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海棠花(學(xué)名:Malus spectabilis)是薔薇科蘋果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生長于海拔50米至2,0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于平原和山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為落葉小喬木。樹皮灰褐色,光滑。葉互生,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先端略為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平鈍齒,表面深綠色而有光澤,背面灰綠色并有短柔毛,葉柄細(xì)長,基部有兩個披針形托葉?;?-7朵簇生,傘形總狀花序,未開時紅色,開后漸變?yōu)榉奂t色,多為半重瓣,少有單瓣花。梨果球形,黃綠色。素有“國艷”之譽(yù)。
常見品種
在觀賞花卉中,許多花卉都有"海棠花"之名,主要有
1、秋海棠科的 秋海棠 (Begonia evansiana)、四季秋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麗格海棠(Rieger begonias)等等許多品種。如想了解請鏈接至其專門詞條觀看。
2、海棠花最初是指薔薇科蘋果屬喬木,我國海棠資源比較豐富,蘋果屬中常見作為觀賞栽培者有:垂絲海棠(M.halliana)、西府海棠(M.mlcromalus)、湖北海棠(M.hapehensis)、海棠果(M.pranifolla)、山荊子(M.baccata)等。限于篇幅,本詞條主要介紹傳統(tǒng)詩詞、文化、園林中提到和種植的西府海棠和垂絲海棠。
西府海棠
【物種名稱】 西府海棠
【中文別名】 海棠、海棠花、海紅、解語花
【拉丁學(xué)名】 Malus micromalus Makino.
【科屬分類】 科: 薔薇科 Rosaceae,屬: 蘋果屬 Malus
【簡介】
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之稱。
據(jù)明代《群芳譜》記載:海棠有四品,皆木本。這里所說的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和貼梗海棠。
海棠花開嬌艷動人,一般的海棠花無香味,即使是海棠中的上品---西府海棠也是沒有香味的,只是花開的比其它海棠花要艷。其花未開時,花蕾紅艷,似胭脂點點,開后則漸變粉紅,有如曉天明霞。西府海棠花形較大,四至七朵成簇朵朵向上。七年前的春天我去南京師范大學(xué)拜訪我的導(dǎo)師沈先生時,在他家的梅園里發(fā)現(xiàn)兩株西府海棠。那時正值海棠花開,我湊近一嗅果然無香!另外,張愛玲在(1968年春到1977年)近十年創(chuàng)作完成的《紅樓夢魘》中也曾提到“海棠無香”。張愛玲: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足見海棠的觀賞的價值之大,堪比魚中鰣魚,書中紅樓。
北京故宮御花園和頤和園中就植有西府海棠,每到春夏之交,迎風(fēng)峭立,花姿明媚動人,楚楚有致,使名園勝景增色不少,并與玉蘭、牡丹、桂花相伴,形成“玉棠富貴”的意境。
【性狀描述】
落葉喬木,高達(dá)8米;小枝圓柱形,直立,幼時紅褐色,被短柔毛,老時暗褐色,無毛;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5-8厘米,寬2-3厘米,先端漸尖或圓鈍,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緊貼的細(xì)鋸齒,有時部分全緣,幼時兩面被柔毛,不久脫落無毛;葉柄長1.5-3厘米,被短柔毛;托葉膜質(zhì),披針形,全緣?;ㄐ蚪鼈阈危呋?-8朵;花梗細(xì),長2-3厘米,被稀疏柔毛;花直徑4-5厘米;萼筒外面無毛或有密柔毛;萼裂片三角狀卵形,長3-毫米,比萼筒短或近等長,先端急尖,全緣,外面無毛或近于無毛,內(nèi)面被白色絨毛;花瓣卵形,基部具短爪,長2-2.3厘米,白色,初開放時粉紅色至紅色;雄蕊20-25(30)枚,長為花瓣之半;花柱5個,稀4個,比雄蕊稍長,基部具白色絨毛。果實近球形,直徑1.5-2厘米,黃色,基部不下陷,萼裂片宿存;果梗細(xì),長3-4厘米,先端稍肥厚?;ㄆ?-5月,果期9月。
【產(chǎn)地】
產(chǎn)遼寧、河北、山西、山東、陜西、甘肅、云南等地。
【用途】
