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
bā qí
  • 拼 音:bā qí
  • 注 音:ㄅㄚ ㄑㄧˊ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 八旗 bāqí
    [the “Eight Banner”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清代滿族的軍隊組織和戶口編制制度,以旗為號,分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八旗人的后代稱八旗子弟,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國而自己游手好閑的紈绔子弟

  • 英文翻譯

    1.the “Eight Banners” (military-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 詳細解釋

    (1). 清 代滿族戶口以軍籍編制,分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正白、正黃、鑲黃為上三旗(亦稱內(nèi)府三旗),隸屬親軍,其余五旗為下五旗。 清 初將歸附之蒙古、漢人,又編為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八旗官員平時管民政,戰(zhàn)時任將領(lǐng)。旗民軍籍為世襲。參閱《清文獻通考·兵一》、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八旗之制》。
    (2).對 清 軍和滿族的稱呼。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太宗伐明》:“帝率八旗勁旅抵 燕 ,圍之匝月。”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頒行詔書》:“誓屠八旗,以安九有。” 蕭紅 《小城三月》:“她們是八旗人,也就是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