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受難日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摘要

    復活節(jié)的前一個星期五,基督教節(jié)日。耶穌受難日是紀念耶穌生命中最高潮的一周(即“圣周”,又稱“受難周”)中最重大的日子。這一周是從復活節(jié)前的一個星期日(棕櫚主日——耶穌光榮地進入耶路撒冷城,民眾手持棕櫚枝歡迎他)開始,經(jīng)復活節(jié)前的星期四(立圣餐日——紀念耶穌與門徒進“最后的晚餐”時設(shè)立圣餐禮)和星期五(受難日——紀念耶穌為世人的罪被釘十字架而死)到復活節(jié)(星期日)結(jié)束?!笆ブ堋钡闹黝}也是《新約圣經(jīng)》的核心內(nèi)容——耶穌基督的受死和復活。

    耶穌受難日-推算時間

    根據(jù)當前歷法推算,耶穌受難日是猶太歷尼散月十四日,按照當前的歷法推算是儒略歷公元33年4月2日星期四──4月3日星期五,格里歷33年3月31日星期四──4月1日星期五。這一天是一個滿月日。

    耶穌受難日-耶穌受難

    耶穌受難

    “福音書”的描述

    耶穌和他的門徒趕到耶路撒冷,在圣城慶賀逾越節(jié)。門徒猶大出賣耶穌,致使“最后的晚餐”的當天晚上,耶穌在橄欖山的客西馬尼園被祭司長和長老帶來的一伙人捉住。祭司長和長老們決定要治死耶穌,第二天早晨,他們把耶穌帶到羅馬巡撫彼拉多面前。在《馬太福音》第27章第15至56節(jié)中描述較為詳細。

    巡撫有一個常例,每逢這節(jié)期,隨眾人所要的,釋放一個囚犯給他們。當時有一個出名的囚犯叫巴拉巴。眾人聚集的時候,彼拉多就對他們說:“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是巴拉巴呢?是稱為基督的耶穌呢?”……祭司長和長老挑唆眾人,求釋放巴拉巴,除滅耶穌?!死嗾f:“這樣,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么辦呢?”他們都說:“把他釘十字架!”巡撫說:“為什么呢?他作了什么惡事呢?”他們便極力地喊著說:“把他釘十字架!”彼拉多見說也無濟于事,反要生亂,就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北娙硕蓟卮鹫f:“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庇谑潜死噌尫虐屠徒o他們,把耶穌鞭打了,交給人釘十字架。

    巡撫的兵就把耶穌帶進衙門……給他脫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紅色袍子;用荊棘編作冠冕,戴在他頭上;拿一根葦子放在他右手里,跪在他面前,戲弄他說:“恭喜,猶太人的王啊!”又吐唾沫在他臉上,拿葦子打他的頭。戲弄完了,就給他脫了袍子,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帶他出去,要釘十字架。

    他們出來的時候,遇見一個古利奈人名叫西門,就勉強他同去,好背著耶穌的十字架。到了一個地方名叫各各地,意思就是髑髏地,兵丁拿苦膽調(diào)和的酒給耶穌喝。他嘗了,就不肯喝。他們即將他釘在十字架上,就拈鬮分他的衣服,又坐在那里看守他。在他頭以上安一個牌子,寫著他的罪狀,說:“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碑敃r,有兩個強盜和他同釘十字架,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從那里經(jīng)過的人譏誚他,搖著頭說:“你這拆毀圣殿,三日又建造起來的,可以救自己吧!你如果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祭司長和文士并長老也是這樣戲弄他,說:“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現(xiàn)在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信他。他倚靠神,神若喜悅他,現(xiàn)在可以救他;因為他曾說:‘我是神的兒子?!蹦呛退?shù)膹姳I也是這樣的譏誚他。

    從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約在申初,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么離棄我?”站在那里的人,有的聽見就說:“這個人呼叫以利亞(《舊約》圣經(jīng)里的猶太先知)呢!”內(nèi)中有一個趕緊跑去,拿海絨蘸滿了醋,綁在葦子上,送給他喝。其余的人說:“且等著,看以利亞來救他不來?!币d又大聲喊叫,氣就斷了。

    忽然,殿里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百夫長和一同看守耶穌的人看見地震并所經(jīng)歷的事,就極其害怕,說:“這真是神的兒子了?!庇泻眯D女在那里,遠遠地觀看;她們是從加利利跟隨耶穌來服事他的。內(nèi)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并有西庇太兩個兒子的母親。

