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亦作“ 徹懸 ”。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災患疾病,即撤去懸掛的鐘磬之類樂器,表示不敢貪圖逸樂?!抖Y記·喪大記》:“疾病,外內皆埽。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禮記·曲禮下》:“大夫無故不徹縣。”《墨子·七患》:“故兇饑存乎國,人君徹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徹縣?!薄顿Y治通鑒·晉恭帝元熙元年》:“今入歲已來,陰陽失序,風雨乖和;是宜減膳徹懸?!?胡三省 注:“懸,樂懸也,天子宮懸,諸侯軒懸。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國有大故,則減膳徹樂?!薄肚迨犯濉じ咦诩o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徹懸,齋戒。”參見“ 徹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