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虞允文
虞兆淑
虞兟
虞剛簡
虞堪
虞大博
虞大熙
虞姬
虞子萬
虞賓
虞搆
虞景星
虞某
虞漢
虞淳熙
虞炎
虞祺
虞策
虞綽
虞羲
虞羽客
虞薦發(fā)
虞詔
虞說
虞謨
虞謙
虞通之
虞金銘
虞集
虞騫
精選古詩
江上送韋彖先輩
江下初秋寓泊
江岸秋思
江南逢李先輩
自江西歸九華
自述
自敘
舟行即事
古詩名句
《梁父吟》,聲正苦
日落未落天星黃,西園灌木秋楚楚
青青千里草如霧,兀兀當涂高踞虎
長陵百尺空嵯峨,夜半山精泣風雨
世無女媧五色石,天柱欲倩誰人補
荊州水碧岷峨青,思美王孫渺何許
《梁父吟》,聲苦傷
歌闌玉壺缺,白發(fā)千丈長
查古詩
搜索
蜀道易
作者:
方孝孺
朝代:
明
美矣哉,西蜀之道,何今易而昔難。
陸有重巖峻嶺萬仞镵天之劍閣,水有砅雷掣電懸流怒吼之江關(guān)。
自昔相戒不敢至,胡為乎今人操舟抺馬夕往而朝還。
大圣建皇極,王道坦坦如弦直。
西有雕題金齒之夷,北有氈裘椎?之貊。
東南大海際天地,島居洲聚千萬國。
莫不奉琛執(zhí)?效朝貢,春秋使者來接跡
。
何況川蜀處華夏,賢王于此開壽域。
播以仁風,沾以義澤。
家和人?,櫜兵斂革。
豺狼變化作騶虞,蛇虺消藏同蜥蜴。
鑿山焚荒穢,略水鏟崖石。
帆檣屝履任所往,宛若宇宙重開辟。
美哉蜀道之易有如此,四方行旅絡繹來游西覽德。
成都萬室,比屋如云。
桑麻蔽原野,雞犬聲相聞。
文翁之化,孔明之仁。
嚴鄭之節(jié),楊馬之文。
遺風漸?比鄒魯,士行賢哲方回參。
方今況有賢圣君,大開學館論典墳,坐令政化希華勛。
徵賢一詔到巖穴,咄爾四方之士孰不爭先而駿奔。
王道有通塞,蜀道無古今。
至險不在山與水,只在國政并人心。
六朝五季時,王路嗟陸沉。
遂令三代民,盡為獸與禽。
當時豈惟蜀道難,八荒之內(nèi)皆晦陰。
戎夷雜寇盜,干戈密如林。
今逢天子圣,賢王之德世所欽。
文教洽飛動,風俗無邪淫。
孱夫弱婦懷千金,悍吏熟視不敢侵。
蜀道之易諒在此,咄爾四方來者不憚山高江水深。
詩句欣賞
MORE+
牧童抬頭學楚聲,野老扶犁城上耕
出處:
陽夏懷古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耕勢不斷楚聲哀,行人欲去還裴佪
出處:
陽夏懷古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劉項英雄安在哉,人間俯仰易陳跡,聞身健在須銜杯
出處:
陽夏懷古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紫簫吹斷綵云歸,十二樓空盡玉梯
出處:
龍德宮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綵仗竟無金母降,仙裾猶憶化人攜
出處:
龍德宮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千年洛苑銅駝怨,萬里坤維杜宇啼
出處:
龍德宮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莫倚危闌供極目,斜陽更在露盤西
出處:
龍德宮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南國春生江水肥,烏檣風扇錦帆歸
出處:
南國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吳兒日暮棹歌發(fā),驚起鴛鴦相背飛
出處:
南國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美人傷獨宿,窈窕春閨深
出處:
古意四首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素手卷翠被,當窗調(diào)玉琴
出處:
古意四首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危弦奏苦調(diào),清歌抗哀音
出處:
古意四首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弦絕歌復咽,起作薄命吟
出處:
古意四首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妾如朱槿花,含英愁晏陰
出處:
古意四首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郎如青銅鏡,照面不照心
出處:
古意四首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不怨不照心,但惜飛光沈
出處:
古意四首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且留連理枕,莫捲合歡衾
出處:
古意四首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儻君回馀輝,歡盟尚可尋
出處:
古意四首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對酒不能飲,拊劍自度曲
出處:
古意四首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一唱行路難,歌與淚相續(xù)
出處:
古意四首
作者:
雷琯
朝代:
金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陸有重巖峻嶺萬仞镵天之劍閣,水有砅雷掣電懸流怒吼之江關(guān)。
自昔相戒不敢至,胡為乎今人操舟抺馬夕往而朝還。
大圣建皇極,王道坦坦如弦直。
西有雕題金齒之夷,北有氈裘椎?之貊。
東南大海際天地,島居洲聚千萬國。
莫不奉琛執(zhí)?效朝貢,春秋使者來接跡。
何況川蜀處華夏,賢王于此開壽域。
播以仁風,沾以義澤。
家和人?,櫜兵斂革。
豺狼變化作騶虞,蛇虺消藏同蜥蜴。
鑿山焚荒穢,略水鏟崖石。
帆檣屝履任所往,宛若宇宙重開辟。
美哉蜀道之易有如此,四方行旅絡繹來游西覽德。
成都萬室,比屋如云。
桑麻蔽原野,雞犬聲相聞。
文翁之化,孔明之仁。
嚴鄭之節(jié),楊馬之文。
遺風漸?比鄒魯,士行賢哲方回參。
方今況有賢圣君,大開學館論典墳,坐令政化希華勛。
徵賢一詔到巖穴,咄爾四方之士孰不爭先而駿奔。
王道有通塞,蜀道無古今。
至險不在山與水,只在國政并人心。
六朝五季時,王路嗟陸沉。
遂令三代民,盡為獸與禽。
當時豈惟蜀道難,八荒之內(nèi)皆晦陰。
戎夷雜寇盜,干戈密如林。
今逢天子圣,賢王之德世所欽。
文教洽飛動,風俗無邪淫。
孱夫弱婦懷千金,悍吏熟視不敢侵。
蜀道之易諒在此,咄爾四方來者不憚山高江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