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紅紋筒蛇h(yuǎn)óng wén tǒng shé
科學(xué)分類
界: 動(dòng)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dòng)物門 Chordata
綱: 爬行綱 Reptilia
目: 有鱗目 Squamata
亞目: 蛇亞目 Serpentes
科: 盾尾蛇科 Uropeltidae
屬: 筒蛇屬 Cylindrophis
種: 紅尾筒蛇 C. ruffus
概述
紅紋筒蛇(學(xué)名:Cylindrophis ruffus)為盾尾蛇科筒蛇屬的爬行動(dòng)物。分布于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南半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海南、香港、福建等地,生活習(xí)性為穴居。其一般生活于枯枝落葉下以及耕作地或住宅花園內(nèi)的土質(zhì)松軟處。
基本特征
紅紋筒蛇擁有扁筒狀的軀體,以及尾巴末端急速辨析且呈紅色的特征。背部為橘紅色,另有自腹部延伸而來的白色條紋。體側(cè)有污白色橫紋,左右橫紋在腹面相遇或交錯(cuò)于腹中線;尾部有紅斑。頭小,背腹扁平;吻端寬圓,吻鱗高約等于寬;無鼻間鱗、頰鱗及眶前鱗;鼻孔大而圓,近吻端,背位,開口向上方,左右鼻鱗在吻背相切;前額鱗甚大,入眶,其兩外側(cè)與第二、三枚上唇鱗切;眼小,瞳孔直立,略呈橢圓形,眶后鱗1;顳鱗1+2;上唇鱗6,2-2-2式,下唇鱗6,前3枚切前頷片,后頷片一對較小,為一鱗片相隔開。背鱗平滑,21-21-19行;腹鱗187~195,與相鄰背鱗的大小幾無區(qū)別。肛鱗二分;尾極短,尾下鱗單行,7~8枚。紅紋筒蛇喜棲水旁,生活于稻田或花園等泥土疏松處,穴居,捕食時(shí)才到地面活動(dòng)。亦可鉆入土中。以小型蛇類或哺乳類動(dòng)物為食。面對敵人時(shí),會以壓平軀體的方式將頭部藏于其中,并高舉卷曲的尾部,已顯露其紅色的腹部,儼如膨頸的眼鏡蛇頭部,借以恐嚇敵害,與此同時(shí),另一端真正的頭則伺機(jī)鉆入巖縫或木片之下,尾亦隨后入內(nèi)。
全長約50——6-公分,最長可達(dá)一公尺,胎生,雌性仍留有后肢退化的痕跡。
分布
我國海南島、香港及福建廈門曾采到過標(biāo)本。國外廣泛分布于泰國、印度支那各國、南到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