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感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拼音: dì sān gǎn

    第三感

    人類第三感覺:聽覺定義聲波作用于聽覺器官,使其感受細胞興奮并引起聽神經(jīng)的沖動發(fā)放傳入信息,經(jīng)各級聽覺中樞分析后引起的感覺。聽覺是僅次于視覺的重要感覺通道。它在人的生活中起著重大的作用。

    為什么聽覺是人類第三感?從聽覺上我們可以做到的感覺效應(yīng):

    (1)方位感

    人耳對聲音傳播方向及距離,定位的辨別能力非常強,無論聲音來自哪個方向,都能準確無誤地辨別出聲源的方位。人耳的這種聽覺特性稱為“方位感”。

    (2)響度感

    對微小的聲音,只要響度稍有增加人耳即可感覺到,但是當聲音響度增大到某一值后,即使再有較大的增加,人耳的感覺卻無明顯變化。我們把人耳對聲音響度的這種聽覺特性稱為“對數(shù)式”特性。另外人耳對不同頻率的聲音,聽覺響度也不相同。例如我們播放一個從20Hz逐步遞增到20kHz增益相同的正弦交流信號,就會發(fā)現(xiàn)雖然各頻段增益一樣,但我們聽覺所感受到的聲音響度卻不相同。在20Hz~20kHz整個可聽聲頻率范圍內(nèi),上下限頻率共10個倍頻程。

    (3)音調(diào)感

    人耳在聲音響度較小的情況下,對音調(diào)的變化不敏感,高、低音小范圍的提升或衰減很難感覺到。隨著聲音響度的增大,人耳對音調(diào)的變化才有較大的增強,我們把人耳對音調(diào)的這種聽覺特性稱為“指數(shù)式”特性。

    為補償人耳聽覺的這一特性,使之盡量平衡為線性 關(guān)系,通常將音量電位器按指數(shù)方式(Z)控制響度,而音調(diào)則采用對數(shù)方式(D)來控制。并在低響度情況下加入低音提升電路(等響度電路),以補償人耳對低音頻段的遲鈍現(xiàn)象。

    (4)音色感

    人耳對音色的聽覺反應(yīng)非常靈敏,并具有很強的記憶與辨別能力。

    (5)聚焦效應(yīng)

    看過三維圖畫的人都知到,要想觀賞到三維平面圖畫的立體效果,須先使眼睛呈散焦狀態(tài)。我們看到的三維圖畫的立體效果,實際上是視焦點前后位移產(chǎn)生的層次感。而人耳的聽覺卻與之相反,可以從眾多的聲音中聚焦到某一點上。例如我們聽交響樂時,把精力與聽力集中到小提琴演奏出的聲音上,其它樂器演奏的音樂聲就會被大腦皮層而抑制,使你聽覺感受到的是一單純的小提琴演奏聲。再例,當你在繁華的集市上看書,當你的精力集中在書本上時,你就聽不到集市的喧鬧聲。這種抑制能力因人而異,經(jīng)常做聽力鍛煉的人抑制能力就強,我們把人耳的這種聽覺特性稱為“聚焦效應(yīng)”。多做這方面的鍛煉,可以提高人耳聽覺對某一頻譜的音色、品質(zhì)、解晰力及層次的鑒別能力。

    它的效果堪比視覺功績不可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