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神盾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在2012末日預言中,相傳天外行星會光臨地球,帶來毀滅性災難?,F(xiàn)實中,美國航空航天局觀測數(shù)據(jù)顯示,在已知的近地小行星中,約有1000顆直徑超過1公里,約有1.95萬顆直徑超過100米,這些漫無目的的近鄰成了令地球日日提心吊膽的隱患。據(jù)英國媒體1月27日報道,由歐盟出資、德國主要負責的“近地軌道防護盾”計劃有望在未來3年評估測試,若資金充裕,會在2020年以前正式實施。該項目旨在通過導彈炸毀、引力牽引和主動碰撞等多種手段,防范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

  • 詳細解釋


    歐盟政府近期投入400萬歐元,資助“近地天體防護盾”項目,考慮各種防御天體撞地球的方法,比如導彈炸毀、引力轉(zhuǎn)移、爆破排斥等,令地球重獲安全。到2020年,在經(jīng)過大量科學論證后,這些原本科幻電影中才有的舉措極有可能變成現(xiàn)實。

    背景

    從統(tǒng)計學上講,一顆較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很低。不過,概率再低并不代表就不會發(fā)生,科學家知道,行星或彗星撞地球的故事,以前發(fā)生過,以后還會發(fā)生。

    2012年1月27日,太空巖石“2012 BX34”悄悄路過地球,其僅一輛公共汽車大,與地球距離約為月球至地球距離的五分之一??茖W家說,這顆太空巖石只有11米寬,即使撞上地球,也不會造成任何影響,因為這么小的太空巖石,根本沒法穿過大氣層。

    美國宇航局加州理工大學“蒸汽動力實驗室”的官方微博稱,借助先進雷達網(wǎng)絡,的確探測到了這顆太空巖石的造訪軌跡,“這些小家伙總是在最后一刻才現(xiàn)身,但它們沒有危險因為很快就燃燒了。我們尋找的是大家伙。”

    科學家認為,遠道而來的“大家伙”才會對地球造成危險。這幾天,就會有一個“大家伙”往地球方向沖來。1月31日,小行星“433艾若思”(愛神星)將從地球上空劃過。“433艾若思”形狀如花生,寬約32公里。科學家早在1898年就發(fā)現(xiàn)了它,它的軌道呈橢圓型,每1.76年就會出現(xiàn)在距地球320萬公里范圍內(nèi)。這次“433艾若思”離地球的位置是1975年以來最近的一次兩者相距約267萬公里。在天文學上,這已是很近的距離了。

    “2012 BX34”和“433艾若思”(愛神星)的來訪,并未實際威脅人類。于是,人類聽著各種小行星鄰居們的旅行蹤跡,但聽完了,該正常上班的還會正常上班,生活沒有絲毫變化。普通人很快便忘了“433艾若思”這樣的術(shù)詞,因為人們知道,從統(tǒng)計學上講,一顆較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很低。不過,概率再低并不代表就不會發(fā)生,科學家知道,行星或彗星撞地球的故事,以前發(fā)生過,以后還會發(fā)生。往遠的歷史看,有恐龍那悲慘的結(jié)局,往近的歷史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德國南部和加拿大魁北克省等地方,都有被巨大太空巖石撞擊后傷痕累累的紀錄。

    事實上,平均下來,每年都會有一顆汽車大小的天體物質(zhì)從天而降,穿越地球大氣層,制造出蔚為壯觀的火球。根據(jù)統(tǒng)計,每2000年左右,都會有一顆足球場大小的天體撞到地球,造成一定區(qū)域的明顯損害。

    每幾百萬年,一顆直徑用公里計算的小天體會撞擊地球,造成全球性傷害。而這些計算,只是基于人類目前所掌握的小行星信息。

    如果站在遠一點的位置看地球,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星球被無數(shù)運動著的小行星包圍著。根據(jù)美國宇航局用紅外望遠鏡拍攝的照片統(tǒng)計,地球周圍有980多顆長度在1公里以上的小行星,還有1.95萬顆在100米以上。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行星,大部分都還沒有被人們發(fā)現(xiàn)。而這些,還不包括地球外圍無數(shù)的小巖石。

