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鹵
yán lǔ
  • 拼 音:yán lǔ
  • 注 音:ㄧㄢˊ ㄌㄨˇ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 鹽鹵 yánlǔ
    [bittern] 鹽結(jié)晶后在鹽池中留下的苦味母液,其中包含有其他的鹽(如氯化鎂、硫酸鎂、溴化物和碘化物)

  • 英文翻譯

    1.bittern
    2.【化】 bittern

  • 詳細(xì)解釋

    (1).鹽的一種。亦泛指食鹽?!妒酚洝へ浿沉袀鳌罚骸?山 東食海鹽, 山 西食鹽鹵。” 唐 元稹 《估客樂》詩:“小兒販鹽鹵,不入州縣征。” 玄應(yīng) 《一切經(jīng)音義》卷九引《說文》:“天生曰鹵,人生曰鹽?!?br>(2).即鹽堿?!端问贰な池浿鞠氯罚骸?河 朔土多鹽鹵,小民稅地,不生五穀,惟刮鹻煎鹽以納二稅?!?br>(3).漉清后用來燒鹽或曬鹽的鹵水。 阿英 《鹽鄉(xiāng)雜信》六:“把海水一擔(dān)擔(dān)的挑來,向池里的泥土上澆,使這些水帶著泥土里的鹽汁流到蘆柴下,再流入盛鹵的大木桶中,這就成了鹽鹵?!?br>(4).見“ 鹽滷 ”。
    亦作“鹽鹵”。熬鹽時(shí)剩下的黑色液體。是氯化鎂和氯化鈉的混合物,味苦有毒,通常用以制豆腐。 清 袁枚 《新齊諧·尸香》:“ 秀姑 不勝忿,遂密縫內(nèi)外衣重重牢固,而私服鹽滷死?!?建南 《鹽場(chǎng)》:“生了他的父親,也是一個(gè)鹽民,不知甚樣地有一次被暗巷里的債主迫急了,便吞了鹽鹵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