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衣
dǎo yī
  • 拼 音:dǎo yī
  • 注 音:ㄉㄠˇ ㄧ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 搗衣 dǎoyī
    [beat clothes when washing] 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擊,使衣料綿軟以便裁縫;將洗過頭次的臟衣放石板上捶擊,去渾水,再清洗

  • 詳細(xì)解釋

    洗衣時用木杵在砧上捶擊衣服,使之干凈。 北周 庾信 《夜聽搗衣》詩:“秋夜搗衣聲,飛度 長門 城。”搗,一本作“ 擣 ”。 唐 賈至 《答嚴(yán)大夫》詩:“今夕 秦 天一雁來,梧桐墜葉搗衣催?!?明 楊慎 《丹鉛總錄·搗衣》:“古人搗衣,兩女子對立執(zhí)一杵,如舂米然。嘗見六朝人畫搗衣圖,其制如此?!?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至移碌碡於房上,砰然滾落,火焰飛騰,擊搗衣砧為數(shù)段。”
    擣衣:古時衣服常由紈素一類織物制作,質(zhì)地較為硬挺,須先置石上以杵反復(fù)舂搗,使之柔軟,稱為“擣衣”。后亦泛指捶洗。 南朝 齊 謝朓 《秋夜》詩:“秋夜促織鳴,南鄰擣衣急?!?唐 李白 《子夜吳歌》之三:“ 長安 一片月,萬戶擣衣聲。” 宋 葛天民 《春懷》詩:“夜雨漲波高一尺,失卻擣衣平正石。” 清 陳維崧 《瑤花·秋雨新晴登遠(yuǎn)閣眺望》詞:“金閨瑟瑟,正青砧隔院擣衣纔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