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鐘
biān zhōng
  • 拼 音:biān zhōng
  • 注 音:ㄅㄧㄢ ㄓㄨㄙ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 編鐘 biānzhōng
    [serial bells] 中國古代祭祀、宴享用的一組音調(diào)高低不同的樂鐘

  • 英文翻譯

    1.chime (古擊樂器)

  • 詳細(xì)解釋

    見“ 編鐘 ”。
    亦作“ 編鐘 ”。古代打擊樂器。銅制,頂端鑄有半環(huán),鐘數(shù)有多至十六枚者,各應(yīng)律呂和依大小順序排列,懸于一木架上,故稱“編鐘”。《周禮·春官·磬師》:“掌教擊磬,擊編鐘?!?鄭玄 注:“ 杜子春 讀編為編書之編?!?賈公彥 疏:“‘ 杜子春 讀編為編書之編’者,按《史記》 孔子 讀《易》‘韋編三絶’,是古者未有紙,皆以韋編竹簡,此鐘磬亦編之,十六枚在一簴,故讀從之也?!薄端鍟ひ魳分鞠隆罚骸岸痪庣姡$娨?,各應(yīng)律呂,大小以次,編而懸之,上下皆八,合十六鐘,懸於一簨簴。”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詣郊壇行禮》:“壇前設(shè)宮架樂,前列編鐘玉磬……編鐘形稍褊,上下兩層掛之,架兩角綴以流蘇。”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唐人更點擊鐘》:“太史門有典鐘二百八十人,常擊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