由于花色艷麗,一般多栽培于庭園供綠化用。木瓜海棠果實稱為木瓜,果實成熟后帶濃香,可入藥,亦可加工后實用。蘋果屬海棠果實稱為海棠果,味形皆似山楂,酸甜可口,可鮮食或制作蜜餞。
【栽培技術(shù)】
西府海棠喜向陽、肥沃、濕潤的環(huán)境,耐寒,怕旱怕澇;不擇土壤,但肥水過多,植株易徒長,花枝減少,影響觀賞價值。為使西府海棠花多色艷,株形優(yōu)美,需采?。?/p>
①適時修剪。每年早春萌芽前對過密和過細(xì)的枝條以及枯枝、病蟲枝進(jìn)行修剪,有利通風(fēng)透光,促進(jìn)生長和開花,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對于老齡植株要進(jìn)行老枝更新,在草春將小枝不多的大枝用利鋸截去上端,萌發(fā)新枝后選留幾個健壯枝,剪去細(xì)弱枝,再培養(yǎng)1年便可開花。
②肥水管理。早春芽萌動前進(jìn)行栽植,栽前施入腐熟的有機(jī)肥。每年秋季落葉后在其根際挖溝施入腐熟有機(jī)肥,覆土后澆透水。成株澆水不宜多,水多易產(chǎn)生黃葉。一般春季澆2~3次水,夏秋季節(jié)澆1~2次水,入冬時再澆1次水。
③及時摘果?;ㄖx后應(yīng)及時摘去幼果,節(jié)約養(yǎng)分,有利增加來年的開花數(shù)目。
④病蟲防治。西府海棠易受蚜蟲、紅蜘蛛、介殼蟲、天牛等害蟲的危害,需及時噴藥防治。
垂絲海棠
【物種名稱】 垂絲海棠
【中文別名】海棠、海棠花、垂枝海棠
【拉丁學(xué)名】 Malus halliana Koehne.
【科屬分類】 科:薔薇科Rosaceae,屬:蘋果屬Malus
【簡介】
垂絲海棠花色艷麗,花姿優(yōu)美。葉卵形或橢圓形?;ǘ浯厣陧敹?,花瓣呈玫瑰紅色,朵朵彎曲下垂,如遇微風(fēng)飄飄蕩蕩,嬌柔紅艷。遠(yuǎn)望猶如彤云密布,美不勝收,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庭院木本花卉。
垂絲海棠柔蔓迎風(fēng),垂英鳧鳧,如秀發(fā)遮面的淑女,脈脈深情,風(fēng)姿憐人。宋代楊萬里詩中:“垂絲別得一風(fēng)光,誰道全輸蜀海棠。風(fēng)攪玉皇紅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懶無氣力仍春醉,睡起精神欲曉妝。舉似老夫新句子,看渠桃李敢承當(dāng)。”形容妖艷的垂絲海棠鮮紅的花瓣把藍(lán)天、天界都攪紅了,閃爍著紫色的花萼如紫袍,柔軟下垂的紅色花朵如喝了酒的少婦,玉肌泛紅,嬌弱乏力。其姿色、妖態(tài)更勝桃、李。
【形態(tài)特征】
小喬木。樹冠開展,幼枝紫色。葉卵形或橢圓形,先端漸尖,邊緣鋸齒細(xì)小而鈍。傘形總狀花序,著花4朵-7朵,花梗細(xì)長,下垂?;ㄆ?月。梨果倒卵形,稍帶紫色。果熟期9月-10月。
它樹冠疏散,樹姿婆娑,花期 3--4月,花梗細(xì)長,花蕾嫣紅,向上生長,開放時則下垂,花粉紅色,好似抹上一層粉脂。
【產(chǎn)地】
原產(chǎn)我國西南、中南、華東等地,尤以四川最多。
【用途】
垂絲海棠宜植于小徑兩旁,或孤植、叢植于草坪上,最宜植于水邊。猶如佳人照碧池。
另外垂絲海棠還可制樁景。果實玲瓏可愛,主要供觀賞,其味酸甜,也可食用。
【栽培技術(shù)】
大多地栽,高3—5米,盆植高1—1.5米。它不甚擇土,用腐葉土與菜園土混合成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到中性沙質(zhì)壤土栽種生長最佳,輕粘土亦可,忌用重粘土、鹽堿土。盆植用盆宜大,盆低需墊一層泡沫塑料碎塊,增強(qiáng)透氣排水性。 生長期宜常澆水,土宜稍濕潤,但不能積水,否則輕者葉黃,重者爛根。
垂絲海棠喜肥亦耐貧瘠,無論地栽盆植,都應(yīng)在種植時放些骨粉或腐熟有機(jī)肥作基肥,花前、花后、落葉時,各施一次氮磷鉀復(fù)合肥,以利開花、結(jié)果、越冬。 垂絲海棠喜陽,不耐陰,無論地栽盆植都宜置于陽光充足處,過陰會使枝葉徒長,花少甚至無花可賞。它稍耐寒,在冬季最低-5℃左右的條件下,可安全越冬。
1.適當(dāng)修剪。早春萌發(fā)前及時修剪病蟲枝條、枯枝及過密的枝條;對老齡植株進(jìn)行老枝更新,具體做法是:將小枝不多的大枝鋸去上端,萌發(fā)新枝后,再將細(xì)弱枝剪去。
2.及時摘果?;ㄖx后應(yīng)及時摘去幼果,節(jié)約養(yǎng)分有利來年增加開花數(shù)目。
3.澆水施肥。北方地區(qū)常有春旱,因此早春需澆水2-3次;每年秋季挖溝施入腐熟的有機(jī)肥。
4.病蟲害防治。時刻注意觀察,及時防治病蟲害。
園林應(yīng)用
