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蘭草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拼音:yōu lán cǎo

    簡介

    《幽蘭草》是“云間三子”詞的合集,共三卷,卷上李雯(字舒章)詞42首,卷中陳子龍(字臥子)詞55首,卷下宋徵輿(字轅文)詞48首。新出版的《幽蘭草》據(jù)上海圖書館藏潘景鄭先生舊藏明刻本(卷首有“曾藏潘景鄭家”印章)錄出,版心下刻有三人的堂號,陳子龍是“江蘺檻”,李雯是“仿佛樓”,宋徵輿是“鳳想樓”。

    《幽蘭草》的價值定位

    《幽蘭草》由理論(即陳子龍《幽蘭草題詞》)和作品兩部分組成,代表了以陳子龍為首的早期云間詞派的詞學觀和創(chuàng)作實踐,在解讀《幽蘭草》時,應(yīng)當兼顧理論和創(chuàng)作兩個層面。在《幽蘭草題詞》中,陳子龍對唐五代以后詞的發(fā)展脈絡(luò)進行了清理,并對各時代的詞作了評價。他認為,南唐、北宋代表了詞的最高成就,南宋以后開始變調(diào),元、明則是詞趨于衰落的階段。面對明詞日益顯現(xiàn)的頹勢,陳子龍表現(xiàn)了強烈的正本清源意識和振衰救弊的愿望,將復南唐、北宋詞之古作為革除明詞弊病的突破口,力圖使詞回歸本源,還詞以本來面貌。解讀《幽蘭草》即應(yīng)以此為基本的出發(fā)點。

    從題材、語象的選擇,到以小令為主的體式運用,都體現(xiàn)了“云間三子”對南唐、北宋詞婉約一派的認同和回歸,其矯正明詞異化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然而,這種回歸和矯正尚屬外在形式,僅憑此并不足以與明詞分庭抗禮,尤其是詠物、詠時令的題材,與明詞熱衷的花草美人風尚甚至別無二致。能夠真正體現(xiàn)南唐、北宋詞精髓的,是蘊涵于《幽蘭草》中的內(nèi)在情思和意蘊。

    《幽蘭草》充溢著濃重的情思,讀之常覺得有一股潛氣內(nèi)轉(zhuǎn)于字里行間。且不說最易儲匯情思的戀情詞,即使是詠時令和詠物之作,“三子”詞亦多含情韻,可謂處處花草含情,時時風月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