    觀察不到不代表這些危險就不存在。一些專家稱,隨著觀測技術(shù)的進步,未來幾年,會涌現(xiàn)出更多新的小行星數(shù)據(jù)。科學家警告,其中的一些太空巖石,可能某天就會對我們造成危險。

    項目研究

    “近地小天體防護盾”項目雖然是歐盟出資,但這個項目將是全球合作的結(jié)果,歐洲、美國和俄羅斯的13個研究機構(gòu)、大學和產(chǎn)業(yè)公司參與。動力沖擊、引力拖引和引爆排危法,將是主要突破方向。

    在國際天文學界,對近地小天體的研究長期以來都是重要領(lǐng)域,但是,這些研究更多集中在探測方法的改進、對小行星成分研究等方面。當然,人們很早就開始考慮如何防御這些潛在的小行星撞擊,但始終都還處于理論或想象階段,而其中很多想法,因過于龐大,或距離太遠,只能在科幻小說或電影中才能出現(xiàn)。

    而現(xiàn)在,歐洲宇航局的實際行動,讓這些看似瘋狂的想法開始“觸地”,往現(xiàn)實的方向發(fā)展。得到資助的,是德國太空中心“近地小天體防護盾”項目。“近地天體”指的是靠近地球的太陽系天體,其中包括幾千個近地小行星、近地彗星、圍繞太陽轉(zhuǎn)的太空器,以及一些較大的流星。

    歐盟向“近地小天體防護盾”項目慷慨地撥出400萬歐元,此外,其還將得到科學機構(gòu)和產(chǎn)業(yè)方面180萬歐元的額外資助。這些錢,并非讓該機構(gòu)立馬打造出一個“神盾”來,而是讓其在3年時間中,得出一個可以試行的方案藍圖。如果一切順利,到2020年,“地球神盾”可能會開始真正運行。

    從目前來看,怎么打退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以下三種方法最廣為人知。第一種方法是動力法。科學家想象,如果能建造起一個巨大的軌道對撞器,對準直沖地球而來的小行星輕輕一打,將其打歪出軌道外;第二種方法是引力法。人類可以建起一個小型探測器,徘徊在敵方天體旁邊,不用直接接觸到天體,而憑借離子推進和天體保持一定距離,然后利用其自身引力,把天體牽引著拉出危險的軌道;最后一種方法是核爆法,用核導彈對入襲天體發(fā)動全面“攻擊”,令其在未到達地球時爆炸瓦解或脫離軌道。

    “當然,科學家已經(jīng)提出很多建議,”“近地小天體防護盾”項目首席科學家哈里斯說,“但到目前為止,他們大多僅來自一家機構(gòu),甚至可能只來自一個人。所以還很難去實施它們。”

    參與“近地小天體防護盾”項目的歐洲宇航防務集團阿斯特里姆公司負責人沃爾夫蘭姆·洛克表示,他們將有系統(tǒng)地對所有的防御方法進行考察。根據(jù)“近地小天體防護盾”項目新近發(fā)表的論文,雖然是歐盟出資,但這個項目將是全球合作的結(jié)果,歐洲、美國和俄羅斯的13個研究機構(gòu)、大學和產(chǎn)業(yè)公司參與。動力沖擊、引力牽引和引爆排危法,將是主要突破方向。科學家看來,這三種方法最有可行性,也最成熟。

    “近地小天體防護盾”項目成立后,前宇航員羅斯蒂·施威卡特表示,這個舉措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消除近地小天體威脅的嚴肅、綜合且專業(yè)的分析。“有一群國際組織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這很關(guān)鍵,可以保證最終的結(jié)果得到更大程度地認可。”施威卡特說,在處理近地小天體的威脅這件事上,必須趕在撞擊概率提高之前就做出行動,“在很多時候,人們慢慢等待一個好的決定,卻最終為時已晚。”

    地球神盾構(gòu)想圖

    1 核爆法

    即用核導彈對入襲天體發(fā)動全面“攻擊”,令其在未到達地球時爆炸瓦解或脫離軌道。

    2 引力法

    人類可以建起一個小型探測器,徘徊在敵方天體旁邊,不用直接接觸到天體,而憑借離子推進和天體保持一定距離,然后利用其自身引力,把天體牽引著拉出危險的軌道。

    3 動力法

    科學家想象,如果能建造起一個巨大的軌道對撞器,對準直沖地球而來的小行星輕輕一打,將其打歪出軌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