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花尊貴”之稱,在皇家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貴”的意境。海棠花棠植人行道兩側(cè)、亭臺周圍、叢林邊緣、水濱池畔等。海棠花是制作盆景的材料,切枝可供瓶插及其他裝飾之用。海棠花對二氧化硫有較強(qiáng)的抗性,適用于城市街道綠地和礦區(qū)綠化。
文獻(xiàn)記載
據(jù)明代《群芳譜》記載:海棠有四品,皆木本。這里所說的四品指的是:垂絲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和貼梗海棠,這就是“海棠四品”的由來了?!稄V群艷譜》把海棠喻為“花中神仙”,更有人以為海棠花應(yīng)居花中第一?!痘ㄧR》載:“海棠之有垂絲,非異類也。蓋由櫻桃樹接之而成者。故花梗細(xì)長似櫻桃。”垂絲海棠性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不耐寒。 西府海棠,又名海紅、子母海棠,落葉喬木,小枝梢上開花,初開如胭脂,漸漸變淡紅色。花比垂絲海棠美,姿色比垂絲海棠更動人?;ㄆ谒脑?。木瓜海棠,春季先葉后花,色有深紅、淡紅、白或紅白相雜,其果深黃色,水質(zhì)、芳香。木瓜海棠,要注意催花方法:春節(jié)前五十天移花于室內(nèi),保持10至15℃溫度,每早噴30℃溫水,形成花蕾,二十五天即可開花。貼梗海棠,花柄甚短,貼近花枝故得此名,貼梗海棠喜歡肥沃土壤。
歷史典故
1: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 神仙”、“花貴妃”、“花尊貴”之稱,在皇家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貴”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稱斷
腸花,思鄉(xiāng)草。有象征游子思鄉(xiāng),表達(dá)離愁別緒的意思。又因為其嫵媚動人,雨后清香猶存,花艷難以描繪,又來比喻美人。
2:南宋陸游詩云:“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形容海棠艷美高雅。陸游另一首詩中:“猩紅鸚綠極天巧,疊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鮮艷的紅花綠葉及花朵繁茂與朝日爭輝的形象。
3: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記載.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日:“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來。曲故流傳后.蘇東坡?lián)藢懥艘皇捉小逗L摹? 的詩,具體如下:
《海棠》
作者: 蘇軾
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這是一首詠海棠的詩。詩的頭兩句,描繪海棠所生長的富麗環(huán)境,表明海棠的珍貴。后兩句寫深夜也點燃蠟燭去欣賞海棠花,詩人愛花、愛美之情極為深切,這樣做也夠浪漫了。描寫精致,用海棠比擬美人,更為生動。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作者:蘇軾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蘇東坡愛花,實際上尤其鐘情于海棠花,可能是受他母親的影響。他母親一生最喜歡海棠花,并且以海棠作為自己的小名。蘇東坡1083年被貶到宜興,好友邵民瞻特地用賞花的方式接待他,蘇非常高興,憂郁的情緒減少了許多??吹缴勖裾凹业幕▓@缺少海棠花,次年特地從老家?guī)砹艘慌柚灿谂笥褕@中。18年后,蘇東坡還時常提起那西府海棠,關(guān)心著。
4:到了明代,“風(fēng)流才子”唐伯虎根據(jù)"海棠春睡"典故,豐富了想象,畫了一幅《海棠美人圖.有詩云∶
《題海棠美人》
作者:唐寅
褪盡東風(fēng)滿面妝,可憐蝶粉與蜂狂。
自今意思誰能說,一片春心付海棠。
5:宋代
《春暮游小園》
作者:王淇
一從梅粉褪殘妝,涂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夭棘出莓墻。
6:清代與當(dāng)代
文學(xué)大師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曾寫下了詠白海棠的詩。他把中國漢字的詩詞文化升華到了一個高度,圓了他的傳詩夢。詩人李陸高舉曹公的旗幟,和兩首曹公的詠白海棠,一首用格律,一首不拘一格,展現(xiàn)了中國詩詞之美 !
