
鶯啼序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風開柳凍,燕送花聲,春來又相似
出處:
鶯啼序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不同處、月下花前,醉了人兒,與酒無干,有心相系
出處:
鶯啼序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浮舟滿載,憑江臨岸,芳菲已到相思地
出處:
鶯啼序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罷輕愁、試將慵容易
出處:
鶯啼序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知音隔遠,云書雁字頻傳,天涯當若鄰比
出處:
鶯啼序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思之切切,夢之酣酣,最喜生雙翅
出處:
鶯啼序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越萬里、把千千結,說與人聽,又恐君前,見面難識
出處:
鶯啼序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猶疑淚醒,憑空愁問,前盟是否還依舊,到何時,共賞庭前桂
出處:
鶯啼序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今天記否芳辰,可寄玫瑰,案前相對?
出處:
鶯啼序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說輪回,生與死
出處:
薄媚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便死情何止
出處:
薄媚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料如是
出處:
薄媚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重衍彼岸花事
出處:
薄媚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心頭那血,還許胭脂化淚
出處:
薄媚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記何年、豆蔻初開
出處:
薄媚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人間絳蕊
出處:
薄媚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恁嫵媚
出處:
薄媚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許食瑯玕仙屑,唇吐皆珠玉
出處:
薄媚
作者:
崔榮江
朝代:
當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自從元日說陰晴,且向歲時將十五。
兒童夾路爆竹喧,高引紅燈笑嫫姥。
青獅傀儡動地來,歌鐘徹夜兼鼙鼓。
驅儺擊筑斗喧呼,剪紙拈花作歌舞。
黃金蛟龍珠翠鱗,十丈流泉口中吐。
登州海市未足憐,河陽花縣何須數(shù)。
我家不與世俗同,弟兄伯叔聯(lián)簪組。
滿堂賓客皆雄奇,新吟健筆爭蜂午。
我時七步詩即成,諸生學士觀如堵。
年年歲歲盛繁華,只說江南好風土。
那知少壯遇有殊,歡樂相兼又愁苦。
布衣十五步蟾宮,年年看燈天九重。
金門夜開星斗落,玉柱盡作扶桑紅。
群仙邀我飲河鼓,大醉尚吸滄溟空。
南風飄飄親舍遠,乘之便往辭飛龍。
十年宮錦燈花下,都與從前歡樂同。
一從秋暑別京國,山川萬里音書隔。
東風一夜百花開,散與羈懷助吟癖。
湛陽江月暫淹留,何侯祠前聽棹謳。
江船萬煙芙蓉渚,賽殺兩岸琉璃毬。
今夕何夕在河州,平生之交歡相酬。
微霰飄灑燈不收,更催添注龍鱗油。
醉來身披紫綺裘,移船更作汗漫游。
豈知夜永風雪道,冰作燈籠森白矛。
逐日瀝凍成以鞲,襯以五彩懸銀鉤。
大雪大似金兜鍪,我疑天公與人謀。
剪下玉屑如雕鏤,邊城涼薄天所赒。
真成玉宇兼瓊樓,烹龍炮鳳樓上頭。
他人異域自風流,羈客向隅雙淚流。
任他歡樂彈箜篌,嚴親念我應不休。
燈光為我達宸旒,相思何日大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