    現(xiàn)在的耶路撒冷

    其他“福音書”記載的耶穌受難在細節(jié)上有所不同。《約翰福音》稱是耶穌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去髑髏地——藝術(shù)作品大都采用這個更具戲劇性的場面。在《路加福音》中,同釘十字架的一個犯人已被耶穌感化了,他對譏誚耶穌的另一個犯人說:“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作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作一件不好的事……耶穌啊!你的國降臨的時候,求你紀念我?!币d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里了。”只有《約翰福音》明確寫到耶穌受刑時他母親馬利亞在場。

    “臨終七言”

    “福音書”的記載出入最大的是耶穌的臨終遺言,加在一起共有七句,常被稱為“臨終七言”:

    · 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么離棄我?”——《馬太福音》

    · 耶穌大聲喊著說:“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翻譯過來就是:我的神!我的神!為什么離棄我?)——《馬可福音》

    · 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里?!堵芳痈R簟?/p>

    · 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此那門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這事以后,耶穌知道各樣的事已經(jīng)成了,為要使經(jīng)上的話應驗,就說:“我渴了?!庇幸粋€器皿盛滿了醋,綁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耶穌嘗了那醋,就說:“成了!”便低下頭,將靈魂交付神了?!都s翰福音》

    就遺言所傳達的情感和可能包含的信息而言,《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更強調(diào)受難的悲劇性,耶穌蒙受的痛苦甚至超出了他自己的預料。而《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則把釘十字架而死放在從受難到復活既定過程中的事件加以表現(xiàn),似乎一切只是按照事先的設(shè)局,耶穌自己也充分認識到受難的必要性。

    耶穌受難日-紀念活動與宗教禮儀

    耶穌受難日是紀念耶穌生命中最高潮的一周(即“圣周”,又稱“受難周”)中最重大的日子。這一周是從復活節(jié)前的一個星期日(棕櫚主日——耶穌光榮地進入耶路撒冷城,民眾手持棕櫚枝歡迎他)開始,經(jīng)復活節(jié)前的星期四(立圣餐日——紀念耶穌與門徒進“最后的晚餐”時設(shè)立圣餐禮)和星期五(受難日——紀念耶穌為世人的罪被釘十字架而死)到復活節(jié)(星期日)結(jié)束?!笆ブ堋钡闹黝}也是《新約圣經(jīng)》的核心內(nèi)容——耶穌基督的受死和復活。

    受難日

    在早期的基督教會,只有紀念耶穌復活的星期日才是舉行節(jié)慶活動的圣日。到了公元4世紀,復活節(jié)之前一周的每一天都被定為圣日,其中包括耶穌受難日。許多基督徒都會覺得“Good Friday”(中文無法直譯,而是根據(jù)發(fā)生的事件直接譯為“耶穌受難日”或“受難日”)這個名稱不太合適。既然是耶穌釘十字架的日子,理應看作是“Bad Friday”。有人相信“Good”一詞從“God”變化而來,本來意思是“God's Friday”(神的星期五)。還有人相信“Good”表示由耶穌殉教帶來的拯救對世人是上好的饋贈。

    “受難日”是紀念耶穌之“死”。這一天信徒們身穿深色服裝,參加禮拜儀式時言容肅穆。天主教徒在禱告時還要將蠟燭順次熄滅,使教堂暗黑。儀式上要誦讀《舊約·以賽亞書》里的幾節(jié)經(jīng)文。以賽亞是古代的希伯來先知,他似乎是預言了基督受難,天主教會稱這段文字為“受苦仆人”經(jīng)文。

    對耶穌受難日這個節(jié)日,天主教、東正教以及基督教圣公會、信義會和其他一些派別都有禮拜儀式。在許多地方,不同教派在這一天聯(lián)合舉行禮拜,表示團結(jié)合一。

    圣餐禮

    世界名畫:最后的晚餐

    圣餐禮,是為紀念耶穌受難日而舉行的一種儀式。這個儀式是耶穌在和門徒們共進“最后的晚餐”時創(chuàng)立的,當時他已經(jīng)知道門徒中有人出賣了他。《馬太福音》第26章:“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掰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帜闷鸨瓉恚Vx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后,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里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薄缎录s·哥林多前書》也提到使徒保羅將圣餐禮傳給信徒并闡明其紀念意義。天主教徒又把圣餐稱作“圣體”。在領(lǐng)圣餐的儀式上,主禮人對小塊面餅和小杯葡萄酒(代表耶穌的肉和血)進行祝禱,然后分給正式教徒領(lǐng)食。教徒通過這種象征性的領(lǐng)食緬懷耶穌基督及其言行。參加圣餐禮是增進并加強信徒與基督之間和信徒相互間的溝通。各教別在領(lǐng)圣餐的細節(jié)上有所不同。東正教的圣餐用的是發(fā)面餅,天主教則用無酵餅。大多數(shù)新教教派改葡萄酒為葡萄汁。有的教派要求領(lǐng)圣餐的信徒必須受過堅信禮(參見“圣靈降臨期”)。