詠白海棠 限門盆魂痕昏
探春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后盆.
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
寶釵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寶玉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jié)攢成雪滿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曉風(fēng)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
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
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fēng)夜已昏.
其一 湘云
神仙昨日降都門,種得藍(lán)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愛冷,非關(guān)倩女亦離魂。
秋陰捧出何方雪,雨漬添來隔宿痕。
卻喜詩人吟不倦,豈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湘云
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墻角也宜盆。
花因喜潔難尋偶,人為悲秋易斷魂。
玉燭滴干風(fēng)里淚,晶簾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訴,無奈虛廊夜色昏。
格律 李陸
天天惜護(hù)進(jìn)出門,日日懷思恩義盆。
碧葉搖風(fēng)醉相膽,白花弄影迷香魂。
衣衫素素嬌嬌嫩,珠淚斑斑點點痕。
幽夢覺來喜對月,不屈拂曉又黃昏。
不拘一格 李陸
心潔質(zhì)雅伴守門,氣節(jié)高馨瑩滿盆。
千年雪影階前舞,今朝婀娜月里魂。
西子浣紗浸香汗,昭君出塞泣淚痕。
若言不遇愛花士,無邊寂寞祭晨昏。
相關(guān)花語:
代表意義:游子思鄉(xiāng)、離愁別緒
溫和、美麗、快樂
也有人說是跟隨他人的引導(dǎo)走
四季海棠的花語
[1]四季海棠宜贈送兒童,花語為:快樂聰慧;亦可贈充滿童心的成年人。
四季海棠又名海棠、瓜子海棠等,原產(chǎn)巴西,現(xiàn)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它屬秋海棠科須根類多年生草本花卉。盆栽觀賞,小七玲瓏,姿態(tài)優(yōu)美,葉色嬌嫩光亮,花朵成簇,四季開放,別具引人喜愛的雅韻。
海棠溯源
我們通常所說的海棠是指薔薇科蘋果屬的植物,有時也包括薔薇科木瓜屬的木瓜海棠、貼梗海棠,在某些情況下甚至秋海棠科的秋海棠也被泛稱為海棠。準(zhǔn)確地說,海棠是指以栽培觀賞為目的,果實直徑小于等于5cm的蘋果屬植物,英文為crabapple。海棠在我國古代被統(tǒng)
稱為柰,唐朝時出現(xiàn)“海棠”這一稱謂,在明代王象晉的《二如亭群芳譜》中“海棠”一名被冠用于今天的4種植物: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垂絲海棠(Malus halliana)、貼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和木瓜海棠(Chaenomeles cathayensis)。王象晉的這種觀點影響深遠(yuǎn),至今這4種植物雖不同屬,西府海棠、垂絲海棠屬于蘋果屬,貼梗海棠、木瓜海棠屬于木瓜屬,但名字中都帶有“海棠”二字。
大約二千五百年前的《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木瓜》記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據(jù)考證,木桃為木瓜海棠或貼梗海棠[3],這是迄今為止能找到的關(guān)于海棠最早的書面記載。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公元前125—前128年)有“槨、柰、厚樸”等的記載,據(jù)考“柰”是指中國綿蘋果及小果類蘋果屬植物。[4]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5年),賈耽為相,著《百花譜》,書中譽(yù)海棠為“花中神仙”,此書為較早使用海棠這一稱謂的著作,此前海棠多用“柰”概括。此后海棠作為觀賞植物的地位與聲望日益突出,宋代達(dá)到頂峰,出現(xiàn)研究海棠的專著《海棠記》和《海棠譜》。北宋沈立的《海棠記》中記載:“嘗聞?wù)孀诨实塾坪笤冯s花十題,以海棠為首章,賜近臣唱和,則知海棠足與牡丹抗衡而獨步于西州矣。” [5]元明清三代海棠成為文人常用的意象,歌詠海棠的詩詞多有流傳。近現(xiàn)代喜愛海棠的名人也大有人在,朱自清在散文《看花》中寫到:“我愛繁花老干的杏,臨風(fēng)婀娜的小紅桃,貼梗累累如珠的紫荊;但最戀戀的是西府海棠。” 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更是直接命名為《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