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串聯(lián)中國歷史年月的線條——干支計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稱。天干共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順序搭配,就構成了60個干支,俗稱“六十花甲子”。
中國傳統(tǒng)歷法中的干支紀時制就是用這“六十花甲子”。來依次、循環(huán)地紀年、紀月、紀日和紀時辰。這里,時辰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兩個小時;早先,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
天干地支次序表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例如,1984年對應著甲子年(1號干支),1985年則為乙丑(2號),1986年為丙寅年(3號)····這樣,從1984年起的59年后,即公元2043年,將為癸亥年(60號干支)。按規(guī)定,接下的一年,即2044年將再為甲子年,同六十年的1984年一樣。至于再下面的2045、2046、2047····年,自然又依次為乙丑、丙寅、丁卯····
同樣道理,我國傳統(tǒng)歷法也用這“六十花甲子”。來依次、循環(huán)地紀月、紀日和紀時辰。
在干支紀時制中,紀年和紀日是基本的。只要已知當年和當日的干支,就可推定當年各月干支或當日各時辰干支。例如,甲子日的十二時辰的干支,必定依次是1-12號干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己巳-庚午-辛未-癸酉-甲戌-乙亥);接下的乙丑日的十二時辰,必定依次為13-24號(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接著,丙寅日的十二時辰,必定依次為25-36號干支(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每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辰,共需四個干支來表達。例如,某人生于“庚午”年、“壬午”月、“戊申”日、“辛酉”時,這加引號的八個字就是他的“生辰八字”。
我國習俗上的生肖是以地支來表示的,十二地支對應著“十二生肖”。凡是含有“子(鼠)”的干支年,就是“鼠年”,這一年里出生的人就屬鼠;凡是含有“丑(牛)”的干支年就是“牛年”,這一年里出生的人就屬“牛”,依次類推。
干支紀時制是中國傳統(tǒng)歷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以“60”這個純粹的數(shù)為周期循環(huán)紀時,這個制度既不受天文學水平提高、歷法改進的影響,又不因朝代更迭而中斷,不因國家分裂而混亂。中國歷史很長,不同時期不同王朝的歷法(包括皇朝年號紀年法)變化紛紜,但干支循環(huán)卻始終不斷,各地一致。據(jù)考證,2700年以來,大約100萬個日子,干支紀日無一天中斷。所以說,干支紀時制度像一根線把各種歷法貫穿在一起,對我國歷史資料的完整性和連續(xù)性起了重要的作用。
子時(夜11、12點):據(jù)說老鼠是深夜里最活躍的動物,所以子時屬鼠。
丑時(后半夜1、2點):據(jù)說牛是最早耕地的家畜,所以丑時屬牛。
寅時(后半夜3、4點):寅字解析為害怕的意思,古人最怕的動物是老虎,所以寅時屬虎。
卯時(早晨5、6點):據(jù)說此時為“大陰”(即月亮)的時間,傳說月球中有玉兔,所以卯時就屬兔。
辰時(早晨7、8點):傳說此時是群龍行雨的時候,所以辰時屬龍。
巳時(上午9、10點):據(jù)說蛇最愛在此時利用青草作掩護,所以巳時屬蛇。
午時(上午11、12點):午時陽氣到頂,陰氣始生,正是駿馬馳騁的時候,所以午時屬馬。
未時(下午1、2點):傳說羊在未時吃過的草,草根再生力很強,所以未時屬羊。
申時(下午3、4點):天快晚了,猴要呻叫,所以申時屬猴。
酉時(下午5、6點):此時正當日沒月出之際,古有“太陽金雞”的傳說,所以酉時屬雞。
戌時(晚7、8點):夜的開始,犬守夜,所以戌時屬犬。
亥時(晚9、10點):據(jù)說晚上9、10點鐘天地最混沌,而豬愛睡覺,混沌不清,所以亥時就屬豬。
這種十二生肖的稱謂,由來已久,約定俗成,并沒有什么嚴格的科學根據(jù)。