    拜十字架

    天主教的儀式上還要奉行崇拜十字架的禮儀。該禮儀最早出現(xiàn)在耶路撒冷。十字架先被遮蓋,隨后逐漸顯露,然后被安放在祭壇前,信徒們要對十字架進行跪拜。主祭脫鞋走近十字架,這個過程中要行三次屈膝禮,然后吻十字架。副主祭等也跟著做。據(jù)文獻記載,在英格蘭曾有過“爬向十字架”的崇拜儀式。

    重走耶穌受難“苦路”

    除了圣餐禮、晨禱、晚崇拜之外,受難日的游行活動在天主教徒聚居的社區(qū)也很常見。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城,教士們舉著十字架領(lǐng)著信徒們重走當年耶穌受難的“苦路”,每到一處都要誦經(jīng)祈禱。在意大利西西里,特拉帕尼復活節(jié)的游行從耶穌受難日下午就開始了,在哀傷的音樂聲中人們抬著木制的耶穌受難像沿著街道緩緩行進,這樣的游行要持續(xù)24小時。許多地方在這一天還演出受難劇,再現(xiàn)那悲劇性的一幕。

    這個特殊的日子也會引發(fā)某些近乎瘋狂的行為。比如2005年3月25日耶穌受難日那一天,美國得克薩斯州中部某個教派的信徒,在教堂外模仿耶穌受難。他們將自己綁在高高的十字架上,時間長達7小時,在走過或駕車經(jīng)過這里的人們面前重演耶穌受難的情景。

    耶穌受難日-人物簡介

    耶穌,也稱為基督,意思是王或彌賽亞,2000年前生于以色列?,F(xiàn)代文明把時間分為公元前(即基督前)和公元(即主年)的紀年方式來紀念耶穌的誕生。耶穌30歲以前是個木匠,過著猶太人的傳統(tǒng)生活。當時以色列全境都處于羅馬皇帝愷撒的獨裁統(tǒng)治之下,包括耶穌出生的伯利恒和成長的拿撒勒。

    耶穌三十歲以后開始教導眾人,行神跡,并被記載下來。但他從來都沒有遠行到距離出生地200英里(大約320公里)以外的地方。耶穌在三年的時間里一直盡力保持低調(diào),但他的名聲還是傳遍了全國,引起了設(shè)在以色列各省執(zhí)政掌權(quán)的羅馬官員和猶太領(lǐng)袖(宗教律法師)的注意。耶穌傳講的信息主要有:

    · 神愛你并與你同在

    · 彼此相愛

    · 每個人都極其寶貴

    · 福音:神的國度已經(jīng)臨到地上

    · 關(guān)乎天堂或地獄的審判的實際情況

    · 若求告神,神就必赦免

    耶穌最受爭議的就是他一直聲稱自己就是神,直接干犯了宗教律法,因而宗教領(lǐng)袖要求羅馬政府處死他。羅馬當局幾次審訊都沒發(fā)現(xiàn)耶穌觸犯了羅馬的法律。就連猶太人的領(lǐng)袖也承認,耶穌除了自稱為神之外,完好地遵行了猶太人的律法。但他們還是以對政府不利為由,說服以色列南省的羅馬總督彼拉多下令將耶穌處決。

    耶穌像

    耶穌殘忍地遭到嚴刑拷打,然后雙手被人掛起來,釘在一根水平的木梁(十字架)上。這種行刑方法使得空氣無法吸入肺部,三小時以后他就死了。然而,有五百多人卻見證說,他三天以后從死里復活了,而且此后的40天里在以色列的南北兩省走動。很多人認為這就足以證明耶穌自稱為神是真實的。后來,耶穌返回了自己不久前遇害的城市耶路撒冷,見證人說他從那里離開了地球,升到天上去了。

    影響

    因為這些神奇的事件,跟隨耶穌的人數(shù)大大增加了。根據(jù)史料記載,僅僅幾個月之后,也是在耶路撒冷城一天之內(nèi)就增添了大約三千跟隨者。宗教領(lǐng)袖執(zhí)意鎮(zhèn)壓跟隨耶穌的人,但他們當中許許多多的人寧愿去死也不肯否認耶穌就是真神的信仰。

    不到一百年的時間,羅馬全境(小亞細亞、歐洲)到處都有人跟隨了耶穌。公元325年,跟隨耶穌的信仰(基督教)被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確立為官方宗教。500年以后,希臘境內(nèi)希臘諸神的廟宇也都改造成了教會,成為跟隨耶穌的人聚會的場所。雖然耶穌傳講的部分信息在宗教機構(gòu)擴張的過程中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被人錯誤地傳播,但耶穌的原話以及他的生命本身仍然萬古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